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效益审计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效益审计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大势所趋:效益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的宏观背景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效益审计在我国逐步得到关注和重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财政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作为今后五年审计工作的三项主要任务之一;同时在审计的组织方式上,坚持财政财务的真实合法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分量,争取到2007年,投入效益审计力量占整个审计力量的一半左右。”效益审计已然提上日程。作为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部分,军队审计必然要积极适应形势,探索效益审计规律,推进军队效益审计发展。

延伸至国际范围来看,效益审计一直在一些发达国家军事审计中居于主导地位。美国是最早开展政府效益审计(Performance Auditine)的国家,而美国国防审计类型更是以效益审计为主。无论是美国总审计署还是国防部监察长办公室,都把追求国防经济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为最终目标。澳大利亚基于高水平的军队财务管理制度,审计部门强调军费使用效益的审计,不纠缠一般的违法违纪案件。澳大利亚国防审计局每年审计的问题资金中的绝大部分是经济效益方面的问题,诚信和欺诈方面的问题资金只占很小一部分。

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进行审查活动,必然涉及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主管经济活动的效益性。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强效益性审计,既是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与国际国防审计发展接轨的需要。

二、浑然天成:效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高度关联

军队效益审计是指军队审计部门和人员依据有关法规、制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军事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和分析,并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一种审计活动,其与经济责任审计高度关联。

一是从本质上看,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融合是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军队领导干部是国家的受托责任人,对军队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效益性承担公共受托责任。而从产生和实质看,效益审计是为了对受托经济责任更深层次的评价与监督。效益审计从第三者的角度,向国家提供受托人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情况的信息。很显然,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融合就可以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情况进行较全面的评价,以满足公众的要求。

二是从内容来看,效益审计本身就内含于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审计是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审计的综合,其不仅仅是揭露财务收支中的一些问题,更是通过对军队经费使用情况的深入分析,揭露军费损失浪费、流失等重大效益问题。同样,领导干部的德能勤绩从经济责任审计的角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廉政、勤政、善政。廉政体现了经济责任中的经济性;勤政反映了经济责任中的效率性;善政则表现为经济责任中的效果性。关注领导干部和领导人员经济责任中的效益问题,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职责的效益情况进行审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必然要求。

三是从目的来看,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殊途同归。效益审计简单地说就是“考其出入,以定刑赏”,是为了提高军费支出的透明性和有效性,增强对军队部门更深层次的评价与监督,加大对领导干部权力约束的力度。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以预防为主旨,规范和警示领导干部用好管好单位资金。而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归根结底是对权力监督制约的一项措施,旨在督促决策者依法行政,提高单位资金使用效益,把钱花在刀刃上。规范军事经济的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经济责任审计同效益审计的共同目的。

三、日程在即:我军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进效益审计的紧迫性

目前我军经济责任审计只能称之为“财务责任审计”,以真实合法性为主,而效益性评价多半还停留在理论上的假想。无论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完整性,层次性,还是就军队经费使用现状和审计成本的节约而言,这种“财务责任审计”已然完全不合时宜,效益审计亟待提上经济责任审计的日程。

第一,只评价领导干部所在部队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而忽视效益性,得出的结论必然有失偏颇。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会一目了然。某部队单位办公楼陈旧,上任领导多方筹资60余万元,拟兴建办公楼。接任领导认为60万元建一栋楼远远不够,而60万元可以支付60年的租金,故租用200平方米的房屋用于办公,年租金1.2万元。而经审计调查了解,按当地商品房价,购买200平方米的同类型的房屋仅需16万元。显然,从租房支出的合法性、真实性上,租金支出不存在问题,但从效益的角度评价,该单位领导没有从长远利益上考虑,给单位的后续发展带来了不可弥补的损失。进而看,评价上的不完整性也为领导干部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如上例所示,最终审计结果显示,接任领导在任期两年内将上任领导筹集的60余万元用于人员经费和业务招待费20万元。

第二,效益审计旨在于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只有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加入效益审计的内容,才能从制度上规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无为行政”,促进领导干部积极履行效益责任,杜绝因“短期行为”“形象工程”和“无效益工程”的盲目上马,以及因管理不善等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成为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绝不是仅仅要惩处一批犯罪分子和简单地淘汰一批干部,更要从更高层次上通过效益审计,切实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第三,从我军经费使用现状分析,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进效益审计势在必行。由于历史上长期习惯于供给制,加之很多单位财务水平欠缺,部队任务繁杂,领导干部往往经济效益观念淡薄。在经济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财力,轻物力;重分配,轻监督;重投资,轻论证;重供应,轻管理;重储备,轻利用;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经济决策、经费使用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经济,低效益的情况,以致影响了军事经济效益,使财力,物力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有效作用。这在我军建设需求旺盛,军队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着实令人堪忧。

