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都是好的——浅谈幼儿不良品行的成因及纠正论文_欧阳平

每一个都是好的——浅谈幼儿不良品行的成因及纠正论文_欧阳平

欧阳平 山东烟台栖霞观里中心小学 265300

一、要高度重视幼儿的不良品行

一个中学生曾在校内多次偷盗,最后竟偷走了校内会计抽屉里的几千元钱,案发后得知,该生在读幼儿园时就经常偷拿小朋友的东西。

类似的案例经常听说,可见,对幼儿的不良品行,我们要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加以矫正,以防患于未然。

二、幼儿不良品行的分类及相关表现

根据幼儿不良品行表现的强度差异,是否可以做如下分类:

1.力度强的表现

不守纪律、争吵打架、任性、无理取闹等。

2.力度弱的表现

懒惰、没耐心、胆小、逃避等。

三、幼儿不良品行的成因分析

1.幼儿身心原因

有的幼儿身体或心理有疾患,便会产生一些异常表现。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多动症患儿等,教师在不明情况时,往往会对其表现及自己的施教无效而倍感困惑。

因此,每天走进教室,教师首先要察言观色,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

2.伙伴原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话虽不能全信,但也应辩证看待。孩子身边的伙伴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有的孩子入园前一句脏话也不会说,入园后不久竟冷不丁就冒出几句,从哪儿学的呢?

3.家庭原因

(1)父母照顾不周的。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不全,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此种生存状态下的幼儿,如果长期失去父母的精心照顾、教育,就可能出现胆小、离群、逃学等品行。

(2)家庭教育不当。有的父母一味娇宠孩子,有的父母信奉棍棒教育,有的父母没有责任心……落后的教育观念,不当的教育方法,都可能促成幼儿不良品行的形成。

4.社会原因

幼儿的活动范围较小,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动画片。凶杀、暴力类的动画片看多了,孩子也就学坏了。有个孩子爱看《奥特曼》,课间就踢打小伙伴,还大喊:“我杀了你!”他把小伙伴当成了怪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幼儿的是非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影视作品中的不良信息很容易感染幼儿。

四、幼儿不良品行的矫正

1.查明原因

当发现幼儿出现明显不良行为时 ,教师应通过与幼儿交谈或侧面观察,或与家长沟通等方法,及早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比如有的幼儿“说谎”,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受家长行为的影响。有一个幼儿的家长经常为了干私活而装病请假,后来孩子有时不爱上学,就用“生病了”来骗得父母老师的信任。

(2)教育方法不对。孩子做错了事,如果说了实话会招来打骂,势必造成孩子用谎话来保护自己。

(3)受到其他孩子的影响。如有一个孩子放学后贪玩,怕晚归后受到父母的批评,伙伴教他撒谎,结果父母相信了他的话。从此以后,他就经常撒谎,直至发展到逃学。

(4)虚荣心导致说谎。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将自己的零用钱交给老师,说是捡的。

对孩子的不良品行,教师、家长应及早发现、矫正。

2.选择并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

这里我们以纠正“说谎”现象为例,谈谈相关矫正措施的运用。

(1)家长注意言传身教。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家长一定要不断地学习提高,修心养性,争做孩子的好榜样。

(2)不要打骂孩子。当发现孩子犯错后,我们要理智分析、冷静对待,像朋友一样交流,告诉孩子其中的利害,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3)辨别真伪。对孩子的话,不可偏听偏信,要多问问,及时发现,及时矫正。

(4)引导孩子慎重交友。

(5)矫正孩子的虚荣心,把孩子的虚荣心变成进取心。

总之,针对孩子的虚荣心,我们要对症下药。

3.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

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发现、矫正幼儿的不良品行上,我们便会疲于应对、手忙脚乱中,最好的策略是注重培养提高孩子的自律意识,自我监督,互相监督。教育学生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严守纪律、诚实守信……

孩子是什么?是花朵,是希望,是天地间最美好的种子。他们生根、发芽、开放。他们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少一朵便不能称为春天。我们所有的老师、家长,应怀着满腔的热忱,公平、公正地对待他们,坚信每一个都是好的,并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必将为祖国迎来又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

论文作者:欧阳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1月总第8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7

标签:;  ;  ;  ;  ;  ;  ;  ;  

每一个都是好的——浅谈幼儿不良品行的成因及纠正论文_欧阳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