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黄小华1 楼向军2

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黄小华1 楼向军2

黄小华1 楼向军21 身份证号码:330725197903190815;2 身份证号码:330725198208192936

摘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质量受到影响,所以需要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的考虑,使其达到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从而保证混凝土工程的顺利完成。本文对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措施

随着房屋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加强。因此,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原材料质量,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认真把好质量关,有效的减少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出现,确保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和结构安全。

一、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首先是设计强度。为充分说明,在此以采用RCC 方法进行施工的某工程项目为例。大多数的时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混凝土质量的高低。按照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水泥强度成正比例关系。用硅酸盐P.062.5 水泥配制出混凝土,要比用硅酸盐P.032.5水泥制成的混凝土材料抗压强度高出两倍。灰和水之间的配合比例与混凝土材料的强度也成正比例关系,要想让混凝土材料的强度有所增减的话就可以加大或者减小灰水之间的比例。当然,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除了调节灰和水之间的比例之外还可以采取调节水泥用量的措施,但是仅仅采用水泥用量的办法来增加混凝土的强度是不够的,该办法能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与收缩性,需要结合灰水之间的比例调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也就是说,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要从水泥强度的等级的挑选和灰水之间的比例调节两个方面着手。

其次是混凝土材料的配制比例。原材料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挑选品种合适的水泥,筛选用于碾压的粗细骨料,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和单位用水量等问题。原材料市场上有各种类型的水泥,在选择水泥型号的时候需要弄明白工程项目对混凝土的抵抗强度和抗冻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如果混凝土需要抗冻的话最好能使用硅酸盐P.052.5 型号的水泥及普通的硅酸盐P.042.5 型号的水泥;粉煤灰细度为18.5%,烧失量为1.8%左右,需水量比例为103%,其强度的比量为107.5%,这是二级灰的标准;对混凝土进行碾压之前要先把各种粗细骨料筛选一遍,而且筛选好的成品需要在料场放置最少不低于6 天的时间。对于骨料的筛选来讲,要注意细骨料的含水率达到规定标准,如果不达标就及时的进行脱水处理,同时保证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当控制在40 毫米左右,即便是三级配的碾压混凝土粒径也不能超过80 毫米;对于外加剂而言,实践中多使用的是减水剂和引气剂。

二、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措施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首先就得做好其材料的配置,按照实际需求制定一个科学的混凝土配合比将能从根本上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水泥是混凝土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原材料之一,质量不合格的水泥在水化的时候散发的热量要是超标的话也可能造成混凝土的裂缝。所以说,在选择用什么种类的水泥作为混凝土的原材料的时候要注意其质量的优劣,而且采购之后进行储存时,要让仓库保持干燥,因为受潮后的水泥在使用强度及稳定性上大大降低。

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科学配比是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决定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所以混凝土的配比对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混凝土的配比确定主要是将混凝土的强度需求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检测,然后选取材料进行配比。最做出一定的检测和配制后,据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的配比。保证混凝土最少程度的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必须结合实际的房屋建筑条件来决定最后的配合比,已达到精确和合理,并且要经过有关人员的同意后才可实施。

3、混凝土强度和搅拌混凝土强度控制是完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实现混凝土强度控制,必须科学计算出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标准差,当然,标准差的得出要以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家与混凝土预拌厂家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这就需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精神和工作付出。此外,还要计算出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根据实验室的混凝土配合比,转化为混凝土现场施工配合比,使其尽量符合现实施工情况,对此要注意砂石含水量、注意砂率的调整等等。当然,在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中,搅拌机的使用也极为重要,要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要,制定正确的混凝土搅拌制度,这包括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混凝土的投料顺序以及混凝土的进料容量。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混凝土质量的最优状态。

4、混凝土运输及泵送房屋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具体施工,混凝土通常是用搅拌运输车来运送的,在运送中,运送的时间会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因此,在运送混凝土时对混凝土的运送距离及运送时间必须要有完整而具体的计划,以保证混凝土的运送不会影响到混凝土施工的质量。若混凝土运送的时间太长,会使混凝土发生凝固,导致卸料困难,进而会影响施工速度。为防止混凝土运送中发生凝固,可以在运输中进行桶内搅拌,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在运输中可以保持均匀,有时还可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来实现混凝土结构的均匀。

5、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工艺上应做到分层浇筑,分层捣实,但又必须保障上下层混凝土在初凝之前结合好,不致形成施工缝。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留有基础浇带。

在混凝土基础中预留一条后浇的施工缝,将混凝土分成两块或若干块浇筑,待所浇筑的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干缩后,再在预留的后浇带中浇筑补偿收缩混凝土,使分块混凝土连成一体。基础后浇带的浇筑,要考虑到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膨胀效应。当后浇带的直线长度大于50m 时,混凝土要分两次浇筑,时间间隔5~7d。浇筑后,在硬化前1~2h 应抹压。在具体施工中,根据整体性要求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分层这三种方式。

全面分层:在整体基础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回来再浇筑第二层时,第一层浇筑混凝土还没初凝,如此逐层进行,直到浇筑好。这种施工技术方式适用于结构的平面尺寸不太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进行较为适宜。必要时也可分为两段,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分段分层: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且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斜面分层: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的3 倍。振捣工作应从浇层的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要求。

6、混凝土进一步养护的控制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浇筑后的混凝土的养护技术仍然是十分重要的,混凝土施工的最后一步工作就是养护,做好养护工作能够让混凝土抗拉强度增加并避免裂缝的出现。保养施工,首先,应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使用保温膜进行保温,此外,混凝土浇筑之后应该及时作洒水养护工作,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避免由于天气状况的原因影响到混凝土的温度和湿度,造成混凝土收缩、裂缝等现象。

总之,房屋建筑中的混凝土施工是整体房屋建筑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工作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各个环节出发积极全面地落实对于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保证混凝土施工工作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1]张春青.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施工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252.[2]刘宏志,胡静静.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3]张庆颖. 房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4]张振全.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浅析[J].门窗,2013,02:81~82.

论文作者:黄小华1 楼向军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

标签:;  ;  ;  ;  ;  ;  ;  ;  

房屋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_黄小华1 楼向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