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传统生命文化_文化论文

东亚传统生命文化_文化论文

东亚的传统生活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传统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千年,地球村的文化焦点之一是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文化认同是指人类或地 区社会从文化角度确认并确立自己存在的根源、性格、意味和生活方式。目前,文化认同已 成为焦点问题,这说明地球村正面临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文化是地区的产物,文化认同危 机 关系到地区文化的存亡。

众所周知,东亚文化认同危机始于从近代进行的与西方文明或文化的接触以及随后发生的 文化变动。这是世界史中不可回避的趋势,是大势所趋。而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基于基督教的 机械论价值观。20世纪中期以来,机械论价值观因招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人类生存危机, 而受到批评。另一方面,20世纪末席卷整个地球村的全球化浪潮又搭乘电子、信息时代列车 ,成为阻碍确立各地区社会文化认同的新势力。

本文旨在探索随着全球化浪潮而来的外来文化和东亚传统生活文化共存的可能性。从韩国 的传统思维方式阴阳论观点而言,文化认同和全球化、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均为一个硬币的 正 反两面。在此,我们需要先谈谈有关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谈论文化,应该具有文化相对论的认识。所有的文化都是相对的,文化现象有其意味。在 一定程度上,某地区的文化认同危机也是有意味的现象。针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我们应 该把握其在社会结构中的正反两方面功能。杜兰德(G.Durand)说,一个社会至少有体制神话 和与其有关的周边神话,两者之间的关系带来紧张和活力。因此,可以将一个社会的文化状 况视为社会文化的认识基础。

迄今,研究东亚传统文化都采用机械论方法。如,从儒家家族主义寻找日本经济成功发展 的原因,将东亚价值观一概视为儒家思想等。当然,无法否认确有其事。但是,在东亚各社 会里,儒教只是一种价值观而已,而且儒教享有支配价值观地位的时代也比较短暂。在各种 社 会里,多种宗教或价值观在悠久的历史中浑然一体而又各自起着作用,从而在不同的历史、 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简言之,我们应该从整体结构、系统中认识文化 ,将之视为一种网络(network)。

我们常常通过衣、食、住研究一个社会的传统文化。衣、食、住当然属于生活文化范畴, 而生活文化却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文化,衣、食、住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若有综合观 察传统文化的眼光,可以通过衣、食、住谈论整体生活文化。反之,单纯研究衣、食、住文 化的态度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例如,大多数人谈“食”只谈“菜”本身,而饮食文化其实涉 及到居住空间、服装、整体社会经济,甚至是宗教、神话网络中的某些部分。

在探讨东亚的传统生活文化之前,应该规定其概念范畴。衣、食、住当然是其中的一个重 要基础,我再加上一个“性”。家族和社会一起共享这些基本文化。因此,家族、社会生活 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领域。古今中外,一个社会的生活周期是一年。我认为,理解其生活节奏 非常重要。风俗习惯乃是这种社会一年的生活节奏。红白喜事或各种仪式是人一生的生活节 奏。这种基层文化是生活文化的基础。在此,我们应该添加一个领域,即游戏、休闲、庆典 。它虽不属于日常生活的文化,但其重要性日益突出。

生活文化与其社会的各种文化的有机结合,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影响而形成。宗教文化 形成其社会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生活文化的内容和特性。(政治)体制文化直接关系到生活 文化。先考察这种文化和其背景,而后分门别类探讨东亚韩、中、日三国的生活文化。

浏览韩、中、日三国的文化,我却觉得大同小异,那是因为古往今来三国进行文化交流、 共享汉字文化和儒教文化的缘故。然而,三国的自然环境、宗教文化、体制等却迥然不同。 中国是大陆国家,韩国是半岛国家,而日本是岛屿国家。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历史 和文化,当然作为生活文化基础的想象力或想象界也不同。

日本是神道国家。众所周知,神道是萨满教和佛教的结合。因此,在日本佛教非常盛行。 有史以来,在中国儒、佛、道等多种宗教共存。到清朝末为止,道教享有民众宗教地位。三 国之中,多种宗教活动最兴旺的国家是韩国。在韩国可以发现中、日两国所没有的基督教的 本土化和虔诚的信仰活动,尤其是约20万的萨满教巫女在社会边缘或基层形成强大的宗教文 化势力。与此相反,中、日两国只有少数巫女,与韩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成为韩国宗教文 化的特征——多宗教共存的基础,并成为了解韩国文化时不可忽视的特点。

