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燕

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燕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人民医院中医科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分析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我科2014年4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电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普通针刺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2.8%,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寒型;周围性面瘫;合谷;足三里;临床效果

风寒型周围性面瘫也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周围性面瘫最主要的发病类型,中医学认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原因可能是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劳累过度等,风寒之邪侵入人体面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正常而导致的,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在选取64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科2014年4月~2015年9月所收治的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3.1±5.9)岁;发病时间2~10d,平均发病时间(3.2±4.5)d。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2.8±5.3)岁;发病时间2~10d,平均发病时间(3.4±4.3)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情况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者在发病初期服用利巴韦林、弥可保、强的松等药物进行初步治疗。根据《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等国家标准对患者的穴位进行定位,取穴: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下关、地仓、颊车、风池、合谷、足三里。治疗时留针时间设置为30min,8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2.1对照组患者 对照组32例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的毫针为华佗牌针灸针,规格为0.35mm×50mm,面部穴位斜刺或直刺0.3~0.5寸,四肢穴位直刺0.5~1.0寸,以得气为度,电针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

1.2.2观察组患者 观察组32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普通针刺以上穴位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合谷、足三里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取双侧合谷、足三里穴,直刺0.5~1.0寸,患者得气后,将药用灸条取2cm左右,插入针柄,然后点燃施灸。艾条烧完后,去除残留的灰烬,取出针。

1.3判断疗效标准 根据面部神经功能恢复评定标准制定此次研究的疗效判断标准。痊愈:患者面部神经支配区域内的所有功能都恢复正常;显效:患者静止时,面部双侧比较对称,运动时,前额运动的功能恢复的比较好,眼睛稍微用力就可以闭合,口角左右的轻度不对称;好转:患者面部两侧有差别,但是没有严重的外形损害,患者静止时,面部双侧基本对称,运动时,前额有轻度或中度的运动,眼睛要用力才可以闭合,口角有轻度的下垂;无效:患者有明显的面肌瘫痪症状,外形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静止时,面部双侧不对称,运动时,前额没有运动的情况,眼睛完全不可以闭合,口角双侧完全不对称。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患者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χ2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2.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针灸作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主要手段之一,被应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人们对针灸治疗面瘫的疗效,特别是对面神经的恢复作用,大多还停留在经验和感性的认识上。中医领域接触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时间较早,认为其属于“口癖”范畴,是因为正气不足、肺气亏虚、平素体弱等原因导致脉络空虚而发病。中医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方法比较多,包括针刺、中药汤剂口服等治疗方式,并且已经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在众多治疗方式中,中药和针刺联合治疗的效果最好,可有效降低后遗症的发病率,也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温针灸合谷、足三里不仅可以疏通患者的面部脉络,还可以养气活血、健脾益气,从而促进面瘫尽快康复。现代研究表明,温针灸合谷、足三里可以使热能药效渗透到患者的肌肤腠理,通过静脉感传,改善患者的神经受损情况以及微循环,增强患者的吞噬细胞功能,调节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减轻血清促炎因子的活性,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相对于普通针刺及电针治疗而言,临床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选取64例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治疗优势,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郭飞,卢振产,邱彦昭.针药结合治疗小儿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 48 例临床观察.中国儿科杂志,2013,9(4):40-41.

[2]倪瑛,黄钰玲,郑焱.温针灸足三里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13,34(2):230-231.

[3]申晓东.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分析.内蒙古中医药,2011(21):15-16.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温针灸合谷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