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_梁锡崧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_梁锡崧

身份证号码:44060319860602XXXX

摘要: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当前建筑工程所关注的问题,随着制度的不断规范化,安全事故的防范也逐步有了一些進步和提高。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规模比较大,施工周期比较复杂,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给安全管理带来较大难度。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在安全管理水平上相对滞后,建筑行业逐渐成为高风险特殊行业。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本文对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改进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由于建筑企业的安全意识滞后,施工安全保障机制缺失、安全投入不足等问题,工程安全管理的水平很难得到提升。存在一系列安全问题与隐患,导致施工者中伤亡事件多发,严重影响了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危与建筑施工单位的声誉。建筑项目施工安全问题是一个大问题,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制定出完善和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并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负起责任,切实将安全管理落实到施工过程中去,作为施工人员要注意加强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保护,最好相关防护。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的匮乏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者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深入了解掌握建筑工程生产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且部分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知识较低,没有办法对施工工作人员进行较好的安全引导及教育,对于很多工作无从下手,使得安全管理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一线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专业知识,素质一般,并且绝大多数人员缺少安全知识,思想意识松懈。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现场施工人员都缺乏安全培训教育,一些定期的教育培训趋于形式化,并未起到真正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增加相关安全知识的作用,这也是造成我国绝大部分安全事故都是人为因素的原因。

(2)安全管理缺少考核指标,难以开展量化管理

每个建筑企业都有工程安全监督部门,但是不同企业的监督部门对工程安全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并且难以通过指标进行量化。本文认为,缺少安全管理的指标,将导致企业安全监督部门对工程安全的监督流于形式,难以深入研究不同安全问题的形成原因与解决途径[1]。同时,一旦某工程结束,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经验难以被提炼,因此难以对后续项目提供参考价值。可见,安全管理缺少量化性指标的指导,很难提升其管理水平。

(3)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下,缺少安全操作能力

除了缺乏安全意识外,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人员其安全技术操作水平也较为低下。具体而言,现有的施工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对施工的安全要求不清晰。不同工种的工人其应当适用的安全操作不同,但施工者难以进行有效区分,并充分掌握其工种需要的安全技能。此外,不少施工者没有提前寻找安全设施、安全通道的习惯,在工程开始后由于对施工现场不熟悉,很容易在陌生的施工环境中遭遇安全隐患[2]。更严重的是,不少施工者未养成良好的安全检查习惯,即开工前后未检查机器设备、遇到紧急安全风险时容易进行误操作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将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率。

(4)监管力度不到位

对于建筑工从的监管方面,目前来讲,相关工作人员及政府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数量较少。并且,监管人员也没有对建筑工程相关的安全工作,施工资料引起重视,还是以突击性的安全大检查来进行监管,这种过于形式化的监管使得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落后,不能暴露工程本身的真正问题,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改进策略

(1)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至关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都应该事先佩戴好安全帽,有些建筑工程施工需要进行高空作业,而对于高空作业施工人员,还应该系好安全带,同时还需要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加强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违反规则操作的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制止,按规章制度进行处罚,并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使得所有的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意识到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重要性[3]。另外,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和设备的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对此,应该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确保施工现场各个通道的通畅性。在建筑工程施工外围,还应该挂拉安全网,并且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标牌,确保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

(2)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进行安全的全面量化管理

无论建筑工程企业的资质如何,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应当保持一定的水准。但是目前建筑企业尚未对安全管理进行量化管理,造成了一系列问题。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当构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对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技术培训、安全管理制度等多项环节进行考核与打分。在考核打分的基础上,要从正反两方面评估与激励现有的制度,对已实现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奖励,对未采取的安全措施进行弥补,并对相关人员重新进行安全教育。

(3)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技能,掌握安全施工要领

为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水平,本文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水平:首先,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帮助其了解建筑施工方面的安全知识,熟悉所从事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其次,在施工的前期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学习,了解所建设的建筑的结构、材料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前对施工的危险性有一定的了解[4]。再次,帮助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主动熟悉现场的防护措施,提前了解安全通道的位置。最后,当日施工结束后,要求所有生产人员检查设备,有问题及时处理,为次日操作提前扫清障碍。

(4)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里规定的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安全第一”是指企业在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针对企业生产的特点,对各类生产要素要采取积极主动的管理防范措施,有效地控制所有不安全因素的扩大和发展,把一切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企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健康安全,而不是单纯的处理事故。[5]在提出“安全第一”的同时就必须要保证把“预防为主”工作做好,只有预防事故的发生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人员安全。“预防为主”是指企业或项目在安排生产任务的时候要针对施工生产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予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把预防放在第一位,及时消除任何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这样才能及时的避免事故发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于提高建筑工程整体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很多问题甚至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建设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等建议能够改善现有的不足,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监管的水平,进而大幅降低建筑企业的事故率。

参考文献

[1]崔滨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江西建材》,2015年第18期。

[2]王跃军:“刍议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年第7期。

[3]潘炎棠:“关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几个问题”,《建筑安全》,2011年第2期。

[4]刘志高,建筑工程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相关探讨[J],施工与技术2015(03):104-108.

[5]黎利红,浅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存在问题及管理措施[J],工程科技2014(11):179.

论文作者:梁锡崧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_梁锡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