其实,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可以说是50多个少数民族共处的一个文化圈。上个世纪末以 来,由中国政府主导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但地方政府仍拥有自治权。经济强国日本实行较为 完善的地方自治政策。最近,在日本以神道为口号的新民族主义逐渐抬头。韩国是被分割的 国家,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因此,地方自治制度无法正常运行。在日本,少数民族和韩国人 受到歧视;而韩国没有少数民族,单一民族意识较强,民族主义气氛比较强烈。

在饮食文化方面,东亚属于大米文化圈,但三国具体情况各异。中国人吃米饭和面条,日 本人以米饭为主、面条为副,唯有韩国人钟爱米饭。日本有闻名遐尔的会席菜和海鲜菜。日 本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成功地使传统饮食文化商品化,从而出现了快餐的流行。因地区 传统和少数民族之故,中国拥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菜肴。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这些传统 名菜也有进一步的发展。这两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业已受到地球村的青睐。

韩国传统名菜烤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肴,却难以登大雅之堂,经营韩餐仍不容 易。我们可以一语概括韩国传统菜的特点,即发酵菜和宴席菜,尤其是韩国菜中的酱类与中 、日两国菜相比有许多优秀之处。米饭和豆酱汤,或以泡菜为主的韩国菜被评为最理想的未 来餐桌上的佳肴。我曾经说过韩国传统饮食文化是在传统萨满教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即崇拜 神灵和祖先,进行各种庆典和仪式。目前,由于对萨满教的藐视、不完善的地方自治、中央 集权所带来的官僚体制,以及随之而来的浮躁的商业主义,这种饮食文化受到限制,无法有 较好的发展。目前,三国人民在外就餐的情况与日俱增,尤其韩国的情况最为突出。

三国的服装大部分已西方化。在韩国和日本,每逢佳节或仪式就穿韩服与和服。对中国汉 族而言,已无传统服装可言,但少数民族在自己的生活中或逢佳节仍然穿传统服装。在日本 ,特定职业者平时穿传统服装,以显示职业精神。这是传统服装确立传统职业文化认同的佳 例。最近,在韩国所谓改良韩服的思潮渗透于人民生活之中,体现了传统美。在中、日两国 西服代表着节约、方便,而在韩国却代表着奢侈、流行的倾向。

三国之中,维护传统住宅最完善的国家是日本。日本由于频繁的地震和特有的气候,木造 建筑物居多,且榻榻米、沐浴文化比较发达。日本人多半在小公寓里过着方便、节俭的生活 。韩国的传统住宅已几乎荡然无存。在农村也难以找到草屋,而瓦屋受到政策保护才得以保 存下来。大部分人住在西式平房、公寓里,许多人喜爱大面积的豪华住宅。公寓的暖炕设施 、重视风水概念的传统建筑风格引人注目。在中国,除了政策上规定需要保护的传统建筑物 外,大部分都已西方化,且其变化速度和规模着实令人吃惊。中国的住房较朴素,但12亿人 口的住房问题仍是一个大问题。

性(sex)文化方面,中国妇女的地位高于韩国妇女。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妇女活跃于社会活 动之中。甚至有人说,男人赚钱,女人花钱。性生活也比较健康。在日本,女性的社会活动 比较多,但在社会和家庭里大男子主义较强。日本的性文化比较开放,也有淫乱的一面。我 们可以从性观光、性产业的发展看出其端倪。在日本,性已经是高度发展的商品。与中、日 两国相比,韩国的性文化比较保守且还处于尚未成熟阶段。其原因缘于朝鲜时代的儒教,即 对性的否定观念。与此同时,女性的社会活动较少,女性文化尚不发达。但在男性占优势地 位 的情况下,也逐渐出现性的商品化和淫乱现象。

