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东南古镇村落开发比较研究论文

西北、东南古镇村落开发比较研究论文

西北、东南古镇村落开发比较研究

□文/朱雯静 荆 恬 陈 曦 罗 毅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的历史缩影和宝贵遗产。随着社会发展,村镇面临着现代化转型。但在古村落保护开发和村镇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文化遗产遭破坏、劳动力流失、缺乏支柱产业等问题。陕西省贺一村、浙江省廿八都镇、江苏省阳山镇三地具有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及古村落保护开发问题。通过总结三地经验,发现既存问题,旨在寻求适合村镇发展的经济模式,为国内村镇提供发展经验和对策。

关键词: 古村落保护;旅游开发;经济转型

古村落是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面貌,还传承各地的特色民俗。古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价值,对古村落的合理开发不仅能宣传当地文化,还能推动经济发展。然而,在开发古村落的同时,各地也面临着传统文化遭破坏、过度商业化、村落空心化等问题。

1)断层。左岸断层以NWW向为主,其中断层F14、F17、F18规模较大,斜切水垫塘。其他断层规模较小。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选取三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地缘环境的典型案例——陕西省榆林市贺一村、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分析比较其不同经济发展模式和文化资源开发现状,总结三地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经验与教训,旨在探求适宜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为以贺一村在为首的国内村镇提供可行的发展建议。

一、三地开发现状

(一)贺一村村落保护开发成果与问题。贺一村地处陕西省绥德县,于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传统村落。贺一村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当地村民以种地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生计。贺一村历史文化遗产丰富,被誉为“陕北印象”的党氏庄园是绥德县清朝以来第一座地主大庄园,也是陕北最完整、最有特色的城堡式民宅群落。党氏庄园以一世祖简陋的接口土窑为中心向四周扩建,依山就势,人与自然相和谐。庄园内每个院落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贯通,附属建筑物主宾有序,和谐统一,功能齐全。庄园气势宏伟,是一座窑洞建筑学、民俗学和农耕文化学的历史“大观园”。2008年党氏庄园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除此之外,贺一村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陕北唢呐、剪纸艺术、陕北秧歌、石雕等。绥德县被誉为石雕之乡,石雕也是贺一村文化生态中的命脉,常见于村落民居、生产生活工具、神像香炉等。基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底蕴,近几年,贺一村以“党氏庄园”为依托,参与、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文旅活动。

但贺一村尚未形成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良性互动。第一,绥德县公交线路较少,贺一村位置偏僻,外出的道路以土路为主,路窄曲折,因此其旅游业难以充分发展和推广。第二,当地气候干燥,对庄园保护的要求较高,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维护。但当地经济较落后,依靠开发传统特色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愿望,与资金缺乏的现实间存在矛盾。第三,当地村民因现实生活的需要和对文化遗产的认识有限,常会对传统建筑进行一定的改造,在没有科学指导和规划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对建筑造成损害。第四,村落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已外出打工,村落空心化,剩余的劳动力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村内缺少支柱产业。

(一)出台完善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一个地区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兼顾居住环境、产业条件和旅游开发,在充分规划的基础上,出台优惠政策,寻求项目支撑,加强管理,突出特色。目前,针对贺一村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已出台了一些政策。2017年《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指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要“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以规划引领发展、项目支撑建设、管理提升品位、文化彰显特色……在榆林市绥德县白家碱镇贺一村等71个重点村中,建设一批生态、业态、文态、形态兼备,以文化和旅游产业为支撑的乡村振兴示范村”。陕西省政协也曾举行月度协商座谈会就古村保护和利用向与会代表征求建议。但在政策的具体落实和资金投入方面仍有待加强。

在长期的粗放种植和耕作的影响下,阳山镇同样也曾面临资源匮乏、村落衰败、人口空心化、环境污染的问题。而当地政府为阳山镇的经济转型提供了大力支持,极大地改善了桃园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了产品的销路,促进了水蜜桃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政府还积极引进人才,吸引年轻人回流创业。阳山镇也十分注意其区域品牌形象的建设与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平台推广当地农产品和旅游产业。

