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基于预学的略读课文教学本色论文_杨春

追寻基于预学的略读课文教学本色论文_杨春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小学 312025

摘 要:本文从略读课文的教学现状出发,如何基于预学,直视略读教学的误区,找准略读课文的定位,认真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一、基于预学,以学定教;二、基于预学,教略学丰;三、基于预学,抓大放小;四、基于预学,长文短读。以求举一而反三,让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独放异彩。

关键词:预学 略读课文教学 策略

这么多年课程改革的推进,但笔者耳闻教师抱怨不减反增:新教材难教,略读课文更难教。难在何处?我个人觉得首先难在度的把握——略什么?略到什么程度?其次难在目的与方式的把握——那么文质兼美的文章为什么要略读呢?略读课文可以处理成精读吗?其实作为略读课文,在我国现阶段语文教学中也身处“两难境地”:略读教学受到冷落,难得有人去研究,理论上却得不到支持;但在教材中占的比重大,“略读课文则是精读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阅读实践最好的训练场”,所以不得不硬着头皮教。种种纷争与矛盾,使大家更觉得费解与迷茫。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略读课文几乎篇篇文质兼美,常常把我陶醉。笔者通过自己一次又一次“堂吉诃德”式的无畏挑战,试图基于预学,找寻略读课文教学的生命本色。

策略一:基于预学,以学定教

略读也就是大略地读,可以叫粗读。体现在教学上,就是不求精细、全面,但求大致理解、大致掌握即可。以“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为佳。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更是认为:儿童的阅读就是读懂,读懂就是我们所说的“略读”。 精读课文担任着授之以“法”的角色,而略读课文则为用“法”服务。从上述专家的观点,不难看出决定略读课文的教学是不同于精读课文,特别是在内容理解上要求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因此,教学略读课文之前,老师心里更要有一本明白账: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未掌握什么,最想获得什么。在课前,注重预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对于预学进行有所思考和设计,不信马由缰,如此效果更是显而易见。

策略二:基于预学,教略学丰

略读教学略去了诸如精读课文的字词教学、文本内容深刻解读等,那么余下来的时间干什么?按笔者所思,就应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尽量让学生去精学方法、精学表达、精学运用……

如名师武凤霞老师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引入了课外萧红的生平资料:重男轻女的父母从小就不喜欢是一个女孩的萧红,萧红8岁母亲去世了。15岁开始在外漂泊,曾因没钱交房租被困在旅馆中。20岁生下第一个孩子,因无钱抚养,把孩子送给他人,后来第二个孩子因病夭折。1938年—1940年,三年间,她生活在五个城市,一直在漂泊之中。1941年,她孤零零一人病在香港,以至于她独自长叹——“漫天星空,满屋月亮,人生如何,为什么这么悲凉。”1942年,萧红在香港病逝,时年31岁。

这个资料的一引入,马上与文本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引起了学生的思维困惑:“人生经历这么悲惨的萧红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快乐的文章?”最后经老师一点拨,豁然开朗:“就是因为缺失爱,才会如此怀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资料引入只是学习略读课文众多方法的冰山一角,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引领。略读教学就是要为了培养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而努力。教师应该舍得放手,舍得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使学生真正从略读课文中学有所得。

策略三:基于预学,抓大放小

“粗放”也就是允许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可以放弃深抠猛挖字词含义,但反过来完全“粗放经营”,像“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泛泛而教,学生如同雾里看花,那么对文本就不能留下深刻印象,效果也是可想而知。所以应该基于预学,有的放矢,选择重点、精彩之处,引导学生有效研读,以点及面,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策略四:基于预学,长文短读

教材中还选用了一些比较长的名著选文,如《景阳冈》《猴王出世》《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它们往往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细腻生动的语言描写,使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快乐。窥一斑而知全豹,小学生要增加阅读积累,名著的学习不乏是一条可选择的通道。

我想,这一类文本的学习不在于把它解读得有多深刻,而在于以这一篇文章为切入口,激发学生整本阅读的兴趣,把学生引进这一部部历经时间积淀的著作,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很多时候,教师往往一厢情愿,以为名著,学生定然喜欢。通过预学,了解学生阅读的困难,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对于学生不知道的又想知道的点到为止,卖个关子给学生,如此更容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崔允郭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叶圣陶 朱自清 略读指导举隅[M].商务印书馆,1942。

[3]洪岳 杨雪平 等 快乐园子 真情文字——武凤霞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J].小学语文教师,2012,(05),24-26。

论文作者:杨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  ;  ;  ;  ;  ;  ;  ;  

追寻基于预学的略读课文教学本色论文_杨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