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姜慧芩,吴常海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姜慧芩,吴常海

摘要: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对实践应用重视程度不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乐趣是摆在专业课教师面前一道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专业课教师在讲授技术知识时,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依托于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梳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力争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策略

前言:职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负责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就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授课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方法陈旧。这些严重落后的教学方式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严重不符,严重背离了学生兴趣爱好。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情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教学策略是势在必行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育目标

(一)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专业技能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教学思路,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学生手脑并用,掌握课程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模式,鼓励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勇于创新,在探索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源于自身兴趣爱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学习欲望和表现欲望。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能够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对中职生的要求之一。

(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更多符合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以前教学模式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对解决问题的路径予以指导,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依托学生身心特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鼓励学生互相展示知识和内容,通过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取长补短,利用集体智慧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团队协作精神,为今后工作打下了基础。

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授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师要积极主动求变,依托现有的技术和水平,有针对性的更新教材,提高教学水平。作为学校来说,可以通过设置科研小组的方式,鼓励教师对教材重新进行审定,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方式不合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联系实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一些专业技能课教师注重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不够,没有将教学一线延伸到工厂、工地、生产一线,难以增强学生的认知,对学生如何应用专业技术教育不够,这也造成了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存在明显的适应期。

(三)专业目标不明确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对专业课授课目标不明确,对如何应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指导不到位,造成学生对学习的专业技能如何应用了解不到位,甚至存在不会应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与社会的对口发展,严重降低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学生就业率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

三、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实施策略

(一)合理设置课程

教学内容要与社会相结合,才能顺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专业课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才能得到合理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对教学目标不明确,只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讲解,对学生专业技术水平提升难以形成积极作用。

(二)培养实用人才

中等职业教学应当尊崇能力教学,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互结合在一起,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知识和能力双重灌输。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要仅仅围绕学生兴趣开展,满足学生探究欲望,要充分结合情境,鼓励学生观察、交流,激发学习欲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专业课教学要以应用为主线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开展教学,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问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原有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原来的问题进行延伸,发散设计出多个问题,引导学生思维全方位发展,实现知识串联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专业技能课教学要与当地生产企业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培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分组讨论等形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中等职业学校由于自身教学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中小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标准,要实现专业技能课评价多元化,要通过课堂表现、技能测试、作品展示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考核评价,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工作作风

专业课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从学生身份开始转变为技术人员角色,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认识到技术问题涉及到工作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可以让学生观看安全生产事故等案例视频,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风格,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内部潜能。

(三)掌握教学方法

1.、实习作业方法

专业老师要通过布置实习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检验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习作业设置要符合学生所学知识特点和结构,要设定与之相适应的作业,通过层层引导方式,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完成作业,不能设定超纲超限的作业。

2.、实地调查方法

对于专业课程学习,采取调查研究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学生通过调查研究,能够对技术应用有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学习到课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学校和教师在实地调查研究中,要发挥桥梁作用。学校要与一线生产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和实习协议,通过深入一线进行操控机器和设备,让学生能够对未来的工作有一个初步判断,对工具掌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应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3.、小组讨论方法

小组讨论方式有助于巩固所学专业课知识,让学生增加对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学生开展讨论的方式,来获得正确结论,增强学生辨别是非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管理各个小组开展竞赛,引导学生投入到竞赛中去,为团队获得荣誉而努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4、作品展示方法

鉴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授课内容,多数与实践相联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作品展示的方法来让学生提高自我水平。比如说计算机专业,授课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PPT软件、Word软件等设计出精美的文案,鼓励学生在设计创作作品的时候,学习参考其他优秀作品和新知识、新理念,从而推动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结论:本文重点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教学内容不合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并结合专业技能课授课目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专业技能课授课模式,主要包括改善教学模式、合理设置教学课程等方式,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改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常海,李定敏.中职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培养途径和方法[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9(9)

[2]戴媛媛.中等职业学校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职业时空.2011(12)

[3]欧毓,吴常海,李定敏,杨姣娥,欧运明.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现状调查报告——以黔东南州部分中职学校为例[J].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9(09).

[4]浅析职业中专德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崔志平.情感读本.2017(09)

[5]浅谈中职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罗序文.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5(12)

作者简介:姜慧芩(1989.04—),女,侗族,贵州剑河人,贵州省剑河县中等职业学校,助理讲师,本科,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通讯作者:吴常海(1968—),男,贵州天柱人,本科,贵州省剑河县中等职业学校,高级教师,从事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

项目基金:贵州省黔东南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职学校非师范专业新任专业技能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究”[2018B050]

论文作者:姜慧芩,吴常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课教师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姜慧芩,吴常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