阳山镇水蜜桃产业是我国村镇发展“一村一品”的典型案例。经过多年的规模化经营,阳山水蜜桃产业已成为国内高效农业的典范。水蜜桃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也给当地农民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地方政府对水蜜桃产业发展提供大力的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善了桃园种植环境和当地交通运输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需重视交通线路的合理规划。贺一村地处偏僻,道路条件较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推广和外来资源的引进。交通线路的铺设、完善,能便利人口流动,加强区际联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因此,贺一村亟待改善交通条件,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减少区位约束,扩大对外影响力,改善产业分布,改变村民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农的单一的收入模式,吸引年轻人回流创业。仅仅依靠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只能满足人口的生存需要,但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需要依据村情开发特色支撑产业,发挥产业联动。

阳山镇以“百年书院,千年古寺,万亩桃林,亿年火山”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水蜜桃种植产业及相关文化为中心,发展别具特色的旅游产业。近年来,观光农业已成为阳山镇的旅游业增长点。当地政府精心策划打造的“阳山国际桃花节”已成功举办二十余届,推出赏花会、马拉松、音乐节等文娱活动,促进阳山镇农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依托生态农业与特色旅游业的村镇经济发展模式——以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为例。阳山镇位于江苏南部,南面太湖,北临京杭运河,道路网络密集,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阳山镇依托其水蜜桃种植业和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逐渐形成了生态农业与特色旅游相结合的村镇经济发展新模式,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村镇发展品牌。

但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上,阳山镇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阳山镇农旅结合的生态旅游业已发展得相对成熟,但当地政府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及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不足。这与当地文化资源类型相对单一,周边地区同质化景区竞争激烈,文化古迹与居民生活区域混杂,开发困难,且商业价值难以提升有重要关联。

(四)确定村落建设重点和文旅发展主线。贺一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不仅有“陕北印象”之称的党氏庄园,还有以陕北唢呐、剪纸、秧歌、石雕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得天独厚的黄土高原景观,更给村落的发展提供多样性。但目前多线并举不如先抓一头,确定现阶段的建设重点和发展主线,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党氏庄园知名度高,可作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古建筑保护迫在眉睫,首先应对庄园建筑进行详细排查、维修。对倒塌的建筑物做数据记录和图像监测,尝试恢复其面貌;对没有倒塌的建筑物,也要积极检查、保护,防止更严重的损毁,并在村民中开展保护宣讲。还可吸引民间资本和公益组织参与,形成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三方合力。2017年绥德县金秋旅游文化节推出的贺一村“传统古村游”活动,取得了较好反响,相关部门应趁热打铁,将“传统村落游”项目固定下来。同时,开展民俗体验,开发文旅产品,如创意纪念品等。在此基础上依托党氏庄园形成区域品牌形象,使“陕北印象”出省、出国。

二、经验总结与发展对策

(二)借鉴江山市政府与东南大学联合开展对古镇的保护与建设的相关经验。绥德县政府乃至陕西省政府可以寻求同省内高校的合作,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设置相关文物保护机构,如业已建立的陕西省古迹遗址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政协委员黄立新曾提出建议:“对一些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要立即启动‘三图’‘三录’……以奖代补的方式,动员建筑、工艺美术、城市管理的在校学生、志愿者来充实‘三图’‘三录’人员队伍”。“三图、三录”计划可以同高校师生合作,通过课题研究、毕业实习等方式,为古镇保护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二)依托特色传统文化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廿八都镇为例。廿八都古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仙霞岭山脉腹地的小盆地中。廿八都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是交通要冲及军事重镇,因其地处三省交界处,扼守东南入闽的明清时期曾有重兵镇守。古镇总体上成“一村横卧,两水汇聚,群山托护”的格局。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群山包围下缓慢发展,至今仍保留着大量明清以来的古建筑。镇内的仙霞古道不仅是军事要道,自明清以来其商业通道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成为沟通江浙、闽赣商业贸易的枢纽。频繁的商业贸易交流活动为廿八都带来大量文化背景迥异的移民,铸造了当今廿八都文化的多样性。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塑造了廿八都独特的文化,还为其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廿八都古村落旅游开发的模式主要是部门主导型,以留存至今的大量古建筑为宣传重点,结合当地特色的乡村生活吸引游客。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村落逐渐走向现代化,当地的文化遗产面临危机,亟待进一步的保护。对此,江山市政府与东南大学展开合作,在对廿八都古镇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后,设计了古镇保护与建设规划方案。2007年3月,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南京金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远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一起编制了《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与旅游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年10月首届中国古镇文化论坛在江山举行,此次论坛讨论了廿八都古镇的文化内涵、特质、定位、社会价值等,并发布了《中国古镇文化保护廿八都宣言》,为古镇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大量智力支持。如今,廿八都古镇的旅游开发虽然仍面临着村民对发展现代旅游业热情不足、旅游景点平面化等问题,但其可观的经济收入带领着这座古村落走向转型升级,旅游产业逐渐多元化。除传统的古建筑游览外,当地还开发特色农业、创意文化产业等,古镇在寻求经济发展与保护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通过保护开发古村落旅游产业、深入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廿八都镇和阳山镇各自发展出了相对成功的经济模式,其经验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古村落保护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目前,贺一村存在着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村镇空心化、缺乏产业支撑、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且未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综合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我们提出了以下可供参考和推广的发展建议:

