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郭晓玲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摘要】目的: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小儿内分泌科诊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儿童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夜间升高更明显,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儿童性早熟诊断过程中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检测的诊断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使用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性早熟;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47-02

性早熟是指青少年发育过早的发生,它是指在青春期以前,即与年龄不相应地过早出现第二性征,并促进体格发育,应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生殖综合征、肾上腺肿瘤、卵巢肿瘤等器质性疾病,还应该排除一些注射、口服或含有某些激素的药物引起的第二性征过早出现。一般男孩在九岁前,女孩在八岁前出现的青春期发育我们称之为性早熟[1-2]。性早熟分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使得青春期发育提前,能够产生精子或者卵子,具有生育能力;假性性早熟仅表现为第二性征的发育,无生育能力。本次研究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小儿内分泌科诊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患儿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旨在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予以分析和探讨。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4例性早熟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7例,女27例,年龄6~9岁,平均年龄为(7.9±1.2)岁。34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男8例,女26例,年龄6~9岁,平均年龄为(7.4±1.3)岁。通过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两组患儿的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进行检测。对两组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观察组所有患儿均出现性早熟的临床特征,如身材骤长、骨龄提前、乳房发育、出现阴毛以及腋毛、月经来潮、阴唇发育、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儿童于上午8点至9点期间采取血样。采血前8~10小时内禁食,如采血前患者有剧烈运动,最好休息15~20分钟后再采血,观察组患儿在采血次血样后均皮下注射达必佳(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0.25ug/kg后每隔30分钟采取一次血样,共采取三次。将采集的标本立即分离血清,并采用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检测其促性腺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儿童均为LH峰值≥5IU/L,视为中枢性性早熟。在当晚0点至1点期间按照同样的方法再次进行1次血样。并用相同方法检测标本的促性腺激素水平。对正常儿童于0点至1点和同日的8点至9点进行采血,按照同样的检测方法和项目进行检测。将对照组儿童检测出来的激素水平作为标准,与观察组儿童首次采血样检测的激素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 表示,用t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自发性黄体生成素以及自发性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性早熟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小儿内分泌科中极为常见,患者大多数为女孩。性早熟不仅会导致身材矮小并影响儿童成年后学习、就业、结婚等,而且对儿童身体发育也会造成危害,使生殖器癌发生率增加,性早熟儿童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而且对社会安全也有极大的隐患[4]。因此性早熟已受到广泛关注。

性发育受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包括LH和FSH),促性腺激素作用于性腺刺激卵巢或睾丸中生殖细胞的发育及性激素的生成和分泌,性激素又反过来可影响下丘脑或垂体的分泌[5]。婴儿在出生后前几个月,因受到GnRH和类固醇激素的影响,其血清促性腺激素值会出现一过性的升高,然后进入稳定期。进入青春期出现性征发育时,血清促性腺激素值又会出现明显升高。GnRH、Gn脉冲释放强度以及频率发生变化是导致青春期性征发育的关键,随着青春期性征的不断发育,人体内的促性腺激素脉冲释放强度及频率会不断增强[3]。在青春期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已有昼夜节律;青春早期,只在夜间LH分泌增加;至青春中晚期,白天和夜间LH分泌节律增加[6]。传统的RIA及IRMA检测方法灵敏度差,导致Gn基础值临床应用受限。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最低检测灵浓度为0.01IU/L,分析灵敏度较IRMA提高了十倍,从而得到区分青春期和非青春期的Gn基础值。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以及卵泡刺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夜间升高更明显,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性早熟诊断过程中对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检测的诊断效果十分明显,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使用第三代免疫化学发光法(ICMA)对儿童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可以提高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过程中的临床意义,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梁进涛.血清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在性早熟女童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2):942-945.

[2]谢书艳,徐庄剑,马亚萍等.昼夜尿促性腺激素与儿童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启动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0):1560-1563.

[3]邓春晖,张本金,吕有道.血清促性腺激素基础值在性早熟女童诊断中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3,35(092):169-171.

[4]张林,丁莹莹,廖承德.头颅MRI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130-134.

[5]方晓贞.儿童性早熟诊断中性激素检测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4(082):176-177.

[6]朱周桦.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刺激试验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1,37(2):227-228.

论文作者:郭晓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昼夜自发性促性腺激素水平在性早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论文_郭晓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