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抗旱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推广应用论文_丁德祥

水利抗旱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推广应用论文_丁德祥

哈尔滨市阿城区双丰街道办事处

摘要:我国农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的占比是我国经济占比中的重要部分,而农民的数量更是较多,所以,在农业生产方面就应该加以重视,这也就使得近几年的水利工程越来越多。这些水利工程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在帮助农民在农田灌溉中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但是随着天气变化等原因,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就有了提高。农田最怕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农田灌溉大多都是为了防旱,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就有了抗旱技术的要求,如果能够合理的应用抗旱技术,将会为我国的农田灌溉工作取得显著的效果。为此,本文做以下分析。

关键词:节水灌溉;水利抗旱技术;推广应用

旱灾一直是农民的噩梦,也是影响农田收成的主要原因,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为提高抗旱能力,加强农田灌溉工作,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有关单位和部门已经考虑并开始应用抗旱技术。这种抗旱技术是要结合实际的工程灌溉情况的,有关人员必须学会因地制宜,这才能在旱灾来临之时,能够充分了解旱灾详情,对于旱灾的信息做到全面分析,进而能够推广水利抗旱技术,在实际的水利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减少旱灾所带来的损失,以此确保农民的粮食安全以及国家农业的稳定发展

1 水利抗旱技术的应用背景

水利抗旱技术的提出和应用不是无的放矢,这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民生存的需要而研究出来的。这主要是由于干旱这种自然灾害现象的产生,在我国的农业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不仅使得我国农民的收入减少了,同时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阻碍。尤其是近些年,我国部分地区总是发生旱灾频发现象,这对于地方建设上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影响范围也扩大了不少。为此,就要去有关部门加强抗旱技术的研究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对于水利抗旱技术能够与实际的水利工程现状相结合,进而将这项技术充分利用,以确保抗旱水平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水利灌溉方面取得实际效果,从而减少旱灾给人们以及政府带来的损失,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就是在如今的发展背景下,对于水利抗旱技术的新要求。

2 指导思想与技术依据

2.1指导思想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应该是有其思想中心的,不能毫无目的,没有指导思想的去进行工作,这样无疑会给工作到来负担,同时也不会受到好的效果。因此,在水利抗旱技术的应用上也要有其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要以国家颁发的相关文件为依据,以此作为衡量标准,在抗旱技术应用的问题上能够进行统筹规划,具有前瞻性思想和目标,对于实际水利工程的情况要了解清楚,能够合理的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建立其完善的指导抗旱的体系,利用水利抗旱技术实现农田合理灌溉。与此同时还要在指导思想下不断的研发抗旱的新技术以及新产品,促进水利抗旱工作的具体展开,也有利于加大水利抗旱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2技术依据

水利抗旱技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设立分级抗旱应急响应体系,科学适时启动抗旱应急方案;推广机井地下水位、土壤墒情监测设施和雨情自动测报设施;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建设,提高抗旱应急能力;推广抗旱工程措施,加强抗旱水源建设。主要技术要点有: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水源井地下水位动态监测技术,雨情自动测报技术,农田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3技术针对性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一些地区群众抗旱队伍有名无实,难以发挥抗旱减灾作用;专业抢险队伍普遍存在数量不足、规模偏小、装备落后、能力不强等问题。另外,现代农业遇到旱情时出现管理不完善、浇灌不及时、用水浪费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抗旱应急体系的建设。抗旱应急体系的建设包括抗旱应急预案的完善及启动、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等。引入机井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和雨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机井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及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实施,利用计算机技术和GPRS通讯技术,结合地下水位预警模型,根据机井分布、土壤墒情数据信息、气象相关数据等,及时为抗旱工作提供信息,实现以计算机网络软件平台为基础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现代化农业互联网服务,解决农民无控灌溉用水,实现农业抗旱灌溉及时化、现代化;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管道输水损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为农业抗旱提供水资源保证。

2.4技术路线

该技术核心有2个,非工程措施即抗旱应急体系的建设,设立分级抗旱应急响应体系,科学适时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机井地下水位监测设施、土壤墒情监测设施和雨情自动测报设施建设;工程措施即节水灌溉工程。通过打井,配套水泵,铺设输水管道,进行农田灌溉,实现抗旱保产的目标。

2.4.1抗旱应急体系

建设抗旱应急体系的建设包括抗旱应急预案的完善及启动、抗旱服务组织的建设等,主要是建立健全抗旱指挥机构,健全土壤墒情信息旬报制度,建立覆盖农村雨情自动测报设施,基本上实现了土壤墒情、水情信息的现场采集与传输。迁安市政府设立迁安市抗旱指挥部,由迁安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指挥长,水务、气象、农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抗旱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传达上级抗旱工作指令;及时了解、掌握旱情、灾情,安排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制定各项抗旱措施,落实抗旱物资和经费;组织各部门对受灾地区进行抗旱救灾。同时,要求各县区成立相应机构,做好本辖区的抗旱工作。做到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调;快速反应,保障有力;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科学调度,防抗结合。

2.4.2机井地下水位监测系统和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在项目区安装1台数据集中器,连接灌溉设施与通讯枢纽站,通过GPRS平台下发给数据集中器。地下水位监测设施和土壤墒情监测设施的传感器对机井水位、土壤墒情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同时把各种数据反馈给枢纽站,达到工程运行智能化控制,及时掌握旱情动态,保证有效灌溉。

2.4.3雨情自动测报系统

依据山洪灾害防治信息汇集与预警平台,利用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及时掌握区域降雨分步情况,为领导抗旱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3 结论

我国经常发生旱灾,这对于农民的粮食收成是不利的,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了我家农业方面的经济效益,为此在农田灌溉方面就要采取一些举措。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让人们看到了这一可能,在抗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都比较迫切,我国近几年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应用水利抗旱技术了,效果比较良好。因此,如果能在全国范围内都应用和推广此技术,那么对于农业灌溉的工作来说就是十分便利的,首先就在粮食安全上有了保证。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旱灾信息,能够因地制宜的利用水利抗旱技术达到农田合理灌溉的效果,从而为国家的经济基础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进一步扩大水利抗旱技术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德宝, 韩玉荣. 水利抗旱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推广应用[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17):56-56.

[2]张晔. 浅谈农业抗旱节水灌溉的新技术和新理念[J]. 经营管理者, 2016(27).

[3]邓忠, 翟国亮, 吕谋超,等. 我国农业应对干旱灾害的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节水灌溉, 2016(8):162-165.

论文作者:丁德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水利抗旱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推广应用论文_丁德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