人工湿地是为了处理污水而人为设计的污水处理技术。由水——土壤——植物——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在物理、化学、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满足污水的有效处理[31]。

阳山镇同样拥有丰富的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大阳山是上亿年前形成的古火山,山顶的古火山喷发口至今仍保持原貌。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大阳山中的朝阳寺始建于唐末宋初,原为名刹翠微寺退居寮,寺后建有佛教石窟朝阳洞。阳山镇境内始建于宋代的陆墟桥、清代的安阳书院、新渎老街等遗迹依然保存完整。

在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饮协)成立25周年纪念大会暨2018年会上,“中国饮料行业与税收关联影响的实证研究与政策建议”课题组副组长刘霆做了《中国饮料行业与改革开放同行——饮料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的主题报告。

(五)目前贺一村尚未形成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产业链,可借鉴阳山镇的成功经验,就地取材,如对绥德小米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这不仅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与“一村一品”政策相对接,形成具有特色的地方农业品牌。同时,还可利用当地典型黄土景观发展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在人总行和昆明中支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人民银行消保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对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统一部署,坚持金融为民理念,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抓手,以金融消费者教育为重点,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人行昆明中支法律事务处自设立以来,采取多项措施畅通金融消费维权渠道,促进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上台阶。

(六)充分利用新媒体,打宣传组合牌。凭大众媒体的影响力可达到快速宣传效果。如央视纪录片《记住乡愁》,对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采取纪实手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围绕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展现古村落的文化命脉。陕西可以通过拍摄古村落纪录片,推介历史、人文、风俗、生活等信息。同时,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论坛、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投放宣传,如在政府网站上开设关于古村落文旅、非遗项目展示的专栏。另外,还可以组织各类采风写生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贺一村。

作为泰州东部新城、重要组团、生态绿肺,姜堰城市不能走摊大饼式的发展老路,唯有紧扣自身功能定位,以特色争先、以品质取胜,汇聚更多的优势资源。

(七)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将贺一村的特殊村情和传统古村落保护利用的普遍经验结合,从普遍性中寻找特殊的适用性。在保护生态、尊重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在合理的开发限度下,打造以“党氏庄园”为核心的文旅IP。

三、结语

古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千百年来发展的缩影,随着社会的发展,古村落也开始越来越融入现代社会。通过保护与开发古村落文化旅游产业,深耕本地特色农业,各村镇逐渐摸索出了独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我国的村镇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劳动力流失、物质与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过度商业化、缺少核心产业支撑等。通过因地制宜、加强保护与合理开发历史遗迹、寻找地区优势产业的方式,统筹规划、大力宣传,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探求适合当地社会条件的、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真正实现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美丽乡愁。

白砂糖添加量确定为12%,姜水比为1∶1,姜汁添加量为14%时,在柠檬酸添加量分别为0.125%,0.375%,0.625%,0.875%,1.125%时设计单因素试验,进行感官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1]任永甜.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传统村落空间优化对策研究——以贺一村为例[J].西北大学,2017.4.

[2]蔡恭,祝龙光.廿八都镇志[J].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3]朱屹.浙西廿八都聚落形态与文化特征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健康学院,2015.

[4]付艳秋.无锡市阳山水蜜桃产业发展的研究[J].扬州大学,2011.

[5]葛云晴,王荣成.田园综合体导向下的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以无锡阳山镇拾房村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9.3.

[6]郭重孟.基于旅游人类学视角的古村落旅游开发研究——以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古镇旅游开发为例[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7]毛慧卿.古村落保护开发利益协调机制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2011.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4月24日

标签:;  ;  ;  ;  

西北、东南古镇村落开发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