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博弈论在期货交易定价中的应用研究_期货论文

金融市场——对策论在期货交易定价中的应用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论论文,金融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期货市场的产生对于生产者提高营销效率、规避市场风险、降低经营费用、减少资金积压等方面起到了有利作用,因而受到各国重视,得到广泛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期货市场的发展缺乏宏观管理力度,而出现了盲目发展的局面,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出现了大量类似国债“3·27”的不规则交易,给国家和交易者带来巨大损失。本文依据西方经济学及对策论的有关原理,对期货交易中价格决策点选择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期货市场价格均衡定价模型,以求规范交易行为,降低交易风险。

一、期货市场中宏观价格均衡

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供需均衡的关系如下:

P=C+d×Q,s]

P=a-b×Q,d]

式中:P——交易价格

Q——需求量

Q——供给量

M

在一个完善的期货市场中,交易者众多,交易量巨大,不存在垄断或强制,因而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期货交易者可以分为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两大类,这两类交易者按其交易策略不同,又可以再分为期货合约的买入者和卖出者(见供需分析图)。

图1 供需分析图

在上图中,保值者B可以分为持有相关现货资产者B[,1]和预期要持有相关资产者B[,2],投机者T分为卖出期货者T[,1]和买入期货者T[,2]。其中B[,1]和T[,1]预测市场价格下跌而卖出期货,B[,2]和T[,2]预测市场价格上涨而买入期货。期货市场的供给量为B[,1]与T[,1]的卖出量之和,需求量为B[,2]与T[,2]的买入量之和,从而在宏观上构成了期货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根据市场均衡理论,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期货市场达到均衡,这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用公式表示为:

Q[,d]=B[,2](P)+T[,2](P)

Q[,s]=B[,1](P)+T[,1](P)

Q[,d]=Q[,s]

P——为交易价格当期货市场交易量满足上述公式时,达到均衡状态。下面用对策矩阵求解均衡价格。

根据对策理论,卖出者与买入者之间存在着对策矩阵:

a[,ij]——卖出者采用i策略,买入者采用j策略的成交价格

x[,i]——卖出者采用i策略的概率

x[,j]——买入者采用j策略的概率

在期货市场中,卖出者根据价位变化选择交易策略,当价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卖出方也会买入期货变为买入者,买入方也会卖出期货成为卖出者,如果认为价格不合适,则不进行交易选择等待。因此买入者与卖出者都有三个策略(买入、卖出、等待)可供选择。按照纳什定理,对策矩阵必然存在最优解(纳什均衡)P*,且P*=则P*为期货市场的均衡价格。

实际上,期货市场上每一个暂时静止的价位点都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出现的均衡价格。如果期货市场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发生变化时,均衡会被打破,引起期货价格波动。当交易者预期价格上涨而增加存货时,需求曲线上移,价格上升;当交易者预期价格下降而减少存货时,供给曲线下移,价格下降。期货市场价格变化是不断地从旧的均衡向新的均衡变化的无休止的动态过程。

二、价格均衡与交易时机的选择

从事期货交易必然要承担风险,期货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经营风险。四种风险中,信用风险可以通过控制交割程序、加强对订约双方背景和信用状况调查等手段防止违约发生;经营风险通过加强对经纪人业务培训,提高出市代表操作水平,填单时反复确认,仔细审核进行控制;法律风险是国家政策变化产生的,通过完善期货交易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期货市场的宏观管理来克服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是由于价格变动产生的,对交易者影响最大,目前流行的回避市场风险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对未来价格变化趋势进行判断并决策,以求降低风险,然而这种技术分析方法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运用对策论对价格均衡进行分析,探讨降低期货风险的有效途径。

当期货价格被炒高至某一均衡点时,做为已经买入期货合约的交易者如何选择平仓时机是非常关键的,如果错过时机,很可能带来损失。通过对策矩阵可以比较容易进行判断(见矩阵)。

对手

卖出

等待

交卖出0,0 15,-5

易(a) (b)

者等待 -5,15

5,5

(c)

