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评价报告_高考论文

1995年普通高考历史试题评价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普通高考论文,评价论文,报告论文,历史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刊特稿

1995年全国普通高考历史科的命题,是近5年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年。由于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变化以及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修订,试卷结构和考查内容都相应作了较大调整;试题进一步突出了历史学科特点,大大加强了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其中着重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试题分值第一次达到全卷的3/4以上。这些变化不仅较好地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也顺应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趋势。从各省的分析报告和全国抽样分析的结果看,除了试题难度偏高(0.46)以外,试题的区分度、试卷信度(0.83)等项质量指标都在较理想的范围之内。这表明,今年历史试题符合高校选拔新生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还从深处触及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更新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等,都起到了强有力的反拨作用。

一、1995年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

1.在挖掘题型的考查功能方面有重大突破。这主要是拓宽了选择题能力考查的功能,扩大了其能力考查的力度。选择题除继续加强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与阐释的考查外,还大大增加了对历史事实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加强了对历史观点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使选择题考查历史思维能力的比重提高到80%左右,从而彻底改变了主、客观试题能力考查比例失调的状况。其次是突出了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并把这种功能向选择题延伸。材料解析题的考查重心落在“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上面,使考生必须在阅读和领会试题材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确解答问题,其中第39题最为典型,这是材料解析题命题技术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同时,利用选择题形式考查材料解析的试题数量和命题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为进一步挖掘各种题型的考查功能,充分发挥不同题型的杂交优势,有效提高能力考查的信度和效度,开辟了良好的前景。

2.在调整考查内容方面有重大变化。命题在保证考查中学教学重点和大学学习相关内容的前提下,努力体现历史学科、历史教学的特点和根本任务,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单纯的、静止的、机械的考查课本知识的做法,而尽量考查对历史事实的分析,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及其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等等,由对“历史”的考查变为对“历史学”的考查,由着眼于“是什么”的考查变为着眼于“为什么”的考查,从而较好地发挥了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功能。试卷中,着重于考查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的分值约占50%,着重于考查分析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阐述历史观点的分值约占25%,着重于考查理论概括的分值约占7%。试题还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一方面注意合理安排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进行综合性考查;另一方面还十分注重历史同语文、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利用这些相关学科知识解决历史问题。所有这些变化都将对中学教学改革带来积极的影响。

3.在能力考查力度上有新的提高。1995年历史科《考试说明》对其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作了重新表述,调整为“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等4个方面并划分了层次。试题除对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而显得相对薄弱外,旨在考查再认再现能力的分值近40%,其中绝大多数题目都是着眼于在理解基础上的再认再现,而不是死记硬背或教材搬家;旨在考查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阐释能力的分值分别占25%和35%左右,对这些能力的考查在客观题里明显增加了比重,同时在主观题尤其是问答题里又适当降低了层次,强调论从史出,从而使史论结合得较为自然、和谐。上述变化在客观上增强了能力考查的有效性,对于改变近年中学教学中日益严重的史论脱节现象,克服教学与高考中存在的能力异化问题,将是有利的。

4.在体现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和知识、能力的考查相统一上,达到了新的境界。试题从学科特点出发,注意在知识、能力的考查中自然地体现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教育的内容,对于某些热点问题或敏感问题也能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了对考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思想觉悟的深层次考查,体现了思想性和知识、能力考查的高度统一。这对于进一步改变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中一定程度存在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者之间相互割裂甚至相互对立的状态,更新教学观点,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总之,1995年历史试题切中了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史实、轻观点,靠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应付高考的弊端,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历史教学的偏见即谁都能教历史课的看法,使历史进一步恢复了科学的面目,使高考进一步成为推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提高历史学科地位的有力杠杆。

1995年历史试题存在的主要不足有两点:一是试题的难度偏高,第Ⅰ卷有7个选择题的难度值小于0.30,第Ⅱ卷3个问答题中有两个难度值小于0.40。试题难度偏高,既出乎命题者的意料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出乎中学历史教师的意料之外。从失分较多的问答题来看,题目的难度要求和能力层次都不高,主观是想降低一些,但是测评分的结果恰恰相反,其难度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比往年还有提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是试题本身的因素,如多项选择题考查理论思维的要求偏重,问答题所包含的问题太多,答案要点太具体太详细,这就从客观上增加了试题难度;另一个方面是评卷仍然习惯于寻点给分,死扣答案,缺乏弹性,而不能真正按照题意要求寻意给分,导致评分过严,再好的考生也很难得到高分;再一个方面就是中学教学方式方法的落后,高考复习普遍以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应付高考,靠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成绩。上述因素最终导致了活题死答,活答死评,从而降低了广大考生特别是优秀考生的成绩。第二个主要不足是试题(主要是主观题)能力考查的信度与效度都不够理想,主观上想考查能力,客观上考不到或考不好。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所得结论和上面的基本相同。

1995年历史试题难度表

二、几点启示和建议

1.对中学教学改革的启示。教学活动是一个整体,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就不能孤立地只进行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的改革。但是长期以来历史教学改革往往只围绕着教学方法进行,而忽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改革。这种对教学改革问题的片面性认识正是造成历史教改成效甚微、不尽人意的首要原因。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改革,只有教学内容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教学内容改革既要重视教材的改革,更要研究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教育因素三者的统一,把学科能力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和核心。在教学改革中还应重视教学评价的改进,使教学评价的内容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统一起来,使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毕业会考)切实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杠杆而不是束缚教学改革的桎梏。

2.对高考命题改革的启示。考试活动也是一个整体,考试改革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更是如此。高考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着总目标的实现。因此,高考命题必须积极干预和制约阅卷评分这个重要环节,努力保证命题意图的全部实现。否则,由于评分误差的存在,就会严重影响高考测量的信度和效度,影响高考的声誉,甚至影响到中学教学的改革。近几年历史学科的情况就反复说明了这一点。

3.实现两个有利的途径在于不断深化改革。高考主要担负着为高校选拔新生的任务,同时它客观上对中学教学又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要求高考既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学教学,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中学教学和高考有着共同的、一致的目标;从改革内容讲,高考命题坚持能力考查,中学教学重视能力培养,二者有着共同的方向。因此,只要双方坚持改革,注意沟通,高考命题方面积极探索有效考查考生能力的方法,教学方面积极进行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两个有利是完全可能走向统一的。两个有利的统一又将反过来不断促进教学质量和高考质量的提高。

标签:;  ;  ;  

1995年高考历史试题评价报告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