关于家族和社会生活,东亚三国历来重视人际关系。据1996年的一项调查,在社会主义体 制下,中国人除略重视血缘关系外,不再重视其他的关系。日本人至今还重视学缘、血缘关 系。反观韩国,韩国人严重受到血缘、学缘、地缘关系的影响。这是三国之中韩国的中央集 权体制更强有力的佐证。在家庭共同体的团结方面,中国最强,而韩国和日本的家庭团结力 量逐渐弱化,尤其在日本其趋势非常明显。

共同体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大特征。在命运共同意识笼罩整个日本社会的情况下,集体主 义支配着社会生活。国家观和家族观也如此。穿制服、子承父业、忠于团体等是其代表例子 。同时,日本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韩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受到中央集权所带来的官僚 主义的影响。一般的韩国人都指望成功或进入中央,在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过着繁忙的生活。 然而,韩国人具有双重性,即一般不信任政府和官僚,却又有些人靠贿赂官员或拉关系度日 。

目前,在三国已无人关心传统风俗习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近代化之后已从农耕社会进 入产业社会。只有日本的正月仪式、韩国的春节和中秋节、中国的春节尚保持着传统佳节的 地位而已。西方化之后,圣诞节已成了韩国和日本的冬天佳节,韩国还有春天的释迦诞生日 。中国由劳动节、国庆节等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节日取代了传统佳节,不过少数民族地区还 保留着传统佳节。在三国,每逢春节人们都会回乡探亲。在韩国,中秋节出现同样情况。正 月,日本人参拜神社,但韩国人祭祀、扫墓、庆祝,保持着萨满教和儒教的祖先崇拜和庆典 传 统。

在中国传统的婚庆丧祭已不多见,当然,少数民族中仍有传统的婚庆丧祭,但已经去掉了 来世观念和宗教意味成份,只是民俗的一环而已。在日本,婚礼和丧葬礼仍按照传统规则进 行神道或佛教仪式。在韩国,传统婚礼和丧礼已经几乎没有,但埋葬习俗仍受到欢迎并引起 严 重的墓地不足问题。若说韩国人如此固守埋葬习惯的原因是儒教思想的影响,未免是过于机 械论的认识。韩国萨满教将乡村小山花坛的故乡视为归宿,在那里逝者会获得再生,这是出 于圆形想象界的思路。

最后,探讨游戏、休闲、庆典文化。在中国,这些活动也受到社会主义的影响而有组织地 进行,因此传统特征微乎其微,但比较健康,单位旅行、完善的社会体育体系和健康的各种 游戏。引人注目。基于神道和地区社会的日本的祭文化已远近闻名,春天的赏花文化也非常 有名。由于社会体育的成功组织和运行,体育业已成为日本人最好的休闲方式。日本的国内 外团体旅行也非常闻名。另一方面,以老虎机为主的游戏的机械化或电子化、商品化也引人 瞩目。韩国的游戏文化非常薄弱,虽然有许多庆典活动,但社会体育的基础尚未奠定,因此 ,至今也没有健康的休闲文化。

生活文化是一个社会居民日常、非日常生活的整体面貌。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居民是否享受 有 风格、有趣味的生活。那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居民文化认同的尺度。我们已探讨过东亚三国的 生活文化,现在,我们应该从全局考察其大体情况和特性。对其分析过程中,应该研究在社 会整体文化的结构和脉络中生活文化与其他文化领域的关系、其定位以及社会文化地形学方 面的生活文化。当然,我们应该坚持比较三国生活文化的观点。若发现问题,自然会找到生 活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体制受到观念的影响,规定着大部分的生活文化。因此,服装、居 住、社会生活、婚庆丧祭、休闲娱乐和庆典等都成为社会主义生活文化,不再是传统生活文 化 。至今仍保持传统面貌的只有饮食、春节、风俗习惯、妇女文化而已。社会主义非常关心人 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中国的地方自治制度比较完善,故可以说生活文化也较为健康。在这 种体制下,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各自的传统生活文化,此乃是所谓的边缘文 化,它给整体中国生活文化注入活力。

然而,快速实行的改革开放,大幅度改变了中国的生活文化。在追求经济增长和利润的过 程中,各种腐败和不合理现象层出不穷,贫富悬殊,犯罪现象与日俱增。随着信息时代的到 来,无法适应其巨大变化浪潮的中壮年人的不安和不满情绪也日益高涨。快餐等外国的各种 饮食文化和消费用品丰富了人民的实际生活。

