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探讨论文_朱玲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探讨论文_朱玲

——以杨寄洲主编《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为例

朱 玲

湖北大学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2

摘要:本文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出发,讨论初级阶段语法教学的教学原则,并以杨寄洲主编的《汉语教程》第一册(下)为例来具体展示这些教学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贯彻。

关键词: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教学原则

语音、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而作为语言三要素之一的语法,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进行语法教学,这已经成为大家的一个共识。在教学的各个阶段中,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显得很关键,把握好这一时期能为后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处在一个怎样的地位,应该遵循哪些原则,怎样贯彻实践,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从初级阶段这一层级出发,探讨其语法教学的一些具体问题。

一、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

初级阶段的教学,学界关注最多的就是词汇教学,而语法教学则相对较少。关于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一些问题一直讨论得很热烈。初级阶段要不要教语法,这是首要问题,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初级阶段的语法怎么教,这是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首先,对外汉语的语法教学是不同于其他方面的语法教学。其次,初级阶段的初级性,就决定了其语法教学的一些方面是不同于中高级的。关于初、中、高三个不同阶段语法教学的重点,赵金铭提出了“初级辨正误,中级辨异同,高级辨高下”的观点,这给了我们很有意义的参考。

目前,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面临着一些问题。有些语言老师在初级阶段,为了避免学生理解和认知的困难,采取回避的态度,根本不讲语法。有些老师讲语法,最后的结果是越讲越混,学生还是不明白,在使用中还是出现很多偏误,而且学生失去兴趣,更有甚者,产生畏惧心理,汉语语法难学,汉语难学。很明显,这种后果是很可怕的。

语法教学要做到“点到为止,精讲多练,讲练结合”,这一方针得到了学界普遍的认可。在初级阶段的语法教学中,语法要讲,而且要讲好,所以老师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运用语法这一工具进行交际,并为中高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初级阶段语法教学原则

语法教学的原则,能够指导具体的教学。关于语法教学的原则,各家的观点不太一致。而且他们提出的都是针对整个对外汉语而言的,并没有将各个阶段分来开具体分析。在学界的基础上,本文整合了一些原则,提出了初级阶段最主要的5项语法教学原则。

1、对比原则

对比原则是一直贯穿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初级阶段语法教学,首先也要做汉外对比,对汉语和学习者的母语进行对比,通过对比,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容易点。比如,通过对比,我们知道25课的语法点“状态补语(1)”是个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补语是汉语里面所独有的。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就要注意状态补语的几种情况,肯定式、否定式、正反疑问句,尤其是动词后带宾语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对比可以找出重难点,但我们认为,不同点并不意味着是难点,有时候不同点还有可能是学习的易点。比如《汉语教程》中21课“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这一语法点,通过对比,我们知道跟英语是相反的,汉语是从大的时间单位到小的时间单位,而英语则是相反的。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两种语言之间时间表达顺序是相反的,这样,学生就领会了。并且,这对比之后并不是难点,学生反而学得更好。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语法系统中,要对学习者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初级阶段学生的汉语水平较低,其对语法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水平都较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语法项目用什么样的言语表达、用什么样的方式讲授以及讲到什么程度,这都需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关于教学内容,赵金铭认为,“初级阶段,所讲语法为形式语法,讲究句法结构,掌握汉语的句型和词序,是一种语法模式教学。”这值得我们参考。还是25课的“状态补语(1)”教学,告诉学生状态补语是指动词后边用“得”连接的补语。主要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它是怎样对结果、程度、状态等进行描写、判断和评价。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采用图片展示,如图片上展示漂亮的汉字,然后老师指着图片问“他的汉字写得好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好”。然后老师引导:那我们用状态补语来表达就是:他的汉字写得(很)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或者老师还可以自己示范跑得很快的动作,然后问“我跑得快吗?”学生可能会回答“快”。然后老师引导:那我们用状态补语来表达就是:我跑得很快。接下来可以是更多的有意义的练习。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状态补语,课堂气氛也轻松活跃了。

