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_风险管理论文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_风险管理论文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问题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税收论文,管理体系论文,风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税收风险管理以完整的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数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持,提供了税源控管的新路径和新方向,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管理,能有效提升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税收风险的主要内容

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

1.税制改革风险。根据拉弗曲线原理,一个国家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准确和把握税率的高低和税收收入的规模对建立合理的税制体系,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目前的财税制度背景下,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确立风险度量方法,并科学地评估我国税制改革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风险,是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首要及重要组成部分。

2.涉外税收风险。我国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外资,但是外资企业对我国税收收入的贡献与其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所占份额极不相称。目前,一些地区给予外资企业享受税收“超国民待遇”,外资企业采用不同方式避税,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内外资企业不公平竞争,我国在国际税收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研究涉外税收流失对我国经济增长所造成的风险,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确立相应的方法,也是税收风险应研究的课题之一。

3.税源监管风险。经济决定税源,但税源并不等于税收,税源要变成税收需要通过税源监控能力的变现。对所管辖的纳税人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按行业风险程度高低对企业进行分类、分级管理,将有利于税务机关充分认识税收风险所在,及时实施有效管理,避免税收流失。

4.税收执法风险。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环节漏征漏管;结算环节漏结漏算;征收环节跑冒滴漏;稽查环节漏稽漏查;程序环节越位缺位等方面。通过一定的风险预测、评估和预警机制,将有效地引导税务干部正确执法,减少执法风险,达到教育、监督、预防“三位一体”的防范效果。

积极引入税收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防范风险水平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当今税务管理实践,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应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风险预防等一系列管理过程。

1.风险识别——吸纳海量的税收数据信息,建立社会综合治税平台。目前税务机关的信息量还远不能适应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内部信息虽集中但共享性不够,外部因获取途径不足而大量流失有价值的涉税信息,而企业从开业登记到原料购进、生产经营、财务核算、产品销售、计提税金直到注销清算,每个环节都潜藏着税收风险。因此,必须不断畅通信息获取渠道,确保各个经济环节的涉税资料纳入税收管理范畴,逐步建立社会综合治税信息网站,使之成为社会各部门传递、交换、获取信息的主平台,形成科学、方便、快捷的信息链条,为风险评估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

2.风险评估——开展税收风险分析,建立税收风险评估模型。在综合治税平台建立以后,还要对税务系统若干偷、逃、骗税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寻找可能引起税收流失的各种因素和表现,对收集到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进行归集和系统分类,把纳税人的各类信息按一定规则量化,找出风险形成的规律,分析和识别税收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并对不同企业分别作出标记,再建立起风险指标,对税源与税收之间存在差异的状况加以判别,区分不同的风险级别,计算风险分值,并分别按照不同颜色进行警示。纳税人风险程度可分别建立动态、静态两大类指标体系,动态指标可包括税负、利润率、产能、发票等,静态指标包括纳税人个性特征、历史表现、经营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对涉外企业和税收产出值较高的行业如工业、建安业和房地产业等,还要结合其行业特点,设置个性化指标和权重系数,对重点税源实施重点监控。

3.风险处理——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所耗用的税务资源和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巡查,再辅之以相应的程序性服务即可;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手段。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后,将使各级税务机关根据辖区内不同风险级别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合理安排征管力量,有重点地强化对高风险级别企业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有限的税务管理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风险预防——贯穿征管全过程,建立税收预警监控系统。税务工作是高风险行业,必须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建立预防监督网络,避免税务人员因工作疏忽和纰漏而造成执法风险。在对企业建立分级风险管理的同时,在税务机关内部,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二次利用,建立预防职务违法违纪预警监控系统。由纪检监察部门作为数据采集中心,采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正常信息,经预警系统的风险预警评估,进行一般、轻度和严重等级的评估预警,对相应的管理人员进行预警提示。对预警处理信息初步分析后,纪检监察部门通过警情事务处理流程核实查处,对警情信息进行警示发布和跟踪处理。该系统应重点监控三个部分内容:一是税收执法的重点业务预警,包括对重点税源管理监控、重点行业税负监控和个体双定户定额管理监控;二是行政管理的重点业务预警,包括对大宗物品采购、基建工程和证件管理的预警;三是对税务管理人员的综合预警,包括警情综合预警和税收管理员征管水平预警。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机制的对策

在目前的征管条件下,为有效推动税收风险机制的建立,包括完善税制、落实责任、深化管理、队伍建设、部门联动、预警体系的建立等系列配套措施的配合必不可少。

1.加强调查研究,促进税制和税收政策的科学和完善。科学的税制可以清晰界定税收义务,减少执法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强纳税人的遵从程度。但由于立法和制定税收政策本身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漏洞,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使税务人员对应税收入难以及时全面监控,造成一定的税收流失,也使执法人员承担了一些制度缺陷带来的执法风险。作为基层税务部门,并没有修改税法的权力,但必须加强税收政策在落实执行过程中的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提出意见和建议,为税法的设计和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尽量减少税收政策缺失带来的税收风险。

2.落实执法责任,强化岗责体系建设。要重点落实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对管理员的税收执法权进行合理分解和有力监督,变“淡化责任,疏于管理”为“责任明确,监控到位”,最大限度地堵塞税收流失漏洞。

3.加强审查监督,降低执法风险。当前,税收执法风险主要表现在:登记环节漏征漏管;结算环节漏结漏算;稽查环节漏稽漏查;程序环节越位缺位。其中稽查工作作为税收管理的最后环节、最高手段,是继征收、管理环节后,为防止纳税人逃避纳税义务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打击和防范税收违法行为、堵塞税收流失的漏洞、促进依法治税具有重要意义,它在整个税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稽查工作过程中也可能出现较大的风险。为有效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税务部门要加大对稽查各环节工作的监督力度,抓苗头,抓防范,在选案环节要选准,检查环节要防止失控,对结案案件要全面认真地审查,注意查找疏漏和过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据充分、处理适当,保证稽查工作的公正、规范。

4.开展纳税评估,提升税源管理质量。通过对纳税人普遍性的问题和税收征管中存在漏洞的可能性、出现偏差的倾向性进行分析,向征管部门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从而为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寻找着力点,实现对税源的有效监控。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应不断完善纳税评估体系,规范纳税评估行为,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人机结合”的评估模式,对宏观经济税源进行合理分析,预测税源趋势,把握政策执行情况,纠正政策执行的偏差。

5.完善队伍管理机制,提高税务人员的执法水平。一定要把税收业务培训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干部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同时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增强干部队伍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引导税务干部公平、公正执法,减少执法出现偏差的可能性,降低税收风险。

6.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推动社会综合治税。逐步建立起以“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使税务部门更加有效地摸清税基、控管税源,从根本上解决涉税信息不畅、涉税源头控管不严、征管不到位的问题,实现税收征管方式由注重征收管理向税源控管和征收管理并举,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集约化管理的转变。

7.建立税务预警机制,主动化解风险。要对税务执法的全过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动态管理,对任何一项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的异常信息,经过采集、录入、整理、评估、发布各环节在计算机上进行规范处理,根据有关风险信息,采取有效的控制行动,进行管理质询,追查原因并督促其纠正,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化解风险。

标签:;  ;  ;  ;  ;  ;  ;  

建立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探讨_风险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