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关红

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关红

甘肃省永靖九中 731600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最有效的途径,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容。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呢?每一位音乐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的领悟。通过欣赏,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智力,从声音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一、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突破点。在现行的小学音乐教材中安排了很多关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其中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民间器乐以及民间戏曲的赏析和学习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为小学音乐教师有效地弘扬民族音乐搭建了重要平台。但是,当前由于受流行音乐和日剧韩流的冲击,许多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缺少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进行梳理,从而能够在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体系,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水平合理地重建教学内容,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进行科学的调整或者有效的增删,并广泛搜集有关教学资料,及时补充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内容,使民族音乐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在教学民歌《茉莉花》这课内容时,由于这是一首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演唱风格,有的还改成了器乐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搜集山西、河北、东北等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同时搜集电子琴曲、古筝曲以及萨克斯独奏等器乐曲《茉莉花》,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欣赏,从而体会到虽然音乐形式不同,但是都表达了江南水乡的秀美、茉莉花的芬芳这个共同的主题。通过比较,学生也能体会出江苏版《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旋律。

二、以欣赏为主线,将唱歌、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贯穿其中,融为一体。

欣赏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占有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欣赏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通过歌唱和乐器演奏对欣赏起到一个再认识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将基本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训练融于欣赏、唱歌练习和乐器演奏之中,这样做是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一项重要手段。如欣赏歌曲《小白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出示幽静的画面,接着用钢琴演奏《小白船》的旋律,最后通过录音机播放歌曲《小白船》的旋律。这样将视听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感知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起伏,使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美。从欣赏音乐作品的步骤和方法上对学生加以引导,实现了从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的飞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看、唱、想、动、说的参与方式。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而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从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看”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通过视觉的结合来感受美,这一点我在平时教学中里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来实现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因此我借助多媒体,通过观看动画、绘画、剪贴画及情景表演进行直观欣赏教学。其次,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想”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由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样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接着“动”是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与美术相结合,使学生动起来。音乐与美术作为艺术的两种不同形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恰当地添加美术成分,大胆地尝试,让学生亲自动手描绘所欣赏的音乐情景,能培养他们的情趣和动手、动脑能力,有效地将美术融入音乐中,让学生从声音、图像两方面去感知美、欣赏美并创造美。最后“说”就是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说的参与,及时引导学生说出听后感。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使我们及时了解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间的差距,使学生的欣赏过程能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步步深入,达到深刻、高级的阶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在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中领悟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激发了想象力;在体会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感受了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等,根据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创作画,再依据自己画的画写一段简短的文字,然后再写乐句或乐段表现所画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假设一种意境,鼓励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教师要将学生创作的作品让他们自己去鉴赏、去分析,他们就会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去修改整理,不断完善。

论文作者:关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3

标签:;  ;  ;  ;  ;  ;  ;  ;  

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体会论文_关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