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op30论文_张贵荣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op30论文_张贵荣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省 成都市)

摘要: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集《无词歌》享誉世界,《无词歌》中又以《春之歌》和《威尼斯船歌》最出名,本文将就《威尼斯船歌》的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以及情感等进行简单的剖析。

关键词:威尼斯船歌;曲式结构;演奏;情感

一、作品曲式结构分析

这首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带有展开性中句并完全再现的二段曲式,除开基本的框架结构还附有引子和尾声,作品的基本段落小节数如下所述:引子(1-6),呈示段(7-22),再现段(23-43),尾声(44-55)。

引子(1-6),引子的六个小节以主调升f小调起头,并且采用主持续的写作方式,主持续的写作方式在开头使用具有巩固调性和声的功能。在伴奏方面使用了琶音半分解和弦进行,音乐线条呈上行,在演奏中这种短小的引子也可称之为伴奏先行,起到对作品后续发展的情绪起到铺垫以及渲染的作用,引子结束于开放的属和弦,为主题的呈示做了开放性铺垫。

呈示段(7-22),这个主题的呈示段是一个8加8的方正型的段落,一共由两个大的乐句组成,非常工整。前八个小节为第一个乐句,后八个小节为第二个乐句,并且第一乐句可分为两个平行对等的乐节。第一乐句的旋律发展手法采用音阶上行的持续与音阶下行的方式,并且与引子一样开放结束于属和弦上,形成半终止,为下一乐句的进行做铺垫。第二个乐句则完满结束于主和弦,两个乐句形成和声上的属-主的形式,第二乐句的材料沿用第一乐句加以发展而成。

再现段(23-43),这个作品的再现段稍稍特殊,属于带发展型的再现段,其中24-30小节为发展的乐句,31-36小节为句子连接,37-43小节为原样再现句。发展句的旋律发展采用主题的材料发展,不同于主题长线条的句子发展,发展句的音乐属于块状,即采用主题的开始部分来作为材料通过多次的模进,让句子呈现出碎片化的块状形态。伴奏音型一直沿用主题和引子的类型。在调式上则是在25小节就进入了关系大调A大调,随后通过不断的模进发展离调,最后结束于升f小调的属和弦上。连接句则与引子到主题的方式一样以半分解的属和弦徐徐进入,右手的发展上则加入了颤音、波音、倚音的写作技术,使得作品的旋律更丰富。再现句37-43小节,再现句是在连接句上使用音阶下行发展而成,最后结束于主和弦上。

尾声(44-55),尾声段落在使用了半分解和弦,颤音,倚音等发展方式,属于前面段落的一个综合,最后终止于主和弦。

二、作品演奏及情感分析

作品的演奏与演奏情绪密不可分,将以曲式分析的结构为导向进行简单的演奏分析探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引子(1-6),引子部分是作品的灵魂以及基点,给人一种泛舟在威尼斯水上城市之感,右手的两个单音仿佛远处教堂传出的钟声,若隐若现,左手的分解和弦的伴奏仿佛泛舟在水上,左右摇曳。演奏引子的时候右手的两个单音非常讲究,第一个音表达的是泛舟穿过教堂近处传出的钟声,明朗而清晰,第二个音则是随着小船远去钟声的回音若隐若现。因此弹奏第一个音的时候高抬指慢下键,将声音弹通透,清晰而又不暴力,下去后立马松掉手腕手臂上的力量,让声音变得有张力,第二个音则是弱一倍的处理。左手的半分解和弦描写的是泛舟时船只的左右摇晃,因此在演奏的时候身体语言同样与音乐一样,带着呼吸,以特定的轨迹将身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相融合。

呈示段(7-22),呈示段落的演奏则需要把握句子的线条与呼吸感,与曲式结构一样,演奏时将其分为三句,每一个句子的换气需要做出来,其次是句子起头的同音反复的三个音,这三个音的同音反复的音色呈现一种往前的推动趋势,应是一个音比一个音更强,到每一个分句最后一个音结束的时候采取弱收的方式,这样句子的划分才明显,而在身体语言的运用上个人觉得跟着右手比较合适,因为右手的旋律属于一个上升的过程,当我们演奏时将呼吸和身体语言融合与这样一个大的句子中,使得线条以及气息感更明确。

再现段(23-43),这个段落的分为三个句子,首先第一句发展中句演奏相较于前面则更激烈一些,双音、模进的手法、f等力度术语的出现都暗示了这一句的情绪,演奏时同样使用渐强的处理方式。在中间适当的做一个渐快的处理会使得这种激烈的情绪得到更好的升华,在演奏时需要注意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断句的问题,这个发展型的中句可以分为三个小的乐节,按常理来说这整个大的句子完了以后才能换气,但是考虑到作品的情绪推动可在每一个乐节之间偷一口气,但不能断,三个乐节一个比一个强。31-36小节连接句的演奏是考验演奏者对于音色的控制,左右手不能打架,右手颤音的演奏采用慢起,弱渐快的方式,颤音收尾又慢弱收,左手的分解和弦则需要大致稳住正常的速度。随后右手的音阶下行在演奏的时候采用渐慢弱收,为下一级再现的句子埋下伏笔。

尾声(44-55),尾声的前面六个小节可分为两乐节,在左手的伴奏上采用分解八度的音阶下行级进,与右手的和弦错开的对位节奏,模仿的是小船摇摇晃晃,演奏的时候突出左手下行级进的低音,并做一个渐强的处理,两个分节的处理一致,右手弹奏的和弦则相对弱声一些。最后的五个小节回归引子的伴奏方式,采用主持续的下行分解和弦伴奏,并且右手的旋律反复三次,在演奏的时候采用渐弱的处理,然后刻画出小船在水上慢慢消失的既视感,最后结束与主音长音,向人们展示小船已经越飘越远,但其声其形仍在耳边和眼前回荡一般。

结语

一首钢琴作品的演奏,除了把谱面上的东西完成之外,我们还需要对作品的曲式结构进行深度剖析,这样我们在演奏的时候才能更精准的把握住作品的轮廓。另外结构清晰对于上台背谱也具有很好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张跃 中国民族村寨文化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2]岩峰,王松,刀保尧 傣族文学史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95

[3]傣族创世史诗 巴塔麻噶捧尚罗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989

[4]祜巴勐 论傣族诗歌 昆明: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云南)1981

[5]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傣族风俗歌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8.

作者简介:张贵荣(1994-),男,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论文作者:张贵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门德尔松钢琴小品《威尼斯船歌op30论文_张贵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