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隋唐官兽医探究-以其地位演变为中心论文

北周隋唐官兽医探究-以其地位演变为中心论文

北周隋唐官兽医探究
——以其地位演变为中心

崔靖娟

摘要: 北周隋唐官兽医规模不断扩大,可窥当时畜牧业之强盛。然几百年间兽医地位逐步下降,从北周流内官末梢、隋代流外官,至唐代无流外品秩。北周隋唐兽医地位整体不高与医者不被重视的社会环境有关,其地位降低则与南北朝隋唐官职改革进程相一致。另外,北周兽医设在掌管军事的夏官之中,具有特殊性。

关键词: 北周;隋唐;供事于官;兽医

北周隋唐时期,畜牧业十分发达。天和三年(568),“舆马弥漫数十里”[1](卷5《武帝纪上》P76)。隋代,“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2](卷4《炀帝纪下》P94)。唐朝更甚,自贞观至麟德四十年间,马七十万六千[3](卷50《兵志》P1337);天宝十三载(754),陇右群牧都使奏,“马牛驼羊总六十万五千六百”[3](卷50《兵志》P1338),而“调养有法,医疗有方”[4](P3)。北周隋唐畜牧业的繁荣与兽医学发展息息相关。目前学界关于北周隋唐兽医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医疗史方面,对兽医学著作和民族兽医也有讨论,但总体成果尚比较少,对兽医群体的阐述更是有待于补充。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将供事于官的兽医置于南北朝隋唐官职变革的浪潮中加以研究,探讨其规模、来源、地位演变以及影响因素,进而窥视当时的政治环境与社会变迁。

一、兽医规模与来源

北周设兽医上士、中士与下士[5](卷39《职官二十一》P1068,P1070,P1071),然其数量因史书无载而不详。隋代兽医进一步发展,据《隋书》:“太仆寺又有兽医博士员,一百二十人。”[2](卷28《百官志下》,P776)需注意的是,此处“博士员”并非兽医博士的员额,而是指兽医学生员,共一百二十人。另,《通典》:“内职掌医师、卜师、巫觋、掌酝、兽医、博士、京市长。”[5](卷39《职官志二十一》,P1082)隋供事于官的兽医身份见载于史籍的有两种:兽医和兽医博士员。不过,隋代既已见有兽医博士员,推测当有兽医博士为师。

唐朝统治者更加重视兽医事业,尚乘局、太仆寺、厩牧署、京都诸宫苑、诸亲王府和州军镇等均有兽医。尚乘局置兽医七十人,掌疗左、右六闲之马[6](卷11《殿中省》,P330),且设奉御四人,其中一人专门负责疗马医药料度之事[6](卷11《殿中省》,P330)。又,太仆寺有兽医六百人,兽医博士四人,学生一百人。太子仆寺厩牧署中亦有兽医二十人。另外,京都诸宫苑各有兽医五人[3](卷48《百官志三》,P1262),诸亲王府给兽医四人[7](P432)。《天圣令·厩牧令》 唐3条:“诸系饲,马、驼、骡、牛、驴一百以上,各给兽医一人;每五百加一人。州军镇有官畜处亦准此。太仆等兽医应须之人,量事分配。”[7](P399-400)其详细规定了诸厩、地方官兽医与牲畜的数量比例,太仆寺等所须兽医则量事配给。而上述唐前中期太仆寺等兽医数量皆有定额,故推测此条令文应制定于唐后期,反映了唐后期的兽医规模。

兽医来源。开元初,太仆丞四人,领兽医博士、学生等[6](卷17《太仆寺》,P479)。兽医博士和学生归太仆寺丞管辖。《唐六典》:“凡补兽医生皆以庶人之子,考试其业,成者补为兽医,业优长者,进为博士。”[6](卷17《太仆寺》,P480)兽医生为庶人之子,将其纳入官方兽医教学,达到考核标准后,优秀者可以升为兽医博士,其他学成者则须以兽医身份在官方机构中服务。另,《新唐书》:“凡反逆相坐,没其家配官曹……乐工、兽医、骗马、调马、群头、栽接之人皆取焉。”[3](卷46《百官志一》,P1200)一部分官兽医来自被免为良人的罪犯或其家属。此外,《天圣令·厩牧令》唐3条:“于百姓、军人内,各取解医杂畜者为之。其殿中省、太仆寺兽医,皆从本司,准此取人。补讫,各申所司,并分番上下。军内取者,仍各隶军府。”[7](P400)百姓、军人中的解医杂畜者也是兽医来源之一,且殿中省、太仆寺兽医隶属本司,军内所选兽医则仍归各军府管辖。