第四,从审计成本来分析,效益审计融入经济责任审计,是节约我军审计资源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军审计工作任务繁重,而审计人员和审计经费等审计资源又相对薄弱。相对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一定经验,将效益审计的“三E”内容融入经济责任审计之内,不必重复进行效益审计,这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审计人少事多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经验和技术手段优势,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不断摸索军事经济效益审计的规律和方法,进而推动军队效益审计的全面开展。

四、难点悖论: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审计评价的量化标准解析

长期以来,经济责任审计事项主要以检查被审计人的述职报告、被审计人职责范围内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决策和审批以及界定被审计人对上述事项以及任职期内重大经济案件和责任事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为重点。领导干部的经营业绩评价也往往过于笼统,未能真正引入量化指标和数学模型作为评价基础。效益审计评价量化标准的缺失,成为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进效益审计的软肋。

其一,效益评价的难点何在?不同于地方经济效益的衡量,军事经济效益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部队经费的使用是否有利于部队战斗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部队的全面建设,而这些都难以数量来表示,所以在区分具体经济责任时,尺度比较难把握,量化指标表现为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其二,军事经济效益评价就真的很难量化?本文以为未尽然。既然是经济责任,就必然涉及资金流转,涉及资金流转就必然可以考量效益。首先,对于军队有偿服务的经济责任审计,其经济效益显而易见,可以采用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所有者权益利润率等)为主的一系列指标进行评价。其次,对于消耗性的非营利目的的经费支出,本文以为影子效益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如某单位建一训练场馆,其经济效益就可以间接地从部队训练的合格率和达标率影射出来,通过审计合格率和达标程度就可以评估场馆建设经费的效果。最后,如果影子效益都很难确定,那么效益评价还可以用最小成本来衡量。从支出成本来看,军费的供应、管理、使用,即经费的计划、预算、划拨、开支、报销、决算等过程,这些成本增减变化的数量关系,是评价军事经济效益的主要数据,而反映这些数据的资料一般比较齐全,记载准确,是相对容易查取的。

其三,以经济责任审计中工程投资决策效益审计为例,工程建设决策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速度效益审计指标、成本效益审计指标和质量效益审计指标。常见指标有:

工程竣工率=审查完工面积/工程总面积×100%

投资完成率=实际投资额/投资概算总额×100%

单位面积造价=竣工总投资额/竣工总面积×100%

工程成本降低率=(工程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工程预算成本×100%

投资效益比=新增保障能力/工程投资×100%

其中单位造价是从最小成本的角度来考量,而新增保障能力可以认定为工程建设的影子效益。

五、一点拙见: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审计的发展

推进我军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效益审计,是包括军队审计立法,审计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的复杂工程。其中,以下两点最重要。

一是划定范围,试点推进。我军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审计还只是星星之火,审计资源、审计方法、审计评价等都不尽完善。因此,分步试点,逐步推进,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本文认为现阶段武警部队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审计范围可作如下划定。

审计区域范围划定,以经济发达地区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武警部队经费来源广,经济决策多,经济责任大,最容易出现经济违规行为,也最容易存在损失浪费现象。

审计内容范围划定,以军队工程建设、军队空余房地产租赁开发、有偿服务等领域为重点进行实践探索。这些审计内容,一方面普遍存在,涉及资金金额较大,经济色彩比较浓重,另一方面其经济效益相对直观,容易获得,也容易量化和评价。

二是积极拓展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审计的方法体系。

一为比较分析法。按比较所用的指标或基准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比较分析法和相对数比较分析法两种。另外还可以采用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法,以纵向比较为例,其评价指标可以设定为:

某项事业任务完成经济性比率=当年经费实际开支数/以前年度经费平均开支数×100%

当比率>1时表示在完成同样事业任务时经费开支超过预期,当比率<1时表示在完成同样事业任务时经费开支低于预期。

二为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把影响军事经济指标变动的几个因素,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计算公式,然后把各个因素的标准数列为第一算式,再根据算式所列的顺序,逐次用每项因素的实际数去替换标准数,并分别计算出因该项因素增减变动影响所得出的结果,将每次替换的结果与上次替换的结果相比较,两者的差额就是这次替换的因素变动影响的结果。最后计算各个因素增减变动影响的总结果,即是各项指标实际与标准的差异数额。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以便判断影响指标变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值,为确定审计的重点目标、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提供有效的分析性数量证据。

三为层次分析法(AHP法)。此法在经济责任效益审计中已经有很多探讨。层次分析法适用于目标结构复杂且缺乏必要数据的情况,其基本思路是:首先通过分析军事经济决策效益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这些因素按照一定标准区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建立一个反映各个因素关联隶属关系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按某一规定的准则,将每一层各个因素之间对上层因素影响的逐项对比构建判断矩阵;之后,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及其相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出该层次因素对于该准则的权重;最后,在此基础上按层次结构关系,计算出各层次因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得出不同方案的重要性总排序,从而对决策者是否选择了最优方案进行评价。

标签:;  ;  ;  ;  ;  ;  ;  ;  

效益审计视角下的经济责任审计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