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定量研究_经济全球化论文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量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全球化论文,程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十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家间经济联系与交往的日益紧密,从商品、服务、劳动力的相互补充,到科技、信息的互通有无,以及资本国际流动规模的扩大,国家间的利益已经休戚相关,实行完全封闭的对外经济政策在当今世界已不再可能。因而,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或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中,只是参与的程度有所差别。那么,一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到底有多深?参与的程度是否应该有一个量的界限?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对于制定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对经济全球化程度进行客观、准确地评价。

但是,尽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全球化的支持者和批评者也都认为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比50年前加深了,但这种程度到底加深了多少,却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以至于虽然各种观点引人入胜,但却难以使人对经济全球化有一个整体的、确切的数量把握。因此,本文针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经济全球化活动的发展情况进行量化研究。这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广度、深度及其历史变迁的轨迹,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国家或地区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由“浅”到“深”的发展历程及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由“强”到“弱”的演变过程。

一、衡量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指标体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7年5月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1997年5月)》第45页,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7月版。)根据这一定义,可以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以新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的全球运作为载体,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是各国经济活动逐步融入全球生产价值链,从而使各国国民经济不断进入世界经济循环的过程。既然是参与世界经济循环,就不可能仅局限于贸易、生产或投资等某一个领域,而是必然涉及到产品的流动、服务的流动、资金的流动、劳动力的流动等各种相关要素。这就决定了衡量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能只用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而必须采用包括参与世界经济循环的全部内容的一组指标,即衡量经济全球化程度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不仅应该能够衡量一个经济体参与生产、贸易全球化的情况,而且应该能够衡量一个经济体参与投资、金融全球化的情况。通过对生产一体化、投资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情况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经济体参与全球经济活动的总体量化结果。

1.反映生产一体化的指标:GDP占全球GDP的比重、货物贸易占货物GDP的比重、外国分支机构占世界全部外国分支机构的比重、本国发生的全部收益占GNP的比重、本国发生的全部收益占世界发生的全部收益的比重。

2.反映投资全球化的指标:对外直接投资和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投资总额的比重、本国全部直接投资额占全球直接投资额的比重、跨国并购额占全球跨国并购额的比重。

3.反映贸易自由化的指标:国际经济外向度、对外贸易依存度、货物和服务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

4.反映金融国际化的指标:国际金融总资本流量占GDP的比重、对外金融资产负债总额占GDP的比重,国际金融资本净流量占全球国际金融资本净流量的比重。

二、对部分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量化分析

1.分析方法的选择

为了全面、系统分析某些社会、经济问题,人们往往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估技术,即多个相关的指标元素构成一个指标体系,根据各指标重要性的高低给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数,通过加权计算,得出整个指标体系的数量化结果。经过长期实践,这种方法是有其科学性的。但是,在应用这种方法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关于指标的选择,既要全面有用相对集中;二是关于权数的确定,往往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主成分分析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工具。这种方法是通过计算各个候选指标在各个样本之间的相对差距,依此作为指标选择的依据,将各个样本之间具有相对较大差距的那些指标抽取出来,作为构建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元素,而将样本之间差距不大的那些指标加以排除,从而构建一个综合评价函数:

其中是综合因子的权数,它是根据的贡献率确定的,即的方差占全部总方差的比重确定的。这样,即排除了在指标选择和权数确定时的主观因素影响,又可以消除指标间相互重叠的信息影响,使得定量分析涉及的变量较少,而得到的信息量又较多,从而更容易抓住主要矛盾,并且综合评价结果唯一、客观、合理。

2.对指标体系的统计分析

为了从总体上反映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状况,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6个国家的数据。这16个国家分别为:亚洲5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北美洲2个:美国、加拿大;南美洲2个:巴西、墨西哥;欧洲5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大洋洲2个: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指标值见表1。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表1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表明,前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较高,其累计贡献率达87%,前四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3%。在通常情况下,选取主成分的个数以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为宜。为了使主成分的代表性更强,从而使综合评价函数的结果更能接近实际,这里选择前四个主成分代表整个指标体系,反映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情况。

