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多跑一次”:数据驱动治理转型的地方实践论文

浙江省创新工作思路、先行先试,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大数据技术,在全国率先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放管服”改革与现代科技应用融合的新路子。

浙江“最多跑一次”:数据驱动治理转型的地方实践

文|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换言之,到2020年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初步实现。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既需要党和国家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政府结合地方的发展实际,开展实施创新性实践,推进地方治理转型。作为浙江省一场系统性、整体性和重构性的变革,“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新时期整体性思考治理体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同时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浙江样本和浙江素材。

一、“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主要做法

1.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

以“一窗受理”服务为契机,倒逼后台各层级、各部门的办事流程优化整合,推进人民群众和企业办事由原来的“跑部门”转变为现在的“跑政府”。一是科学有效布局综合窗口。按照现阶段改革要求,把政务服务中心原先分散布局在各部门的窗口,充分整合、归并成投资项目审批等六大板块的综合窗口,构建“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的新模式。二是强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以服务大厅现场管理工作规范作为行动指南,强化行政服务中心标准体系建设达标工作,深入推进中心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全方位无死角促中心现场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三是推进改革延伸至基层。依托便民服务平台,构建“乡镇(街道)、村(社区)前台综合受理,县(市、区)后台分类办理,乡镇(街道)、村(社区)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流程,打通服务群众和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C语言程序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及基本的编程能力,激发学生将编程与自身专业相结合、提升专业能力的工具。

2.梳理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

一是厘清“一件事情”的基本概念。“一件事情”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①一个部门一个办理事项;②一个部门多个办理事项;③多个部门一个办理事项;④多个部门多个办理事项。从群众和企业办事角度、办事需求出发来厘清“一件事情”。二是明确梳理范围及口径。充分借助权力清单,以及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对群众和企业的办事事项进行全面梳理。要求每一个群众、每一家企业到政府的办事事项,都必须同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权力事项当中的任意一项相对应。纳入群众与企业的权力事项,大多数是依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和在法律规章里规定行政相对人负有申报等义务的行政行为。三是科学编制“最多跑一次”办事指南。根据浙江省“最多跑一次”事项“八统一”。“八统一”是指“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事项主项名称统一、子项名称统一、适用依据统一、申请材料统一、办事流程统一、业务经办流程统一、办理时限统一和表单内容统一。规定,研究编制办事指南,要求办事指南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对已经公布的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和办事指南,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室外环境的效果相对客观,角色的引导任务也主要是给用户的控制一个指引方向,环境的模拟也主要体现在交通状况的模拟,还有很多细节的动态信息可以在系统中展现出来,例如极端天气、交通拥堵、周边施工等状况更能真实体现一些特别的效果。

3.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一是深化便民服务改革。从便民服务领域的办事事项出发,打造全省统一规范的数据共享库。将居民身份证号作为独一的标记,大力开展一证通办。二是深化企业投资审批改革。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建设浙江政务服务网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 版,推动平台实现“四个100%”。“四个100%”是指100%应用平台、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100%系统打通。三是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以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为载体,对住所登记等重点领域和章程审查等关键环节,开展实施工商登记便利化改革。在多领域、多行业推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联办”的商事制度改革。在国家批准的自贸区、有条件的国家级开发区,实施“证照分离”改革。

建立“12345”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构建综合行政执法与部门专业执法融合创新的行政执法体系,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制度改革,深入落实“一次到位”的执法监管机制。研发建设全省统一规范的行政监管平台,提高智慧监管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监管、智能监管,实现监管全过程、无死角“留痕”,最大限度防止执法监管部门“权力寻租”现象发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乡镇(街道)整合形成便民服务、市场监管、综治工作和综合执法四个功能性平台,衔接“最多跑一次”在基层落地。

4.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事中事后监管延伸

不同开口形状与开口不同的加强形式的应力集中程度如图7所示,开口位置的主要载荷形式为拉压载荷,说明风机塔筒结构主要受弯曲载荷作用。从图7可以看出,在孔边缘焊接加强结构会大幅度降低开孔边缘的应力峰值,但是对开口结构的疲劳强度却未必有改善。不同开口的应力集中情况与疲劳损伤大小如表5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虽然增加套筒降低了开孔边缘的应力集中,但是疲劳寿命却降低了,主要原因是引入了焊接,增加了开口结构疲劳开裂的风险。所以一旦出现疲劳强度不足时,除非考虑优化开口形式,很难找到其他更加经济的方法,所以在单桩基础上开口,需要对疲劳强度做细致的分析,确保开口结构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

5.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消除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最多跑一次”改革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和推动政府机构的自我改革,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一是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根据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项评估中期报告》显示,在各地区、各类型事项群众评价得分上,特定对象对“最多跑一次”改革成效的满意率均在8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浙江省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让群众在改革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和实惠。二是降低了群众的办事成本。“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大降低了群众办事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三是让人民群众找回主人翁的存在感。“最多跑一次”改革彻底打破“跑断腿、磨破嘴”,群众和企业办事“一直在路上”的局面,让人们群众真正找回了主人翁的存在感。

二、“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实施成效

1.群众获得感得到提升

大力推进电子政务与公共数据统筹建设和资源整合,消除层级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充分依托浙江政务服务网平台建设,全力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平台、基层治理综合信息平台、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等分平台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各分平台的子平台建设。目前,浙江通过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省各地已初步形成“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的管服模式,有力促进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2.办事效率大幅提高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浙江通过系统优化办事入口、科学整合办事流程和高效打通办事末端等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一是系统优化办事入口提高了办事效率。全省各地充分依托“互联网+政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一站式导引”和一体化的政务大数据共享平台,推出一次叫号和在线预约服务,让数据互通代替群众跑腿,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事时间。二是科学整合办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各地通过科学界定“一个事件”、最大限度压缩办理时间和最大范围推广网上办事,实现了多次跑到一次跑、拖得久向办得快、实体办理向在线办理的转变。三是高效打通办事末端提高办事效率。“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过程思维,以打通政府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为目标,高效打通了办事出口,让群众真正地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高效率。

3.部门协同取得突破

“最多跑一次”改革,紧紧围绕实现人民群众“一件事”到政府部门“跑一次”或“零次跑”的目标,打通部门协同间合作的“断点”,构建了整体性政府的运行机制和流程,部门协同取得重大突破。一是通过机构整合促进了部门协同。“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为抓手,通过机构整合,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权责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弊端。二是通过流程再造促进了部门协同。“最多跑一次”改革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通过对现有政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组织的功能集成和职能集成。三是通过技术创新促进部门协同。“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互联网+政务”和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加速推进了服务共享和跨部门办公,破除了不同层级、职能关联的部门间壁垒,从而促进了部门协同。

4.政府治理转型有效推进

浙江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全方位推进了政府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一是推动了服务型政府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为出发点,以大力消除群众的痛点为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浙江服务型政府建设。二是推动了责任政府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要求各级党政负责人亲自抓、带头干,做到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大方案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监督。对于工作人员,则要求建立全程式、立体化的监督网络,确保责任到岗、到人。三是推动了智慧政府建设。“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变革潜能整合数据资源,撬动政府治理方式转型,实现政府的智慧治理,从而推进了智慧政府建设。

标签:;  ;  ;  ;  ;  ;  ;  ;  ;  

浙江“最多跑一次”:数据驱动治理转型的地方实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