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陈启才

龙岩人民医院骨科 福建龙岩 364000

【摘 要】目的对比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88例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入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方案。结果 观察组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运动及触觉评分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方案进行治疗时,患者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得到明显改善,其运动及触觉功能得到显著提高,与后路内固定相比,前路内固定具有更为优良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前路;后路内固定;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外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活动限制、脊柱疼痛等,病情严重时还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等情况[1]。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伤以及高处坠落伤等事件频繁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病症的发病率也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目前,临床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病症时多采用手术治疗,常用的入路方法又可以分为前路内固定与后路内固定[2]。相关研究表明,不同的入路方法会带来不同的临床疗效[3]。因此,为了对比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进行了对照分析试验,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我院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抽选出88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入选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中,29例男性,15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8~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3±3.47)岁;患者的损伤部位包括17例T10-11椎体,27例L1-2椎体。观察组中,30例男性,14例女性;患者的年龄在27~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48±3.35)岁;患者的损伤部位包括19例T10-11椎体,25例L1-2椎体。经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以及损伤部位等临床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路方案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入路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方案,即帮助患者调整好侧卧位,并进行常规麻醉后于患者伤椎及上下椎椎弓根处开一切口,选择合适的椎体钉棒系统进行伤椎复位固定。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前路内固定方案,具体方法大致如下:先帮助患者调整好侧卧位,进行常规麻醉后,选择胸膜外或腹膜后入路,开一适宜切口,从而使伤椎及上下椎显露出来。此后,选择合适的椎体钉棒系统进行伤椎复位固定。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测量两组患者与治疗前后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之间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统计结果之间的差异。同时,以ASIA2000标准为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与触觉功能的评价依据,即0~100分范围内,患者评分越高,那么表明其运动功能或触觉功能越强。

1.4统计处理方法

对试验中所有的记录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当检验结果为P<0.05时,则说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的改善程度较大。经统计,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病症时常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案,然而,选用何种入路固定方案却一直是临床医学界的讨论热点。后路内固定方案是传统的入路方法,具有明显的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但采用该方法时,手术过程中,患者的部分脊柱结构会被切除,其椎间组织也不予保留,如此一来,患者的脊柱稳定性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4]。而前路固定方案却能很好的克服这一缺点,采用该方案进行手术时,患者的伤椎能够充分的暴露于术野范围,医师对于患者椎管内的骨折碎块与坏死组织的清理操作就更为顺畅,因手术视野不佳而造成的脊髓与神经损伤情况就能得到良好避免[5]。此外,采用前路内固定方案进行手术后,患者的脊柱矢状平衡与脊柱的高度能得到有效恢复,其运动功能与触觉功能也都能够得到较大提高。总而言之,前路内固定方案较于后路内固定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的改善程度与运动及触觉评分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与后路内固定相比,采用前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时,患者的伤椎高度与Cobb角度得到明显改善,其运动及触觉功能得到显著提高,具有优良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魏劲松.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2):49-51.

[2]张毅.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42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3):75-76.

[3]胡红霞,陈伟红.前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护理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0(05):124-126.

[4]黄善武,欧阳永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5]黄静宇.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14):115.

论文作者:陈启才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论文_陈启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