在矩阵中,交易者及对手均有两个选择,“卖出”或“等待”。每一对数字代表四种不同对策下的可能收益,第一个数字代表交易者的收益,第二个数字代表对手的收益。当交易者及对手把处于高价位均衡点的期货同时卖出时,见(a),两者的收益为零,因为双方都抛出期货,出现大量卖盘,导致供大于求,价格下降。如果一方抢先另一方卖出,则可赚取高额利润,见(b)、(c),因为一方在高价位卖出,而另一方仍然持有,将承担因价格下降的风险而产生的损失。若双方都在高价位持仓等待,见(d),在还有第三者高价求购的前提下会产生盈利,否则保持均衡状态。由于期货市场的供给方与需求方是不断变化的,导致价格均衡出现不稳定性,交易者必须先于对手将手中期货平仓,才能获取利润降低风险。然而对手也是聪明人,同样会卖出期货平仓,最终导致(a)局面出现,使两者损益和风险为零。因此,在期货市场出现高价位均衡时,先于对手抛出期货,是最佳的交易时机。

三、个体交易者的价格均衡定价模型

个体交易者在某一价位上(假设为V)开立新仓,经过一段时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期货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出现新的均衡价格,交易者必须选择适当价位平仓才能获利。由于均衡价格不断变化以及交易者的心理预期因素影响,每个人的期望平仓价格各不相同,许多交易者存在赌博心理,总是想赚得更多,往往错过机会,不但没赚反而血本无归。英国巴林银行交易员里森就是在日经指数交易中一亏再亏,结果亏掉了经营一百多年的巴林银行。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平仓价格,降低投资风险,对投资者是最关键问题。

我们从财务分析角度出发,研究投资者的期望平仓价格。假设投资者是一位理智的交易者,从事期货交易的目的是为了保值,即取得一定的投资报酬率,因此,确定了投资报酬率就可以计算出期望平仓价格。投资报酬率是以安全收益率(社会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加上期货投资风险报酬得到的,即:

投资报酬率=安全收益率+风险报酬率安全收益率取国库券利率,风险报酬率=f(风险程度),并且风险与风险报酬率成正比例关系,存在公式:

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斜率×风险程度其中风险程度用标准差或者变异系数计量,风险报酬斜率取决于全体投资者对风险回避态度,用统计方法可以测定,如果投资者都愿意冒险,则风险报酬斜率就小,否则风险报酬斜率就大,风险附加值变高。

确定投资报酬率之后,在不考虑交易费用的前提下,从理论确定平仓价格。投资者的投资额是按期货合约交易额的一定比例计算的,即保证金数额,一般占合约交易额的5%~10%,并随市场价格波动随时增加保证金,但一般不会超过合约交易额的20%。设V为合约交易价格,则保证金W=V×20%为实际投资额,可以据此计算出保值点的期望平仓价格P*:

P*=V+W×k×n/12=v×(1+20%k×n/12) ①

P*=V-W×k×n/12=V×(1-20%k×n/12) ②

k——投资报酬率

n——持有合约时间,用月份表示

v——开立新仓买入价(或卖出价)

①式适用于先买后卖模式

②式适用于先卖后买模式

上面公式没有考虑到交易费用,期货交易中交易费用一般按交易额的一定比例收取,占交易额的1‰~20‰不等,或是按交易量收取。每一手收取一定数额的费用。交易者的净收益为全部交易收入扣除交易费用后的余额,假设交易费用占交易额的比例为λ,分别先买后卖和先卖后买两种模式分析保值点的期望平仓价格。

1.先买后卖模式

由于:投资者的期望投资收益=扣除交易费用后的净收益

即 W×k×n/12=P*-V-(V×λ+P*×λ)

得出

P*为所求的期望平仓价格。

2.先卖后买模式

确立期望平仓价格之后,投资者可以依据市场均衡价格进行决策,用决策矩阵表示如下:

市场均衡价格

高于P* 低于P*

资模式1 卖出平仓 等待

模模式2

等待 买入平仓

在该矩阵中存在两个决策点,当市场均衡价格高于P*时,模式1(先买后卖)卖出合约平仓;当价格低于P*时,模式2(先卖后买)买入合约平仓。这样可以使投资者获得的投资报酬率不会小于k。

四、定价模型应用前提

价格均衡定价模型的应用,对于投资者回避市场风险,取得预期的报酬率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应用时必须满足一定条件:

1.期货市场充分发育,形成完全竞争市场;

2.交易者心理成熟,克服盲目跟从和赌博心理;

3.交易者有足够时间收集信息,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及自然气候信息掌握及时,对期货市场价格变化随时掌握;

4.交易者是一位理智的投资者,确定的期望投资报酬率符合实际。

上面我们从理论上探讨了期货均衡价格及保值点期望平仓价格的计算公式,若能应用计算机进行各种数据的统计和处理,效果会更明显。

标签:;  ;  ;  ;  ;  ;  ;  ;  ;  ;  

金融市场博弈论在期货交易定价中的应用研究_期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