二、兽医地位演变

北周改流内九品为九命,正一品为正九命,从一品为九命,以下至从九品为一命。北周兽医属夏官,品级如下:兽医上士为正三命(正七品),兽医中士为正二命(正八品),兽医下士为正一命(正九品)。[5](卷39《职官二十一》,P1068,P1070,P1071)隋代,官品内外文武员12576人。内职掌医师、兽医、博士等,外职掌郡县佐史、族正、里正等,总183361人。都计内外文武官及胥总195937人[5](卷39《职官二十一》,P1082)。由此可知,杜佑将隋代的内外职掌并称为胥。兽医属内职掌,也即为胥。《隋书》载:“极于胥吏矣,皆无上下阶云。”[2](卷28《百官志下》,P791)葭森健介认为隋在官制上将“胥吏”定位在不授予品的流外官上[8](P152),隋也确实有“流外冗吏”“流外吏色”[2](卷12《礼仪志七》,P266-267)的说法。故,隋代内职掌兽医为流外官。

唐朝兽医地位辨别起来则较为复杂。《通典》记大唐官品:内职掌兽医、鱼师、亲事、帐内等[5](卷40《职官二十二》,P1106)。内职掌中的鱼师、亲事和帐内,一般都认为是色役。[9](P175)因此,和鱼师同类的兽医亦当是色役。贞观十五年(641),李承乾于务农之时,召驾士等人服役,且不许轮值,人怀怨苦。于志宁上书谏曰:“近闻仆寺司驭、驾士、兽医,始自春初,迄兹夏晚,常居内役,不放分番。”[10](卷4《规谏太子第十二》,P147)记载了太子仆寺厩牧署中兽医服役之事。又,《新唐书》:“每岁孟秋,群牧使以诸监之籍合为一,以仲秋上于寺,送细马,则有牵夫、识马小儿、兽医等。”[3](卷48《百官志三》,P1255)诸牧监在送细马于太仆寺的途中安排有兽医,保障诸马送达。《唐六典》:“诸牧监兽医上番日,及卫士、防人已上征行若在镇及番还,并在外诸监、关、津番官(上番日给)。土人任者,若尉、史,并给身粮。”[6](卷3《尚书户部》,P84)身粮并非自备的私粮,而是给本人口粮[11](P155)。兽医轮流服役,所需口粮由官 府供给。故更可确定,诸牧监上番兽医是一种色役人。

第二,教学点逐步健全档案,完善制度。中心校的规章制度在教学点上墙,且各种计划及作息要和中心校要求保持一致。

④《魏书》:“永平元年十二月,尚书令高肇,尚书仆射、清河王怿等奏置小学博士员三千人。”(魏收《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3003页)小学博士员三千人指学生员数,“兽医博士员”用法与此相同。

各级水利普查机构是水利普查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明确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将档案工作纳入水利普查工作计划和管理工作程序,实行同步管理;配备档案工作人员,统筹安排经费,为水利普查档案的收集、管理、保管、利用等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兽医地位下降和南北朝隋唐官职改革进程相一致。两晋以来官吏日渐分途[16](P50),南朝时期就已出现了具有实务性的官职受到轻视的倾向[8](P150)。在隋唐官员具体权责分类、分层发展的背景下,从事具体事务的兽医地位不断降低。祝总斌指出,在各级官府中处理具体政务特别是经办各类文书的吏员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两晋南北朝前期,虽然吏胥地位已经低落,但其中主要成员仍是流内品官。南北朝后期至唐宋,他们绝大多数又演化为流外官[23](P55)。叶炜亦认为,在隋唐上层文书胥吏组织系统形成过程中,专门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员地位有一个下降过程[24](P103)。兽医虽并不属于上层胥吏,但在北周为流内官,隋代处于流外官位置,唐朝则是无流外品者,显然与上述趋势大致吻合,顺应了官职改革浪潮。