主成分个数确定后,即可计算出主成分负荷矩阵(X=AF)。主成分负荷矩阵清楚地反映出了主成分与各变量的亲疏关系:第一主成分与绝大部分变量均高度相关,且程度较为均匀,它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40.34%的信息,因此可以称为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总体水平因子;第二主成分与反映本国某方面经济规模占全球同一方面经济规模的份额的指标高度相关,因此可以称其为国际经济影响度因子,它综合全部指标体系的信息量仍高达38.74%;第三主成分与反映生产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变量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可以称其为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因子,它综合了整个指标体系7.62%的信息量;第四主成分与反映投资全球化的变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可称为投资全球化依存度因子,它所综合的全部指标体系的信息量为5.84%。

表1 部分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指标值单位:%

表1中的数据主要根据世界银行的《2001世界发展指标》、联合国贸发会议跨国公司与投资司编著的《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ristics,July 2001》及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1》整理而成。除外国直接投资占国内投资总额的比重指标为1996年数据,跨国并购占全球跨国并购额的比重指标值为1998年数据,其他均为1999年数据。

为了构造综合评价函数,计算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得出以下四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

应用这一线性组合计算出各主成分的得分后,根据综合评价函数

即可求得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综合得分,见表2。

表2 部分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综合得分表

表2中许多国家的得分为负数,这并不表明这些国家没有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于在主成分分析过程中将数据标准化的缘故,世界经济全球化综合平均水平应视为零,这里的正负关系则表明该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综合平均水平的位置关系。

三、对统计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

采用样品系统聚类法(类平均法)对上述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分析图如图1。

图1 样品系统聚类图(类平均法)

由于美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综合得分高达1.57,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因而在图1中被单独聚为一类。如果不考虑美国这一因素,在欧氏距离0.3060~0.5367之间划一条线,则15个国家除英国外可被聚为3类。但在欧氏距离1.0645处英国与日、法、德等三国聚为一类,可见这四个国家具有较大的共性,因而可以在欧氏距离较低的地方将这四个国家看作一类。这样,就可将所分析的16个国家聚为以下四类(见表3)。

表3部分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聚类结果

类别

国家

1 美国

2 英国 德国 日本 法国

3 中国 新加坡 意大利 加拿大

4 韩国 墨西哥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印度 俄罗斯 巴西

可以看到,在第一、第二类中,包括了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五个发达国家,表明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确实是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总体水平及国际经济影响度很高,分别排在16个国家的前六位和前五位,但对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及投资全球化依存度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很低,这是典型的经济大国的特征。

第三类中包括两个发达国家和两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情况截然不同。意大利和加拿大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总体水平较高,对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及投资全球化依存度较低,仍然具有经济大国的特征。新加坡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总体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也很高,但国际经济影响度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表明新加坡经济高度开放,但经济规模很小,其对外贸易依存度达160%以上,说明新加坡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原因完全是依赖于高度发达的对外贸易。这样,新加坡的经济便深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当今新加坡的两个主要出口国——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处于萧条之际,占其国内生产总值16%和出口53%的电子行业也是一片萧条,这就必然导致新加坡经济陷入衰退之中。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总体水平很低,但对生产与贸易全球化依存度及投资全球化依存度很高,表明中国经济具有高度开放的特征。中国利用其有文化的劳动力及与台湾、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周边地区和国家相比低得多的工资水平,成为了全世界的低成本制造中心,从而中国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生产先进的高技术产品,这就为中国进行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大量吸收外国投资,1999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达407亿美元,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5%,居世界第四位。据AT Kearney国际管理顾问公司2001年2月的调查显示,中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外国直接投资最热门的目标之一,排名仅次于美国。因此,中国的经济全球化程度排名位次较高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第四类中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普遍不高,经济规模较小,但发展潜力较大。尤其是印度、俄罗斯等国,他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巧妙地模仿以前的经济体,就能带来几十年非常迅速的增长。

通过上述计算可以看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综合得分为-0.02,与新加坡、意大利、加拿大处于同一水平,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远远赶不上美国(综合得分1.57),也不及英、德、日、法等发达国家(四国平均综合得分0.45),但却远远高于巴西、墨西哥、韩国、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五国平均综合得分-0.42)。如果将0视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平均水平,则中国的得分-0.02恰好为中等水平(见图2)。因而可以认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虽然不及发达国家,但在发展中国家中却处于领先的位置,在全球范围内属于中等水平。

图2 部分国家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综合得分水平

标签:;  ;  ;  ;  ;  ;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定量研究_经济全球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