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唐鸿艳

唐鸿艳

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重点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护理工作采用心电监护护理的效果。方法: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8例)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而应用组(28例)治疗方法和护理模式与对照组一致,但另外联合心电监护,重点阐述不同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而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此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该数据充分说明此次护理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护理,对掌握患者的病情,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故心电监护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因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缺血或者缺氧引发心肌缺氧性坏死,主要表现为胸骨后阵发性疼痛,严重的患者会同时伴有濒死感。其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为该病的并发症之一,亦是疾病危象表达,如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不仅威胁其生命,亦是提升发生猝死和死亡的概率[1]。相关研究学者指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实施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并发症象,以此来达到预防病情进展和恶化,故意义重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心电监护需要护理人员紧密配合,如何配合才能凸显心电监护的意义,是本次笔者研究的内容,为此笔者将在工作中实施心电监护的护理措施的方法和效果进行阐述,相关材料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女性12例,男性16例;年龄分布在43~68岁之间,均龄59.4岁;病程分布在1~6年之间,平均3.6年;梗死位置:5例右室,12例前间壁,11例下壁。应用组(28例),女性13例,男性15例;年龄分布在42~69岁之间,均龄59.5岁;病程分布在1~6年之间,平均3.7年;梗死位置:6例右室,11例前间壁,11例下壁。

以上26例患者均符合中国心血管疾病颁布《急性心肌梗死与诊断标准》[3]中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护理内容,并签字确认。

1.2剔除标准

①重要脏器存在重大疾病;②精神疾病、沟通障碍患者;③之前应用过抗心律失常药物;④依从性差、不配合患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①对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②对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实时监测;③常规预防并发症护理。

1.3.2应用组

应用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并给予心电监护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监测病情变化以及监测心电图:当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心电监护,保证每一位患者单独建立心电监护,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心电信息心电波形、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如:①J点;②P-R间期;③Q-T间期;④ST段;⑤QRS波;⑥Q波,记录时采用冻结键。对心电监护仪的参数进行设定,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报警[4]。护理中发现患者ST段迅速下降以及心率迅速减低,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

(2)心率、心律单独监测: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48h之内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普遍,为此护理人员应加强该时间段的监测力度,准确的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对其心率和心律的变化要详细的记录,如异常发生,以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尽快给予处理。

(3)实施观察症状以及体征:因患者的病情较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密切换成患者的意识情况,同时定期对胸部病变、血压、血流动力学进行监测,对存在呼吸障碍的患者应及时给予吸氧;对采用胺碘酮或者利多卡因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震颤等情况,应及时告知主治医生;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按照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或者哌替啶等治疗;积极按照医嘱做好相关检查工作。

1.4观察标准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卧床时间、住院用时;并发症发生情况

1.5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围绕本次护理内容制定,50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总分100分。

1.6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所有数据运用SPSS17.0展开分析,数量数据采用(%)表示,X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t互比检验,如P值<0.05,代表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情况

应用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非常满意)高于对照组(满意),而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详细情况见表1。

表1互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最危险的并发症为恶性心律失常,又因具有严重、复杂、突变、多变等特点,在发病后48h发生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几率较大,死亡率增高。故尽早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对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意义重大[5]。

实施心电监护不仅加强了对患者病情的监护力度,提升了患者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的预测能力,方便及时为患者实施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至最低,促使在整个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更加有效、更加安全。通过本次对应用组实施心电监护后,应用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而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此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该数据充分说明此次护理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

综上所述,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心电监护护理,对掌握患者的病情,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意义重大,心电监护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白洪娣.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4,21(1):111-112.

[2]李岸芳,林家谊,卢春林,等.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24(3):39 -40.

[3]李玲,卿利. 胺碘酮联合综合护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药业,2017,26(15):63- 65.

[4]吴春华,莫婉玲,姚秀欢.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3):408-411.

[5]陈秋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3):359-360.

论文作者:唐鸿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心电监护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唐鸿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