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服务模式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思路探讨论文_李颉

自助服务模式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思路探讨论文_李颉

身份证:35042119821222XXXX

摘要:在新医改下,我国各个医院都在推进各种自主服务工作,比如预约挂号、预约诊疗模式等。目前,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不但要满足医院的基本需求,还需要应对新医疗体制下自助服务模式所产生的空间布局变化。

关键词:自助服务;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思路

引言

病人多、医生少并不是看病难的唯一原因,停车难、候梯久、挂号取药结算挤、各种路线相互交叉等,都给病人及家属造成了看病难的感受。而这些都与医院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息息相关,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大大缓解病人或家属的这种不良感受。

1医院建筑形式变化

19世纪中叶到1910年,第一代医院建筑采用被称为“南丁格尔病房”的连廊式条形单元,此建筑形式分散,占地较大,流程较长。在高速增长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城市空间有限,为满足医院规模需求,医院建筑不断向高层化、密集型的集中式发展,虽然大大缩短医疗流程,减少了土地面积,但是医院环境被忽视,这是第二代医院。随着健康保健观念的加强,人性化的环境得到更多的重视,第三代医院建筑设计开始从只关注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和医疗技术转向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服务,其形式趋向于采用“庭院式”“树枝型”的半集中式,摒弃过度分散或过度集中的模式,从而争取到较好的医疗环境和较短的医疗流线。考虑到医院远期发展,规划设计时还需为未来发展留出适度的弹性空间。

2设计理念

2.1医疗资源共享的环保理念

设计结合建筑设计任务实际要求,根据医院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之间的关系,总体布局可以采用紧凑布局形式,便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共享。并在前期调研中对场地周围城市环境自然条件深入调查,合理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通过在建筑中设置天井和底层架空等方式,将自然条件引入建筑内部,降低黑房间数量,减少建筑运行费用,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2.2医院街空间组织方法

在空间组织方法上,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现代化设计可以借鉴大型航空港口的空间组织手法,将医院街贯穿医疗区内,形成了一个包含了各个区域间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联系的公共体系,将交通空间、商业空间、休闲空间及其他公共设施纳入其中,各个功能块串连其上。医院街空间使得医院内部空间的导向关系明确,并且使患者者空间感受更加自然,提高患者就诊流程体验舒适度。

2.3模数化处理手法

在建筑设计中,医疗类建筑功能比较复杂,主要分为门急诊、医技和病房,其设计需要根据各部分具体功能要求的不同而确定各自的空间形态的组成,形成可以灵活使用的功能模块,同类功能均质排布,各模块又以独立的形态出现,强调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可识别性,避免产生视觉上的误判和混乱。使得具有复杂功能的建筑空间逻辑化、集约化和简约化。现代化综合医院建筑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不同功能区采用不同的功能的模块,其中门诊部采用庭院式模块,诊区均为标准式布局,条件均等,且均为近端式,避免相互干扰;住院部采用单廊板式模块,有利于自然采光和通风,所有病房均有良好的朝向。医技部采用集中式布局,便于医技部门的布置。

3自助服务模式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思路

3.1流线组织

医院建筑中人流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患者就诊流线与医护人员工作流线的设计处理,在门诊部分设计中,患者流线与医护工作人员流线可利用平面分区或者分层等方法分离开来,使得相互的流线不受彼此的干扰,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医院的总体环境水平,从而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门诊医技患者主要通过自动扶梯和电梯到达各层,住院部患者和探视人流主要通过住院部电梯厅到达各病区。医护工作人员使用医生电梯到达各功能分区。急诊患者通过专用电梯到达急诊病房、急诊留观和急诊ICU,并直达屋顶直升机停机坪。发热门诊和肠道门诊分设独立出入口,患者经院区道路直接进入,可提高患者就诊流程中的舒适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功能布局

3.2.1尽端式功能布局

在功能布局方面,医疗建筑在特定时段内人流量大,聚集速率快,所以设计重点需要提供保持高效率的交通组织。沿医疗主街组织各功能布局,各种功能均尽端式布局,避免相互影响。根据使用者的不同特点,各主要功能的内在关系,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强化对急诊病人的合理分级处理,对危重患者与普通患者分别处置,为不同方式就诊的患者提供精细化服务,提高患者就诊效率。

3.2.2患者就医流线与工作流线分离布局

通过分层挂号、收费,有效分诊,组织患者人流,减少患者流动总量,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工作效率。不同方式进行就诊的患者就医流程也有所不同,结合其就医特点,院方分时段充分利用各层的挂号收费功能,可以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新医疗体制的自助服务模式出现后,医院面临门诊患者减少,电话、网络预约挂号增加情况时,也同样可以采取此应对方案。对医护人员工作区域的有效划分,以及对其流线与患者流线的有效分离,也将充分改善医院总体环境与提高工作效率。借鉴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合理组织内部工作流程。

3.2.3医疗数字化建设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其技术渗透到医疗行业时,带来了巨大的技术革新,使医院的总体工作面临着大量的变化,数字化医院已成为大的发展趋势,在建筑设计中应配合考虑计算机网络技术,力求建立完善的数字化系统,为医院提供系统化的管理,全方位建设数字化医院。

3.2.4标准化与灵活性相结合

目前标准化的门诊科室设计其使用普适性更强,不但可以满足医院不同阶段中各类科室门诊功能的需要,而且在医院建筑工程建设的实施中提供了便利,普及医院功能模块的标准化设计会明显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一些轻质材料的采用而使其具有的充分的灵活性,也可以适应远期医疗功能出现较大规模调整和特殊情况,有利于对未来空间的继续变化做出应对策略,满足使用者新的需求。

3.2.5医疗建筑内部空间整体氛围营造

(1)自然环境特点。自然环境中同养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早期就被人所强调,相对优质的自然环境对于患者恢复及工作效率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构建内外相互联系的整体景观布置体系才能为医疗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水平做出贡献。

(2)居家环境特点。医疗建筑装饰及布置的居家感在早期就被大多数人重视,考虑到医疗建筑的特点,由于生理环境的特殊性,很容易产生一定的负面消极情绪。对于医护人员而言,相对私密及独立的空间及环境可以满足不同心理需求的人员。

(3)高护理效率。现代化的医疗建筑的效率发挥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也是现代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得以体现的关键和重点方式之一。

结语

医疗建筑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性公共建筑,多年以来都是国家投资和发展建设的重要方向。医疗建筑的数量与从业人数近年也持续上升,作为使用率极高的公共建筑,又是服务于社会所有人群,所以如何更好地满足各类使用人群的各项需求问题,也是未来设计人员需要不断进行关注与思考的方向。随着医疗技术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未来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也将会不断演化发展。目前,其设计需要满足使用自助服务就诊的患者流线需求以及患者分级服务的管理方式等。本研究可为自助服务模式下的综合医院建筑设计以及改造提供理论方向,以期为患者在新型医疗体制下的就诊体验提供更加舒适高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夏承艳.现代医院建筑设计思路探讨——长泰县三级综合性医院建筑设计[J].福建建材,2017(6):33-35.

[2]李倩倩.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6):104.

[3]陈潇,邱德华.建国以来综合医院建筑形态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J].华中建筑,2016,34(2):18-23.

论文作者:李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自助服务模式下综合医院建筑设计思路探讨论文_李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