三、影响兽医地位的因素

北周隋唐兽医地位较低与医者不被重视的社会环境有关,从医人担任的最高官职便可看出。《通典》载,太医署:北周是太医下大夫[5](卷25《职官七》,P696)。即天官大医、小医等下大夫,为正四命(正六品)官[5](卷39《职官二十一》,P1067)。隋代,御医为流内正七品上[5](卷39《职官二十一》,P1076)。武德、乾封令,侍御医亦乃正七品上 [22](卷42 《职官志一》,P1797)。 神功元年(697)敕:自今以后,本色出身,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5](卷15《选举三》,P364)。查史料,尚药奉御为正五品下[6](卷11《殿中省》,P324)。中宗神龙令,侍御医为从六品下[22](卷42《职官志一》,P1797)。开元二十五年(737),侍御医为从六品上[5](卷40《职官二十二》,P1097)。综上,北周至隋最高医者的地位由正六品降至正七品上,唐医人地位最高不得超过正五品下。相较于隋,唐代侍御医地位虽由正七品上提高至从六品上,但仍处于历史低潮。医人地位尚且低下,兽医自然也不会高。

3.1.4 吸痰深度 对照组应用的确定吸痰管插入深度的方法为长于气管导管端0.5~1 cm,碰到阻力后往上提0.5 cm,再提供负压吸引[13]。这种方法可能会发生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吸痰导致的损伤可以引起肉芽组织形成,导致支气管狭窄,肺气肿和肺不张。Ahn等[14]采用深部吸痰法,深部吸痰法可以从吸出的痰液中找到大量的呼吸道黏膜柱状上皮细胞,说明深部吸痰法容易造成组织的损伤。故应用测量法,根据气管插管插入的长度来确定吸痰深度的办法可更有利于减少这些并发症。

综上,兽医地位持续下降。北周夏官兽医属正三命、正二命和正一命,尚处流内官末梢。隋代内职掌兽医属于胥,定位在流外官。唐朝京司兽医前中期属杂任,后期属“庶士”,均无流外品。

北周兽医设在掌管军事的夏官之中,具有特殊性。北周职官按照《周礼》分为“天地春夏秋冬”六官[5](卷39《职官二十一》,P1066)。《周礼注疏》:“(天官)兽医,下士四人。”[25](卷1《天官冢宰》,P12)北周夏官兽医上士为正三命,兽医中士为正二命,兽医下士为正一命[5](卷39《职官二十一》,P1068,P1070,P1071)。西周兽医属于天官体系,而北周却将其改设在夏官之中。因北周为宇文氏执政,主要以武川镇军人起家[26](P102)。且北周当时同北齐不断进行着战争,十分重视军事制度和军事力量的建设。另外,北周实行以功绩为本的官僚制度,所谓功绩即军功优先[27](P32)。军人起家、战事频繁、官制以军功计等因素使得北周兽医归属于夏官系统。

总体来说,北周隋唐官兽医规模不断扩大,所属机构由掌管军事的夏官转为太仆寺和宫廷等。而且,唐朝犯罪之人成为兽医是其从贱人身份转至胥吏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兽医地位不断降低,从北周流内官末梢、隋代流外官,再到唐前中期“杂任”、唐后期“庶士”,成为无流外品者。北周隋唐兽医地位较低与医者不被重视的大环境有关,兽医地位下降则和南北朝隋唐官职改革进程相一致,北周兽医还具有特殊性,体现了中古时段社会历史的变迁。

注释:

马俊民、王世平注意到诸牧监兽医是色役,但认为其身份属于杂户[12](P88)。王永兴则表示兽医等服役者身份最低,是贱民[13](P162)。大唐官品:右内外文武官员18805人,内职掌兽医、鱼师、亲事、帐内等,外职掌白直、市令、市丞等,共349863人,都计文武官及诸色胥史等,总368668人[5](卷40《职官二十二》,P1106)。可知,杜佑把唐朝内外职掌通称为“诸色胥史”。“内职掌”是“京司诸色职掌人”[14](卷58《尚书省诸司中》,P1188),而非地方。所以,京司兽医的身份为胥吏。《唐六典》:“太仆卿之职,掌邦国厩牧、车舆之政令,总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及诸监、牧之官属。”[6](卷17《太仆寺》,P479)太仆寺卿掌诸监、牧之官属,诸牧监兽医当直属太仆寺,身份为胥吏。厩牧署兽医在皇宫中当差,属内职掌,自当也是胥吏。故这些兽医应非杂户、贱民,而是从事杂务、厮役的一般小吏。

