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的“德智双收”论文_谢淑锋

小学数学中的“德智双收”论文_谢淑锋

招远市张星镇张星学校 山东 烟台 265403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德育渗透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学数学的德育主要指教师利用数学课堂与传授内容作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将思想、道德、思维习惯等方面的教育穿插渗透于课堂之中,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数学品质。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数学德育的渗透呢?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渗透

数学教材作为数学学习内容的主要承载者,蕴含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和德育素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数学知识中的内涵,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适时渗透德育。例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人民币图案,纸币的正面有不同民族人物头像,一百元币有伟人头像,它象征着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所有人民币的正面有国徽图案,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因此,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它上面乱写乱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社会热点的辅助应用能使教材的作用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教材在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热点具有时效性,却又是德育的好材料,所以在领悟教材的编排意图上合理组织教材,恰当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统计时,掌握了数据的归纳整理方法,可结合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让学生练习巩固,可以让学生调查近几年来雾霾天气天数进行数据整理,或者通过对PM2.5的了解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对学生环保教育也就水到渠成。或者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光盘行动”中调查粮食浪费的具体情况以及家庭垃圾数量调查活动等,无一不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用心组织课堂评价,强化德育

课堂评价是课堂上师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渗透德育最有利的途径,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态度甚至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把学生的良好意志品格、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作为评价目标。因此,评价中要采用激励评价,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质疑问难。不能用诸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等一言带过,要在对学生的具体评价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感。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评价时必须时刻考虑学生的感受,以免造成“德育伤害”。

三、在教师的个人魅力中感受德育,潜移默化

“躬行”是陶冶学生的根本,教师必须在实际行动与道德行为上,能做学生的榜样,以严谨的治学,公正的板书、美的语言,美的行动、美的心灵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才能使学生“自生其心”,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数学本身就是逻辑严密的自然科学,严谨认真是它最基本的要求。教师的以身作则和言传身教也是其他德育手段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数学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更有其独特的魅力,那就是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严谨认真的态度。数学学科与解题练习密不可分,学生经常会碰到难题,教给学生技巧方法固然可以,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让学生感受到非解答出这些题不可的决心。这样,意志力于无形中培养起来了。总之,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不管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品质,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师要做有心人,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以身作则,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行动性的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与德育教学有机结合。

德育是一个“知”“情”“意”“行”循环往复的过程,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应力求在数学课堂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小开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争取让小学数学教学真正做到德育和智育的双丰收,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论文作者:谢淑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中的“德智双收”论文_谢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