3、实用性原则

这里的实用性原则要跟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目的相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用来进行表达,而语法只是帮助其正确进行表达的工具。本文所讨论的实用性是教师在教学中教的实用性,注重语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初级阶段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和最急需的语法规则上。如年、月、日、星期的表达,钟点的表达,数字的表达,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教材上列出了这些语法规则,课堂上老师就要让学生会用,用好。如21课中语法点“时刻的表达”,课本上列有汉语时刻的表达,整点,几点零几分,几点一刻,几点十五,几点半,几点三十分,几点三刻,几点四十五,差一刻几点,几点几十几,差几分几点等等,教师要告诉学生。并且告诉学生汉语里最常用的是什么样的,汉语里常说几点一十五,而很少说几点十五,常说几点五十五,而很少说差五分几点。这些细微差别课本上并没讲到。老师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写时间,让全班学生来读。最后,让学生进行交际练习,可以根据实际来提问,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等等。提问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老师问全班答,或老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学生答,监控反馈手段运用在其中。这样,语法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学生获得了生成能力,能用时刻来进行正确地表达了。

4、简洁性原则

这里的简洁性原则绝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简洁,简洁性主要是化繁为简。做到简洁性的最终效果是老师教得简单,学生学得简单,而且有效果。

首先,老师要把一课的语法项目分列开来进行教学,而且是从课文中的句子进入到具体的语法点上来。如果老师做有PPT的话,就可以制作超链接,由课文中的例句链接到一个大语法项目下面的子项目。就是“化整为零”的方式。如24课的语法点“能愿动词”,有“会,想,要,能/可以”这样四组小的子项目。在教学设计上,教师就要分开来教学。可以先从课文的例子链接到“会”,讲解“会”这一语言点,并让学生进行操练。将这些分列开来进行教学,最后再将这四个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

其次,语法展示时要简洁。如还是21课语法点“汉语表达时间的顺序”,是从大的时间单位到小的时间单位,展示的时候可以用箭头表示,箭头由大指向小,简单明了。

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也要简单。在语法教学中,老师应该尽量少用语法术语,不能把课本上的整个解释部分照搬上课堂,而应该适当简洁。如20课的语法点“名词谓语句”,不需要跟学生解释什么是名词谓语句。在老师的引导下,列出例句,讲解完肯定例句,再到否定例句。如:今天星期天。今天不是星期天。我今年二十。我今年没有二十。要点出否定句中,动词要出来,“是”、“有”。最后总结出一条简化的规律,让学生掌握。

5、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可以是多方面的,既可以是教材编写的趣味性,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课堂中的语法教学的趣味性。纯粹的语法点是很枯燥的,学生学得枯燥,老师教得也枯燥,最终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因此,趣味性教学在语法教学的课堂上就显得尤其重要。这里所说的趣味,用英语中的enjoyful来解释比较到位,即师生享受整个课堂。贯彻趣味性,跟课堂的互动有很大关系,而课堂互动又是围绕多种活动方式展开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灵活采用一些活动方式来吸引学生,调动课堂气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20课语言点“十二属相”,首先老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中国每个人都有一个动物的名字,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用图片展示12种动物,可以采用动态图片,在每个图片下面标注一个周期的年份。然后老师说“我的名字是羊,我就说‘我属羊’”。然后让每个学生找自己的“名字”。中间老师还可以讲一下十二生肖的故事。最后是操练,师生互动或学生互动。在这个语法点教学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会用,最主要的是享受整个课堂。

以上是个人针对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提出的5项原则,而且,我们认为,这5项原则在整个语法教学过程中是密切联系的,相互渗透的,而不是孤立的。

三、小结

语法教学强调的是点到为止,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在讲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最好不漏痕迹地教语法”,而最终的结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规则”。在教学中,我们将以上的5项原则同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实现流水般的教学,最终达到一种浑然天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程棠.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

[3]赵金铭.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

[4]陈枫. 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 中华书局,2013.

[5]卢福波. 汉语语法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6]杨寄洲. 汉语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朱玲(1991——),湖北黄冈人,湖北大学研究生。专业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文作者:朱玲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语法教学探讨论文_朱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