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价值论文_邓疆, 叶淑红

邓疆 叶淑红

新疆独山子石化医院超声室 8336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经腹壁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价值。方法:用高频彩超对临床150例疑似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进行检查。结果:135例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例为阑尾炎,2例为肠套叠,10例无异常超声表现,135例诊断小儿肠系膜炎的患儿经抗炎治疗后痊愈。结论: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准确性高,对临床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频彩超;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常见病因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不一,部分病例可不典型,以往依据临床表现,目前高频彩超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主要检查手段,2012-2014年我科使用高频彩超对门诊腹痛患儿行超声扫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50例均为我院2011-2014年门诊及住院患儿,男89例,女61例:年龄

3-12岁之间,临床有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肠炎、阑尾炎等病史,以腹痛为主

要临床表现,多为脐周疼痛,部分反复发作症状迁延。

1.2仪器 采用飞利浦7500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10MHz。

1.3检查方法 患儿仰卧位,常规B超检查肝、胆、胰、脾、肾无异常,改用高频探头经腹壁扫查,观察腹腔有无包块,肠管有无淤张,阑尾有无增粗,排除其他疾患后,重点扫查脐周,尤其是脐右侧,扫查时适当加压,仔细观察肠系膜淋巴结的数量、形态、大小、纵横比、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

1.4诊断标准 凡在同一区域肠系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长轴直径>1.0cm或短轴径>0.5cm,纵横比>2,或淋巴结成集簇状排列,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示淋巴结内血流增加均视为肿大[1]。

2结果

150例患儿中,135例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符合率90%,经药物治疗痊愈,病程最长2-3个月;3例阑尾炎中1例显示右下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2小时后阑尾穿孔经手术证实为后位阑尾炎;2例肠套叠;10例无异常声像图改变,临床考虑功能性腹痛,经解痉治疗后症状缓解。声像图特征:(1)肿大的淋巴结多位于脐周及右中下腹,数目多大于3个,多成串珠状、堆状分布,一般无融合现象。(2)淋巴结最大2.5cmx0.8cm,最小1.0x0.4cm,纵横比>2,,边界清晰,内部以低回声改变为主,部分髓质清晰,呈稍强改变.(3)CDFI:内部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呈树枝状。

3讨论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小儿腹痛常见常见疾病之一,多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引起回-盲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2]。该病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男女比例为1.5:1,临床表现为脐周、右下腹不同程度的腹痛,或伴有发热、呕吐、腹泻、便秘等。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患儿腹痛症状较轻,初期不易引起家长重视,易导致病情迁延,腹痛反复发作,食欲不振,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生长发育。腹部彩超能及早发现本病,及早治疗,对临床医生有指导性意义。

本病应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1)急性阑尾炎:有特征性的转移性右下腹痛,超声可见相应阑尾病变声像图,阑尾增粗水肿,一般直径>7mm,阑尾增厚,管腔扩张,腔内积液或伴粪石影。(2)肠系膜淋巴结核:亦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但淋巴结核包膜不完整,或有融合,内部回声不均匀,部分见液化区及强回声光斑,可合并腹水及肠管粘连等改变。(3)恶性病变的转移性淋巴结:超声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趋向圆形,纵横比<2,淋巴结回声减低,淋巴门消失,淋巴结之间可有融合,内部血流呈不规则杂乱信号,可伴中心坏死液化区及点状钙化[3]。

我们的体会:对于临床不明原因的腹痛患儿扫查时,在排除其他疾患时,运用高频彩超仔细扫查脐周及右下腹,嘱患儿屏气,探头适当加压,将肠道内气体挤压到周围,可清晰地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同一区域至少得有2-3个淋巴结肿大视为阳性;阑尾炎初期部分患儿早期只显示右下腹淋巴结肿大,进一步发展为急性阑尾炎,这类病儿需追踪随访;

综上所述,高频彩超探查腹腔淋巴结,图像清晰,定位准确且方便、无辐射,重复性好,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045

2 孙斌,陶静,初洪钢,等.浅表淋巴结病变的声像图特点分析,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1.10(11):679

3 张涛,陈悦.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症的价值[J].上海医学影像,2005,14(1):60-12.

论文作者:邓疆, 叶淑红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  ;  ;  ;  ;  ;  ;  ;  

高频彩超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临床价值论文_邓疆, 叶淑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