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性细菌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检验中的控制分析论文_周琼琼,刘应红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资阳 641300)

【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与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7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该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痰液标本采集和化验方法,观察组37例,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标本采集和化验的基础上加强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和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细菌阳性率和病原菌的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中应用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细菌检验合格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病原性细菌;临床检验;质量控制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386-02

呼吸道感染是呼吸道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病症。其发病人群未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点,尤以老年人和婴幼儿最为常见,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1],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更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文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7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的痰液标本采集和化验方法和常规采集和化验方法的基础上加强质量控制,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74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符合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并经临床诊断和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呼吸道感染。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在32~71岁之间。平均年龄(57.39±8.58)岁,住院时间3~25d,平均住院时间(15.75±2.82)d;观察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在31~72岁之间。平均年龄(57.49±8.71)岁,住院时间5~26d,平均住院时间(15.92±2.86)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验方法? 对照组常规实验检验 相应的检验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相应的种类和科学化治疗手术中,明确检验目的结果,尤其是基础检验中常规血清学检查和分子分型等。严格按照病原菌标本的操作方法,采取不同的分离策略。对细菌类病原菌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避免培养中菌落遭受污染[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标本采集和化验的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①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了解痰液标本采集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②标本采集时要严格的进行漱口,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标本采集方法;③痰液标本采集完成后立即送检,避免放置时间过长造成细菌污染;④严格按照检验的步骤进行,严格控制检验设备的质量,避免检验设备造成的污染。

1.3检验标准? 所有标本均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琼脂、杆菌肽多粘菌素氧化发酵琼脂、甘露醇高盐琼脂和巧克力杆菌肽琼脂作为培养基,并及时的对培养结果进行菌株分离。测定的主要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以及白色假丝酵母菌等[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表1两组患者培养基阳性率n(%)

 

2.2? 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表2两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n(%)

3?讨论

病原菌感染人体后,依据机体与致病菌相互作用可有不同结局[2]。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无明显临床症状,则称为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或亚临床感染(sub-clinical infection)。隐性感染者可向体外排病原体而具有传染性,在每次传染病流行中,隐性感染者一般约占人群的90%以上。一旦机体免疫力下降,则潜伏的致病菌大量繁殖,使病复发,如结核分枝杆菌和梅毒螺旋体可有潜伏感染[4]。

质量控制是指在进行病原性细菌检验的过程中,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检验的过程受到干扰,减少检验误差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检验质量[4]。因此在进行病原性细菌检验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检验中容易影响结果的因素,积极的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干扰。为了进一步提高病原性细菌的检验质量,在检验的过程中应该:①及时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的认识和治疗的依从性;②在培养基上培养菌株时应该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保证细菌生长区域的抑菌环直径符合规定;③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造成检验结果的异常。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细菌阳性率和病原菌的检出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病原性细菌检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检验的操作步骤进行,加强标本的收集与送检的质量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尚成秀.99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分析检验.[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技术.2014.8(13).67-68.

[2]高景顺,马海霞,杨淑芳.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02):40-41.

[3]李继专.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性细菌的临床检验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8):50-51.

[4]程武,谭守勇.结核专科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135-136.

论文作者:周琼琼,刘应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病原性细菌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检验中的控制分析论文_周琼琼,刘应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