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601001963****4915
摘要: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中的重点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对提高建筑质量和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施工环节,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环节对混凝土的质量提高至关重要。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施工准备工作
1.1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准备工作一定要全面和及时,才能为正常的施工提供方便和帮助。各种原材料提前进场,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符合性检验,原材料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进场数量及进场速度满足施工需求。设备和试验仪器提前配备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拌合设备施工前安装调试就位,并根据批准的配合比进行试拌。
1.2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管理工作
如何做好材料管理工作,是公路工程现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材料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要根据公路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设计要求制定适宜的管理办法,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及时供应。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更好地实现公路工程的质量,为人们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材料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在材料的采购中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签订供应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材料的质量和供应时间,确保自身的合法利益。还应当制定相关的责任追究体系,督促供应商按规定履行供货义务和质量保证的责任。其次,材料的保管工作。要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分类保管,对保管由特殊要求的还应特别注意。最后,为了节约材料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材料管理中还应当加强监督工作,确保材料的合理使用,对偷盗、浪费材料的现象进行严格地打击。材料的使用应进行严格地登记,使责任落实到人。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 混凝土浇筑前的运输
混凝土的搅拌物从搅拌机中出料至浇筑入模这一时间段就是混凝土短暂的运输时间,对于这一时间段的控制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既要保证混凝土的均质性和灌注量,同时还要保证其不会产生沁水、分离以及流动性减少等问题,通过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运转次数将其从搅拌地点运输至浇筑地点,直至初凝前浇筑完成。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遗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结构物,必须保证其浇筑工作中混凝土运输的连续进行。
2.2混凝土的预选与配比
在进行混凝土的选择时,首先就要保证其符合经济性原则,选择能够降低混凝土绝对升温有利的水泥、掺合料和外加剂,以此来实现降低水泥水化热的目的,延缓混凝土水化过程,减少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温度收缩,使得其放热的速率有效的降低,进而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其次要注重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根据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进行科学的设计,按照混凝土搅拌物的性能标准进行配比试验,保证其适合工程施工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在通常情况下应当禁止经验配比的方法。另外,要对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有效的改善,减少泌水,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在进行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一般砂石的实际含水量与配比设计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搅拌之前就要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科学的测定,同时应提高混凝土作为非均质材料的宏观均匀性,避免产生薄弱区域。最后,科学的使用掺合料,在选择掺合料时,要选择性能优越的外加剂,以此来实现对水泥集体与集料的界面结构状态的改善,增强界面的粘结强度,以此来增强建筑物结构整体的抗拉强度以及抗变形能力,从整体上促进建筑物结构的增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混凝土的搅拌
为了保证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要有优质、均匀的混凝土做基础,因此,除了要科学的选择搅拌机的同时,还应当使用正确的搅拌方法,包括投料、搅拌的时间以及投料的顺序等等。一次性投料量,应当控制在搅拌机所运行的额定容量以下,这样能够保证充足的空间来保证搅拌的均匀性,同时,要根据施工的实际配料标准来确定现场搅拌机的类型以及一次性投料的的数量。在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时,要根据相应的计算来获得各组材料的投料量,并且找一定的顺序和重量进行分批次的投料,同时对搅拌的时间也要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在搅拌的过程中要对搅拌桶内的顺序进行控制,并且根据需要不断进行调整。为了保证混凝土搅拌的质量,对于进入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混凝土的外观色泽和有无泌水现象进行目测,并且对其坍塌进行取样试验,确保合格之后再投入使用。
2.4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
(1)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对模板的参数进行详细的检查,尤其是对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及钢筋的位置进行确定,同时要对预埋件的表面是否与模板实现了有效的贴合进行检查,并且将检查的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对模板内部的杂物进行彻底的清除,确认一切完成后才能够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2)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当对模板、支架以及钢筋、预埋件等变化情况进行认真的观察,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注重模板的缝隙与孔洞的严密性。在竖向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时,应当由低处往高处进行分层浇筑,先在底部浇筑与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
(3)在混凝土浇筑入模之后,要立即进行振捣,并且保证新入模的混凝土充满模板内部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下空隙,然后再按照分层下料、分层振捣的要求,对每一层混凝土的厚度都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其满足规定数值的要求。上层混凝土振捣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以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浇灌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经常敲打正在浇灌部位的墙柱模板,以排除影响混凝土中的气泡,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正确,表面平整,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必须进行有效的养护工作,利用养护施工可以增长混凝土的硬度及强度。空气湿度和气温的高低对混凝土的养护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对混凝土的温度要实行实时监控措施,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以免养护措施的不合理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强度降低等问题的发生。在混凝土养护阶段必须确保其湿润度,通常采用的养护方法为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作业,将其养护时间控制在2周以上。自然养护混凝土时,应每天记录大气气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以及天气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养护方式和制度。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具有专业性强、施工复杂等特点,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与其施工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需要制定全面、科学的施工方案,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后期的检查验收,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力度,全面把握和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世钊.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J].技术与市场.2013.
[2] 李猛,房超.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3]魏娜,王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
论文作者:苏振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9
标签:混凝土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模板论文; 搅拌机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