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论文_路冲

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论文_路冲

(国网河北省辛集市供电公司 河北省辛集市 052300)

摘要:在社会生产活动以及民众日常生活对电能需要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电力体系的运转压力也处在不断增加的状态当中,这就导致了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能耗也在不断地增加。而电网线损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电网体系的正常运转带来影响。因此,相应的电力供应企业必须加大对电网线损问题的管理力度。在大多数电网线损故障中我们可以发现,10千伏及以下的电网线损故障发生频率最高。

关键词:10kV及以下;线损;精细化管理

在电力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力供应企业自身具有的电力质量问题表现的越来越显著。其中影响电网体系正常运转的主要原因就是电网线损的问题。多数状况下,一旦出现电网线损就会造成大面积的电力输送问题,进而危害到电网体系的稳定性。电力供应质量是电力企业运营和技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对此,实施电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就变得非常重要。尤其是最近几年,10千伏及以下电网的售电成效非常好,这也就表示10千伏及以下电网出现线损的概率也在不断地升高。文章主要对10千伏及以下电网中出现的线损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究,并给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案。

一、10kv及以下电网的线损组成

电网线损率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电流经过电网中各电力装置时出现的一部分电能损失和电力消耗,然而,这些电力装置并不包含用户端的用电产品。简单说来,就是从发电厂供应侧到用户电表上所产生的电力消耗和能耗。多数状况下,10千伏及以下电网的线损大体上包含三个部分,依次是不变损失、可变损失、其它损失。

二、10kV及以下电网产生线损的主要原因

电网线损,即在电网体系的运转过程中,传送和配置电力时出现的部分电力消耗或者其他能耗的现象。一般状况下,10千伏及以下电网中出现的线损主要以电力损失为主,而电力损耗又可划分为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简单而言技术线损指的是装置自身和电网体系所产生的电力损耗状况,而管理线损是和电网的管理体系相关的,多数是具体管理工作中的错误所造成的,因此不具备可预测性。

(一)、技术线损的影响要素

技术线损是导致10千伏及以下电网线损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技术线损角度来说,造成电力损耗的主要因素有:电网的损耗,既变压器、线缆以及其它介质的损失等;相关装置因素造成的电力损耗,如电器装置的老旧、电器装置中绝缘功能的失灵等导致的漏电情况,进而带来的损耗;对于电网体系的内部装置缺少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工作,而导致的老化变压器还处于使用状态中,没有进行及时地更换而带来的损耗;在电力输送的线路上有着规划不合理的状况或用户端用电量不断提高的情况,进而造成的超负载状况。这时配电变压器将没有办法达到电力供应要求,电网体系内部的电网无法得到补偿。对于上述现象,电力企业必须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重视对10千伏及以下电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

(二)、管理线损的影响要素

由于管理线损不具备可预见性,因此没有办法从中发现规律,只能利用改进管理体系来减少管理线损故障的发生概率。造成管理线损故障的主要因素有下列两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电力计量装置在计量准确度上本身就具有问题,进而造成计算的数据与真实的数据之间存在偏差,从而引起电力损耗的问题;第二,在具体的电网管理工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案,进而导致偷电、窃电行为的出现,从而引起电力损耗的问题。

三、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电网结构优化

10kV及以下配电网网络结构对线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线损管理工作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在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需要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对配电网络结构进行必要的结构优化,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减少损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电网建设阶段要对电源位置进行合理布置,依据供电经济配置半径布置电源点,并根据配电网传输距离和负载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同时考虑使用阶段负载的逐渐增加。接线的优化工作应该从电源开始,逐渐辐射,配电网架设工作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减少单边供电。

(二)、完善内部管理体制

为了实行电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需要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线损管理体制,利用确定指标的方法,对各部门进行清晰的职责区分,把具体指标贯彻到各个部门再由各个部门贯彻到个体,并且构建相应的评价考察机制,对各部门及个体完成指标的状况进行考察,进而监督管理体制的落实情况。具体执行流程如下:供电企业应当对下属的相关部门及子公司建设考察制度,对电网线损管理工作的落实状况进行测评;对管理指标进行拆分,把职责进行逐级划分,从部门到个人,利用考察的方法,来监督指标的落实情况,完成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控,减少出现电力损耗的概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

(三)、完善线损管理体制

供电企业可利用对造成电网线损故障的原因进行研究,并联系企业的实际运营需要,建设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体制。在管理体制中应当对信息数据的统计与收集工作中的偏差,尽可能地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为以后的电力运营和电网线损监管工作提供有用的数据参考。另外,还必须对于那些没有办法预判的影响原因,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行对安全监管和综合治理的全方位监控,以此,确保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体制的高校开展。在确定管理体制之前,企业必须确立自身的发展目标,这样才可以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行电网线损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体制中还应当把供电企业的未来发展与线损精细化管理进行有效地整合,进而促进供电企业的发展。

(四)、关注理论线损的分析,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理论线损的分析是评价电网线损程度的关键依据,精确地计量电量可以有效降低线损的产生。维护人员能够依据线损的统计结果,对确定的线路进行维修,防止由于日常检修不当而造成的漏电问题,这也展现了线损计量对电网体系运转的重要作用。在管理过程中应当有专业技术人员对计算结果进行仔细地分析,经过对比及数据计算来确定其是不是出现了异常状况,从而找到原由,进而为以后降损方案的确定提供保障。

(五)、融入信息技术

随着国内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新的信息技术在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工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效用。因此供电企业在实行10千伏及以下电网线损管理时,能够利用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来提升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水平,比如高性能电表、远程自动化抄表设备等高新技术的引入都能在非常大的程度上减少电网线损。另外,利用引入信息技术的方式,还可以大幅度提升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并利用改进电网的运转环境来确保电网装置及线路的运转性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六)、计量技术设备更新

为了真正落实精细化管理,供电企业需要积极推广多功能电子表、环网计量、电能表计量装置轮换等技术手段,全面提高电力计量的精度。配电网还应该大力建设计量自动化系统,实现实时抄表管理,减少手工超表出现的错抄、漏抄等问题,为精细化管理打好技术基础。

四、结语

供电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运营状况,来建设健全的线损精细化管理体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防范电力输送过程中的电力损耗问题。进行科学的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不但可以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进而推动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锋,谢俊,兰金波,等.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展望和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2(2).

[2] 刘道新,胡航海,曹占峰,等.浅谈10kV配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及计算模型研究[J].科技资讯,2016,14(17):37-39.

论文作者:路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10kV及以下电网线损精细化管理论文_路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