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杜柳霞

(厦门市仙岳医院 福建厦门 361012)

摘要:目的 探究进行社会支持干预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法进行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手法干预的基础上加以社会支持干预,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使用社会支持评定(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量表进行社会支持状况的评估,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果 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的精力、情感、睡眠、疼痛、社交等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行社会支持干预能够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并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社会支持;护理干预;精神病;生活质量

精神病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疾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已经多达1600万人[1]。精神疾病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患者及患者身边亲人的正常生活。由于此类疾病的情况相对复杂,且患病者对于社会的影响情况较为严重,加之疾病具有病情多变、存在治疗周期漫长的特征,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往往也需要承担来自周围人群、社会环境所给予的压力。社会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支持度较低。对此,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社会对于精神病患者支持程度会对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的影响,支持程度与生活质量两者呈现一种正相关的线性关系。目前,已经有不少地区对精神疾病患者开展起社区服务支持,并鼓励社会各阶层人士踊跃加入到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干预中,以通过改善社会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支持程度,来有效精神病提高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该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造成良好的社会效应。本文通过类比研究社会支持干预对与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做报道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4:16,年龄结构26~67岁,平均年龄44.6±7.1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1±1.2年;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比例56:14,年龄结构24~66岁,平均年龄42.1±7.7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9±1.4年。一般资料室两组均未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7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手法干预措施;而70例实验组则通过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手法干预基础上,加以进行社会支持干预。实验组的社会支持干预方法具体包括:

(1)成立社会支持干预小组

由2名科室主治医师领导,并结合6位精神科护士,以及社工部共同成立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干预的小组。小组负责对实验组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干预指导、实施与监督。通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回顾患者病历情况、并咨询有关的教授专家等方式,拟定社会干预的具体措施,结合社会支持评定(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量表来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使干预相关措施具有针对性效果[3]。

(2)开展宣教及心理干预

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完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后,立足于评估基础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该宣教工作不止针对精神病患者,也同时要针对患者家属与亲友。要求三方参加由医院组织的关于开展社会支持干预的重要性专题讲座,使患者自身及其周围的人群能够更清楚直观的了解精神疾病的特点,并明白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为患者疾病康复带来积极影响。通过专题讲座,方亲友正确了解与患者的相处模式,从而避免因不了解精神病特点而对患者产生的隔阂,以此为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营造良好的环境。而对于患者的心理干预则是应该加以注重,医护人员要了解到,多数的精神病患者都会因为自身存在问题而出现一定程度自卑心理,其会在潜意识认为自己不能够正常的与其周围人群进行交往、发生交集,并且会害怕自己伤害到他人等。护理人员要针对这些自卑情绪,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及正确、健康的宣教来进行消解,使精神病患者明白自身疾病的特点并认识到此类疾病的可控性,从而对其融入社会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

(3)组织社会行为与关怀

安排处于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参与到医院及周边社区的活动中,比如举办叠衣铺被、大合唱等活动,通过比赛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进患者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医院还针对住院康复期及已康复出院且病情稳定的患者,开办了“欣悦园”菜园、“车美容”洗车场、“圆梦苑”休闲吧等就业项目,通过自愿报名、评估筛选、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给予安排合适的岗位,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在举行有精神疾病患者参与的活动前,也要对医院或者目标社区进行提前进行公开讲座,对周边社区居民作精神病知识的宣教活动,以避免社区居民对精神病患者产生误解或避讳。通过利用社会人群及社会行为等来给予精神病患者更多的关怀,以帮助他们获得社会支持,做到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的社会活动当中。

(4)构建互联网交互平台

在互联网上构建一个开放的社区交流平台,让精神疾病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各位社会志愿者参与到交互平台中,给患者营造出良好社会交流环境,促进患者的社会交流体验,从而有效的消除其与社会存在的隔阂,以提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的支持度。交互平台要实时维护、实时监控,对于交流的话题要尽可能地贴近生活,并医护人员和志愿者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交流,使精神病患者社交能力得到提升。

1.3 观察指标

干预前后采用社会支持评定(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量表对两组患者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板块,共10 条目,评估分值与社会支持度呈正相关。采用诺丁汉健康(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量表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NHP包括精力、情感、睡眠、疼痛、社交5个板块,共包括30个条目,分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 ±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社会支持度对比

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 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的精力、情感、睡眠、疼痛、社交等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的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精力、情感、睡眠、疼痛、社交等评分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的数据表明,干预前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均无显著差异,而加以社会支持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未进行社会支持的对照组,同时,进行社会干预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社会支持干预能够为精神病患者康复提供有效的支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研究发现,精神病患者的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极容易影响到患者的康复,这也是造成其生活质量低的主要原因,而通过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则可以降低不良情绪的发生几率,并且对于患者现存的抑郁情绪可以起到有效的缓解。目前,尽管不少地区大力开展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社会支持,但是对于这个群体的社会支持度还是相对较低的。重视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对精神病患者病还必须予以稳定,提高其远期生存质量,可最大程度增强社会效益,故实施价值居较高水平,相关部分需引起充分重视,不断对社会支持内容与措施进行完善,以全面增强预后改善和管理质量。

综上所述,行社会支持干预能够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并有效地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尹娟,李小妹,周凯娜.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水平与家庭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761-762.

[2]陈彦方,杨德森,姚芳传,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7.

[3]王彩虹,杨永杰,乔霞,等.院外延伸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2):884-886

论文作者:杜柳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探究社会支持干预对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_杜柳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