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措施研究
颉黎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要: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作力度与工作水平随之提高,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管理问题接踵而至,之前的预算管理模式受到影响,为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带来了困难,尤其体现在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和预算会计模式方面,导致资金浪费和资金利用率低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提高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是大势所趋,本文对这一领域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从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了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以及相关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措施
一、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模式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模式本身就包含两个体系,一个是预算会计体系,一个是财务会计体系。其中预算会计核算模式与财务会计核算模式之间有许多差异。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要按照收付实现制进行,而且要在核算事业单位全部经济活动收付情况基础上,对事业活动的收支预算进行监督和衡量。
(一)预算会计核算基础
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即以真正收到或支出现金的时点进行相关经济活动的确认。如果在一个会计核算周期,该项经济业务确实收到或者付出的现金,那么就要进行相关预算会计核算工作。如果在这个会计核算周期,该项经济业务只是签订了相关合同、确定了相关责任和义务但并没有实际支出或收到现金,那么就不能进行相关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确定为收付实现制的优点为使得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简单、准确,而且能够实时掌握事业单位现金收支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务风险。与其相对应的收付实现制的缺点则是无法反应更为复杂详尽的会计核算过程,不利于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深入探查该事业单位资金和负债等的运行情况。
(二)预算会计要素
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应该包括对于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核算。对于收入的核算也称为预算收入,是指对一个会计周期内事业单位实际收到的现金收入的核算;对于支出的核算也称为预算支出,是指对一个会计周期内事业单位实际支出的现金的核算。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都是以实际收付的现金数量进行核算的。而对于结余的核算也成为了预算结余,是指在对于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结余核算,其数量为一个会计周期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之间的差额,再加上往期的结转余额,所以事业单位的预算结余有两部分组成即结余资金和结转资金。
相对更高的牌照价值,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准入门槛也相应被抬高。根据《管理办法》,理财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同时,还要求股东入股资金为自有资金,不得以债务资金和委托资金等非自有资金入股,避免虚假注资、循环注资。此外,股东在银行理财子公司章程中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股权,不将所持有的股权进行质押或设立信托。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问题
(一)部分领导责任意识不强
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现状从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原有的所谓领导意识的影响深重,改制后,故有的预算管理模式需整改,而预算管理是隐形效益,有的领导责任意识不强。具体表现如下:第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落后,缺乏权责明晰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第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岗位责任划分不够明确,没有指定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第三,针对现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问题和财务隐患没有具体的制度去约束。第四,事业单位缺乏应用于预算管理的专项资金。
费瑞斯州立大学西密歇根英语语言学院注重英语语法教学,初级(Beginning Level)、一级(Level 1)、二级(Level 2)和三级(Level 3)的强化英语课程体系中均设置有语法课。初学者(Beginning Level)的课程设置中语法课占8个课时;一级(Level 1)、二级(Level 2)和三级(Level 3)的课程设置中语法课均是4个课时。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既符合规则又富有成效的口语和书面沟通技能。教学内容如下:
(二)事业单位缺乏足够的资金管理意识
想要提高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就要提高整个单位从上到下所有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单位领导和高层管理人员。为此,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聘请优秀的外部资源进入单位内部的方式进行有关预算管理的培训教育工作,同时也要组织有发展潜力的相关工作人员去国内外具有先进预算管理体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考察和学习。以此来增强事业单位各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企业也要加强对于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管控机制的资金投入,引进更多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应用目前与大数据接轨的云会计计算系统,将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转变为计算机记账,比如应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数据挖掘技术、Python和 R语言等现代信息技术。在预算管理问题的面前,事业单位应该认清现状,多学习多交流,尤其是向在此方面建树卓著的国家取经,以此来为我们自己的标准化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制度体系也会使得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标准化建设如虎添翼。因为只有有了明确的制度体系的管理和规范,各个部门和个人在具体工作的操作上也能有依据,即有据可依、有法可依,才能按照规定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流程。而监督人员也可根据相应的制度规范的要求逐条逐项进行从上而下地贯彻,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得到全方面提高。
三、提高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建议
(一)增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
资金管理意识包括对于资金来源以及资金去向的细节掌握。由于事业单位资金基本大部分是政府划分的固定的资金,所以对于资金的审批和审批下来资金的管理便成为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意识的主要内容。其中,相关工作人员都比较注重资金审批的过程,因为想要获得资金,便要做好审批前的上报工作。然而对于审批下来的资金的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却有些疏忽,不仅如此,事业单位也没有很好的预算管理制度来约束,导致资金管理工作十分疏松,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并且在相关的资金处理环节出现了步骤繁琐的情况,这样会大大增加资金的消耗,降低资金利用率。
(二)明确预算管理的范围
我国财政部针对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提出了明确地要求,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时务必要明确预算管理范围。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核算是分为两部分的,一部分是普通的财务会计核算,一部分是预算会计核算。想要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就要先做好有关的预算会计工作。由于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尤为重视,所以出台了许多新制度和新规则,事业单位一定要对这些新的制度和新的规则进行认真解读,并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提高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水平和效率。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为收付实现制,所以预算管理的范围也要明确是否是对现金收支的经济业务。其中“收支”包括收入和支出两部分,但事业单位不可模糊地认为预算会计的“收支”为部分收入和部分支出,它一定是涵盖了事业单位符合预算管理范围的全部收入和全部支出,包括债务预算收入、债务还本支出、投资支出等内容。对于预算管理范围的确定十分重要,因为预算会计核算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有规避财务风险的作用,如果不能明确预算管理的范围,就会造成财务信息和预算数据失真的结果,这十分不利于事业单位后续经济活动的进行,也不利于事业单位的长期稳定发展。
土壤微生物活性采用CO2释放量法。取5 g 鲜土盛于280 mL试剂瓶中,在22 ℃条件下培养24 h,测定CO2呼吸量。
(三)明确预算会计中的专业概念
想要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首先就要提高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工作首先要明确预算会计中的重要专业概念,而且要将这类专业概念在实际预算会计核算工作中做到统一,避免出现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的失真和错误。首先,基于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收付实现制”来说,最为重要的专业概念就是对于“现金”的概念,因为收付实现制是在现金实际收支的基础上进行的。然而对于会计来说,现金本就有多种含义和概念,现金狭义的概念就是指单位的库存现金,而广义的现金则是指包括库存现金在内的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如果事业单位预算会计核算中连对于现金的概念都模糊不清的话,那么何谈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来进行核算呢。有关准则规定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核算中应用的现金的概念是广义的现金,即包括库存现金在内的银行存款和其它货币资金,还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2]。这也是事业单位与企业会计核算对于现金这一概念的核算区别。
综上所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事业单位不断优化自身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预算管理模式一旦受到影响,就会为事业单位资源有效配置带来困难,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足够的资金管理意识和资金预算体系缺失方面,为此,事业单位应该提高对预算管理模的重视程度,明确预算会计过程中的专业概念和管理范围,与时俱进地对自身预算管理问题进行调整,从而不断促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田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7+179.
[2]贾燕蓉.试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07):121-122.
标签:事业单位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精细化论文; 措施论文;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