①邹介正 《唐代兽医学的成就》(《中国农史》1981年00期)从《司牧安骥集》《唐本草》、解剖针灸学、脏腑学说、八邪致病论、症候学、外科、起卧和疝痛等方面讨论唐朝兽医学成就。乜小红 《唐五代畜牧经济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对唐代兽医制度论述较为简略,重点在于探究民间兽医和兽医技术。王利华《中国农业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版,第58~59页)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传统的中兽医技术。谭黎明《魏晋隋唐时期的畜牧兽医技术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第30期)研究了魏晋隋唐畜牧技术和兽医技术。王亚丽《敦煌遗书中牲畜病名及牲畜病疗方考》(《敦煌研究》2012年第4期)则对敦煌遗书中牲畜病名及牲畜病疗方进行了探讨。

②(日)冈西为人编《宋以前医籍考》,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年版,第500~501页。刘尔年、于船《西藏兽医学发展史略》,《中国兽医杂志》1980年第5期。于船、牛家藩编著《中兽医学史简编》,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③张剑光 《唐朝的官兽医》(《农业考古》1990年第2期)介绍了唐皇室及国家诸牧马机关所设官兽医、太仆寺设立的兽医学校、唐代官兽医来源及社会地位,但均十分简略。且在较短的篇幅中,又用很大部分论述唐官兽医制度和官牧畜业间的关系、唐各类博士官品等,对唐兽医其他方面和在中古的地位尚未论及。

职掌是供事官府的卑官末秩与无品胥吏、杂职的总称,《通典》所列内外职掌包括卫官、流外官和杂任[9](P171,P173)。其中,杂任是“在官供事,无流外品”[15](卷11《役使所监临》,P225)者。显然,作为内职掌的兽医应属杂任范围。唐长孺认为,在律令上又是杂任或职掌的色役 “居于吏与役之间”[9](P176)。赵世瑜表示,唐代的杂任相当于胥,为职役性质[16](P52)。宁欣则以为,在中央各部门担任低级杂任、杂职掌的胥吏,很大部分实际从事的是“役”而非“吏”事[17](P279)。无论诸学者如何界定杂任,兽医作为内职掌带有“役”的性质已毋庸置疑,可见其地位之低。需说明的是,学界对唐代“杂任”颇有争议[18]。戴建国指出,在地方官府供驱使的无流外官品的胥吏称作“杂任”[19]。赵璐璐亦认为,杂任是地方政务处理过程中直接经办具体事务的人员[18](P506)。而《唐律疏议》《唐六典》《通典》等史籍,唐长孺、赵世瑜以及宁欣诸学者,均未云杂任仅指州县胥吏。笔者以为对杂任的争议,似源于《天圣令》问世后,学者没有对杂任的含义作时期划分。《天圣令·杂令》唐15条对“番官”“庶士”“内给使”“散使”“杂职”“杂任”等不同群体作了详细规定。习驭、驾士、兽医等,总名“庶士”。州县录事、市令、仓督等,总名“杂任”[7](P433)。然唐代史籍中很少使用“庶士”,说明关于“庶士”的定义下得比较晚,还未使用开来[20](P216)。《天圣杂令》所附《唐令》的年代应在唐文宗以后[21](P331)。因此,笔者推测,在《杂令》制定以前,杂任指“无流外品”者,包括中央和地方。该令文颁布后,“杂任”专指州县胥吏,内职掌兽医则不属“杂任”,而归为“庶士”。戴建国以为,在皇家府衙执役的无流外品秩称“庶士”[19]

⑥《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第1911页。(北宋)王钦若等《册府元龟》卷七○八《宫臣部》,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8427页。然《新唐书》云厩牧署兽医十人(《新唐书》卷四九上《百官志四上》,第1299页),“十人”应为“二十人”之误。

对教育者而言,爱是陪伴,爱是守护。静待花儿慢慢开放,守候参天大树的种子发芽、生长。用爱的胸怀和言行去培育心中有爱、健康向善的学生,这是我们的责任。

⑤(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四四《职官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881页。《唐六典》载,太仆寺设有兽医博士一人,注云:“《旧唐书·职官志》、《新唐书·百官志》并作四人”。(《唐六典》卷一七《太仆寺》,第476、488页。)今从两《唐书》。

当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时,离心机转速增大会实现水分和土壤颗粒的分离,导致土壤的容重增大,改变土壤的孔隙度和土壤孔隙分布,导致饱和含水率减小,从而影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走势。为了减小土壤容重对试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分别采用Van-Genuchten模型和Gardner模型拟合试验数据。

⑦《令义解·厩牧令》第一条将《唐令》“诸系饲”改为“凡厩”。(《国史大系》第12卷《令义解》,经济杂志社1900年版,第251页。)

