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论文_张秀媚,吴红丽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510289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对照组喉癌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围术期护理,研究组喉癌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研究组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高达17.07%,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气管切开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喉癌;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喉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恶性肿瘤总数1%-20%,目前临床治疗此类病患大多选择根治性切除手术,但术中将行气管切开处理,因此对术后护理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本文将选取我院于2015年2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2例喉癌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对其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作用,以期为今后临床护理此类病患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2例喉癌患者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31-83岁、平均(56.14±0.31)岁,手术类型:喉部分切除术29例、全喉切除术53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次纳入的82例喉癌患者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对照组均为41例,两组一般资料相关数据对比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喉癌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围术期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遵医嘱配合患者实施各项检查并上报结果;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充足的术前准备;③遵医嘱应用各类药物治疗疾病;④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⑤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相关规章制度;⑥术后予以针对性的预防感染、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等护理服务。研究组喉癌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对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①病房内适当开窗通风注意换气,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及湿度,定期对房间内空气、物品等彻底消毒;②气管套管口需利用2-3层经生理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覆盖,每间隔1h更换纱布1次;③增加对人工气道的监测频率,严密监测气管套管口情况,准确固定管路并及时清理内部异物、分泌物等,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应注意若患者分泌物较多、分泌物粘稠度较大则需每间隔1h对气管套管清洗消毒1h,利用1000mg/L 84消毒液清理气管套管内结痂;④保持口腔内清洁卫生,根据患者口腔内部pH测量值选择合适的消毒液,如pH值基本中性者选择1%-3%过氧化氢溶液、pH值偏酸性则选用碳酸氢钠溶液、pH值偏碱性选用2%-3%硼酸溶液;⑤定期询问患者主诉,掌握其实际主观感受,以便发现轻度异常并及时干预,实施各项护理前均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本次护理内容及目的,此举有利于提高患者配合护理依从性从而获得更优护理质量。

1.2.2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

1. 3 统计学方法 两组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经n(%)表示、X2检验,数据传入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 19.0,SSPS.19)软件后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提示相关数据差异存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经不同方案护理后,研究组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则高达17.07%,数据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如表1。

表1 两组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

 

注:*对照组与之对比P<0.05。

3 讨论

研究表明[1],气管切开是喉癌患者维持呼吸功能的主要方式之一,下呼吸道感染是喉癌患者术后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若病情较重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服务是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关键。喉癌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3]:①气管切开后将开放机体内环境从而增加致病菌入侵几率;②术中全部或部分切除喉部组织,机体呼吸道无法实现自主湿化、过滤空气等功能,气管失去对空气中致病菌的屏障作用,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随之增加;③术后大量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增加机体耐药性;④口腔及胃部的病原菌进入呼吸道引发感染。因此提示,喉癌患者术后护理重点在于人工气道。

但有研究显示[4],由于绝大多数多数喉癌患者术后仍需接受其他后续治疗及检查,加之部分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护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常规护理过程中可能忽略或轻视此项护理服务从而引发严重后果。有学者认为[2],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着重加强对喉癌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干预,对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也已通过分组研究后认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气管切开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该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0.00%,而仅提供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则高达17.07%,此结论与尹国华[3]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应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针对性的气管切开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喉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巴春贺,平萍,张鸿霞,等.气管切开长期带管患者肺部感染及生活质量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5):498-500.

[2]林艳红,代林林,王影,等. 喉癌患者术后自理理论护理效果评价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686-688.

[3]尹国华,岳文江,付高洁,等. 喉癌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与护理管理[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7,23(2):149-151.

[4]徐海燕,成爽,黄宇梅,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喉癌患者术后心理状态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75-77.

论文作者:张秀媚,吴红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  ;  ;  ;  ;  ;  ;  ;  

喉癌手术后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干预论文_张秀媚,吴红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