在日本,传统的神道和佛教价值观保护并继承了传统生活文化,整体生活文化比较稳定。 其 中一个原因是运行自如的地方自治。基于此,日本对饮食、游戏、性文化等整体生活文化进 行了高度的商品化。这是在经济方面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文化的结果。同时,日本的生活文 化有一定的规格,其原因是生活文化的商品化和经济增长。这些商品大量流入韩国和中国, 严重影响韩、中两国的生活文化。

韩国的生活文化有许多弱点。游戏、庆典、休闲文化,妇女文化,豪华奢侈的住宅和服装 , 双重矛盾的社会生活,性文化等,皆有不足之处。这缘于朝鲜时代以来实行的中央集权官僚 体制。地方自治尚未落根也起因于此。其实,朝鲜、韩国被分割的情况也为体制强化所 利用。这种体制主要关心政治和掌握权力,政治逻辑支配所有一切。因此,韩国体制无法建 立适当的主导价值观。迄今为止,尚未有主导社会和生活文化的价值观,只抽象地谈论儒教 价值观。但是,至今在韩国成功和身份仍被重视,妇女文化尚未发挥真正的功能,游戏、庆 典尚未发展,性文化被扭曲,我们应该察觉到这些弊端的祸根是儒教文化。

然而,韩国还固守饮食、服装、风俗习惯和丧葬礼等传统生活文化。这是在萨满教的基础 上,佛教和儒教在起作用的结果。韩国的萨满教是韩国文化艺术的渊源,也是韩国人的神话 和想象界的根源。在地球村惟有韩国萨满教仍保持着强大的势力。但是,在韩国萨满教只是 边缘文化,只留在社会边缘或基层,且被视为迷信和民俗的残留物。体制神话压抑边缘神话 时,社会上会出现紧张和矛盾。因此,韩国社会缺乏活力,人们往往在双重价值观之间无所 适从、忐忑不安。文化认同问题就在于此。

东亚三国的神话或想象界原本始于萨满教。在中国早已转变为道教;在日本受到佛教的影 响形成了神道;唯有韩国兼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仍保持着萨满教。文化是想象力的产物。新 的 文化认识认为民族、社会的想象界直接关系到整体文化,尤其与文化认同有直接关系。在日 本,国家保护并发展神道想象界,成了生活文化的基础,直接反映在商品化方面。称霸 世界市场的日本动画片和漫画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武打片、气功和生活态度上可以确认中 国的道教想象界。然而,韩国的萨满教想象界迄今未得到正确的认识,而无法发挥真正的功 能。

目前,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化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交易的壁垒已被 拆 除,外来文化超越时空渗透于我们的生活。犹如文化认同和全球化是硬币的正反两面,我 们应该以同样的观点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文化在不断发展和变化,那才是文化的生存 方法。没有外来文化,就无法确定传统文化概念。

在我们的社会里,有人认为青少年无节制地接受外国不健康文化将招致文化危机。这种观 点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对韩国社会文化结构、脉络的认识。韩国青少年也爱护传统,也反省无 节制接受外来文化的态度。由此可见,文化本身就具有生存力量。

尤为重要的是,将传统生活文化和外来文化协调相融的可能性视为相互关系,而不是单方 面的关系。因为,韩国的传统生活文化在他国也被视为外来文化所接受。这才是理想的协调 关系。为此,我们应该提出韩国生活文化的自生力问题。这种自生力与我们社会的文化结构 密切相关。

在韩国文化结构里,政治体制文化比较强。中央集权所导致的官僚文化的支配体系非常巩 固,使萨满教想象界濒临社会边缘,无法给传统生活文化注入活力。因此,作为生活文化空 间 的地区文化非常脆弱,地区居民处于文化认同危机之中。在此情况下,外来文化的涌入只能 导致人们的恐怖和畏惧。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日本的文化结构,即基于自己的传统生活文化, 恰到好处地接收、消化外来文化,并发展和商品化自己的传统生活文化。

标签:;  ;  ;  ;  ;  ;  ;  ;  ;  

东亚传统生命文化_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