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间作套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探究刘博宇论文_刘博宇

农作物间作套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探究刘博宇论文_刘博宇

嫩江县农机局

一、间作套作对机具的要求

1.小麦播种

采用2BF-24型播种机,减行不减播种量,保证收获穗数不减.加上边际效应,玉米套播后小麦产量基本不受影响。

2.套播玉米

在播种玉米时,需要使用以下两种机械,分别为-200型小四轮拖拉机悬配2BG-A型高架窄轮宽幅播种机,在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完成播种工作。作业过程中需要将分禾器科学的加装在小四轮前轮端。种植过程中注意彻底处理玉米种子,使用最为普遍的方法为包衣处理,这对种子存活率的提升有积极意义,也可彻底杀灭依附在种子表面的细菌,出苗时间会有所延迟,大概时间为30天左右。出苗率最低不会低于80%。

3.套播黄豆

开始时间较早是套播期的明显特征,这一期间的黄豆植株较为矮小,在播种时利用高架播种机较为便捷,或者是结合区域状况,利用手推式点播器开始播种工作。但是需要严格控制播种位置,需要在居中位置开展播种工作,将其控制在30cm左右。

4.机收小麦

需要在玉米有5-6片叶片时开展机收小麦工作。播种小麦时使用的机械为2BF-24型播种机,收获时则需要利用E514联合收割机。部分小麦在播种时还会利用2BF-16型播种机,这类小麦需要使用-2型联合收割机开展收割作业。

二、间作套作机械定位运行

1.小麦播种前,按标示的机具配置定位要求,精确调整播种机,将玉米或黄豆行预留出来,其宽度为30cm,为高架播种机套种玉米、黄豆创造良好的条件。

2.播种小麦时,选择固定行走路线,最好选择每块地从东边或从左边进地,梭行播法行走,便于后续作业寻找进地位置。

3.套种玉米或黄豆,播种时应与小麦幅宽对应;收割小麦时,每次割幅与小麦播种幅宽相同,不能收满刀。做到播种玉米、黄豆不压伤小麦,收割小麦不压伤玉米、黄豆。

4.玉米间作黄豆,采用2BF-24型播种机,按标示位置调整播种机,播种方式采用梭式播法行走路线行走,形成6行黄豆相连,10行玉米相连的状态,便于提前收获黄豆时小四轮进地。

三、农艺措施

1.小麦套种玉米的主要技术措施

(1)需要在小麦生育期间喷洒矮壮素,喷洒次数为两次,分别在拔节前后喷洒一次,孕穗期喷洒一次。需要科学控制小麦植株,最高不可以超出80cm,最低不可以低于70cm。将最为良好的光照条件提供给共生期的玉米用于生长。

(2)玉米播种期以小麦收获期及玉米生育期而定,一般在5月进行播种,不同的品种应区分开播种时间。

(3)保苗株数的选择。收获籽粒的保菌株数为5.25-6万株/hm2,收获青贮饲料的保苗株数应达到6.75- 7.5万株/hm2。

(4)为播好玉米,达到一播全苗的目的,需适当调整小麦二、三三水灌水时间,使播玉米时小麦田土壤湿润,又不影响机车进地。

(5)小麦收获前提倡浇跑马水,为小麦收获后玉米中耕创造良好条件。

(6)小麦收获赶早不赶晚,在小麦适宜收获期赶早收获,对后期玉米生长和提早成熟极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7)小麦收获后早清地、早中耕、早施肥、早开沟、早灌水,清地、巾耕、施肥、开沟、灌水一气呵成,最好在3-5天内完成。后期田管要"以促为主,一促到底"。

(8)追肥以两次为宜,分别在麦收后和小喇叭口期进行。施肥一般施尿素300kg/hm2、二铵150kg/hm2。

(9)中耕追肥后要及时灌水,以促进玉米快速生长。灌水次数3-5次。7-8月气温商、光照强,玉米植株生长量大,耗水量大,因此前三水紧跟,后一、二水酌情灌溉。收获籽粒地块应早停水,防止果穗含水量过犬。

2.小麦套种黄豆技术措施

(1)黄豆播种期以小麦收获期及黄豆品种而定。若选用本地多年使用的早熟品种,播种期一般在4月25日-5月5日,或在小麦头水前播完。

(2)播量与保茁株数的选择:黄豆行距按预留行播种,株距8-10cm,留苗13.5-15万株/hm2,播量为67.5- 82.5k/hm2。

(3)机收小麦时,若部分地块小麦长势不好而黄豆长势过高,可采用人工拉树梢子将黄豆按定位行走方向拉倒。

(4)其它田管措施与小麦套种玉米基本相同。

3.玉米间作黄豆技术措施

(1)玉米间作黄豆播种期的确定:采用2BF-24型播种机同期同机一次性播种,每一播幅播玉米5行,黄豆3行,播种一般在4月20-5月1日内完成。

(2)玉米平均行距50cm,株距22-25cm,留苗5.5-6.3万株/hm2,播种量37.5-52.5k:g/hm2。

(3)黄豆平均行距36cm,株距8-100m,留苗8.3-10.3万株/hm2,播种量40.5-95kg/hm2。

(4)其它田管措施可按常规方式进行。

四、农作物间作套种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机械化套种。由于操作者跟在机器后行走,作业速度低、生产率低、且劳动强度大而不受欢迎。因为我国尚无高地隙拖拉机产品,更因为大型机组作业转弯需要较大地头,否则压苗。如玉米播种机转弯时压小麦,小麦联合收割机转弯时压玉米苗等原因,而我国不允许留出地头不种。所以压苗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未能推广。其次套播规格不稳定。机具又要跟着变化也是影响机械化的一个原因。收前有少量用小功率割晒机在行间收小麦,要求割下的麦束后铺放而不能侧铺放,以免摘伤棉花或玉米幼苗。

结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业始终占据核心位置。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不断增加的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扶持力度,都可充分说明农业的重要性。在自然条件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农业发展会受到诸多阻碍,最终影响到经济与社会。必须利用相应的措施满足农业增产增收的目标。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利用间作套种机械化作业技术已经取得一定成绩。可在不断深化与探究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应用,最大限度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屈哲.间作套种模式下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4.

[2]李树军.棉麦间作套种机械化作业技术要点[J].农机科技推广,2013(9):48-49.

论文作者:刘博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5

标签:;  ;  ;  ;  ;  ;  ;  ;  

农作物间作套种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探究刘博宇论文_刘博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