⑧《天圣令》所附《唐令》很可能是经唐后期修改过的一部《唐令》。(黄正建《〈天圣令〉附〈唐令〉是开元二十五年令吗?》,《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4期。)关于《天圣令》所附唐令的年份,学界以开元二十五年令为主说。黄正建对诸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做回应,详参氏著《〈天圣令〉与唐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9—52页。

⑨俞鹿年更是分别论述了中央官署中的杂任职和地方官署中的杂任职。(俞鹿年《唐代的吏胥制度》,《中国法律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64~267页。)

⑩张广达以为内外杂职掌中的无流外品者包括非流外番官(上番或纳资)和州县杂任两类。(张广达《论唐代的吏》,《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第6页。)按其分类,唐中央兽医似属非流外番官。

细菌平板制备:取9 cm的平皿,倒入10 mL的细菌固体培养基,待其凝固后通过涂布法将0.1 mL的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表面,静置备用。

⑪叶炜称此类吏员为胥吏之上层。(叶炜 《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3月6日上午,1 6 1师战地医院装车回国,殷燕坐车从友谊关回到了广西。殷燕记录了自己入关回国的心绪:“从友谊关经过的军人们,无不被那楼顶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所吸引,那深情凝望的眼神,是经受过战场考验、从生死线上走回来的人才会有的,那是发自心底对祖国依恋的神情。军人们就像久别了母亲的孩子一样,禁不住热泪盈眶,面对着国旗,举起右手久久地行着军礼不愿放下。”

[参考文献]

[1](唐)令狐德棻,等.周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1.

[2](唐)魏徵,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3](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唐)李石,等.司牧安骥集[M].谢成侠,校勘.北京:中华书局,1957.

[5](唐)杜佑.通典[M].王文锦,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

[6](唐)李林甫,等.唐六典[M].陈仲夫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14.

[7]天一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天圣令整理课题组校证.天一阁藏明钞本天圣令校证(附唐令复原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日)葭森健介.李济沧译.“士庶”考——针对唐宋变革前史的一个考察 [A].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刊行会编.日本中国史研究年刊(2008年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9]唐长孺.唐代色役管见[A].山居存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0](唐)吴兢.贞观政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1]张国刚.唐代府兵渊源与番役[J].历史研究,1989(6).

[12]马俊民,王世平.唐代马政[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

[13]王永兴.王永兴说隋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4](宋)王溥.唐会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5](唐)长孙无忌,等.唐律疏议[M].刘俊文,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赵世瑜.吏与中国传统社会[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

[17]宁欣.中华文化通志·制度文化典(4-037)·选举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8]赵璐璐.唐代“杂任”考[A].唐研究(第14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9]戴建国.唐《开元二十五年令·杂令》复原研究[J].文史,2006(3).

[20]黄正建.《天圣令(附唐杂令)》所涉唐前期诸色人杂考[A].唐研究(第12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1]黄正建.唐代“庶士”研究[A].庆祝宁可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3]祝总斌.略论中国封建政权的运行机制[A].材不材斋文集 祝总斌学术研究论文集(下编)[C].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24]叶炜.南北朝隋唐官吏分途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5](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赵伯雄整理,王文锦审定.周礼注疏[M].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6]孔毅.西魏北周 改 革 述评[J].晋阳学刊 ,1992(3).

[27](日)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举前史[M].韩昇,刘建英,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

Study of Veterinarians in the Northern Zhou,Sui and Tang Dynasties Based on Their Status Change

Cui Jingjuan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official veterinarians in the Northern Zhou,Sui and Tang dynasties showed the prosper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t that time.However,the status of official veterinarians declined gradually over the centuries,from the lowerLiunei in Northern Zhou Dynasty to outpost officers in the Sui Dynasty,then to the lowest beadles in the Tang Dynasty.The veterinarian’s overall low social status in Northern Zhou,Sui and Tang dynasties was relat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in which physicians were not valued,and the decline of their statu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ss of bureaucracy reformation in the three dynasties.In addition,it was special for the post of veterinary officers in Northern Zhou Dynasty to be governed byXiaguan which was in charge of military affairs.

Key words: Northern Zhou Dynasty;Sui and Tang dynasties;government agencies;veterinarian

中图分类号: D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2335(2019)01-0171-05

崔靖娟,女,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隋唐五代史。

责任编辑: 陈青松

标签:;  ;  ;  ;  ;  

北周隋唐官兽医探究-以其地位演变为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