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绿色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陈健[1]2008年在《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突出。恩格斯指出:“到目前为止存在过的一切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累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这种急功近利的生产方式完全是现代产业生产的真实写照。它建立在对自然界的单方面索取和掠夺上,因而生产越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也越严重。科学技术的片面发展和应用,使这种破坏变本加厉。发展绿色产业就是对人类自身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产生的严重后果的深刻反思结果。我国绿色产业不仅肩负着确保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等经济重任,更承载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非经济重任。自然资源禀赋及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绿色产业发展的道路。绿色产业的提出是为解决我国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自然资源短缺、产业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而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是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要求的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其目标体现了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是时代的选择,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本文阐述共分七章,除了第一章导论和第七章结论之外,第二、叁、四章着重理论研究,第五、六章着重现实分析。内容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阐述课题研究背景,分析国内外绿色产业相关理论,在疏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绿色产业的内涵,为论文进一步实证及提出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和分析角度;第二章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双刃剑”为切入点,分析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原因,国际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得出绿色产业是我国应对壁垒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的出路的结论;第叁章系统阐述了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理论:产业代谢理论、物质平衡理论和物质循环理论;第四章立足于绿色产业的划分,阐述绿色产业链的内涵、耦合关系、运行机制和监控体系建设;第五章阐述我国绿色产业,包括绿色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并评价各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六章以珠叁角地区为实例,通过对珠叁角地区的绿色产业发展进行具体分析,并运用MATLAB程序计算珠叁角地区2001年-2005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状况,得出珠叁角在五年间生态赤字稍有好转,并有良性发展的趋势,但目前仍处于“低承载、低足迹、高赤字”的不可持续状态。提出建议如下:(1)继续控制人口的增长;(2)减少经济开发过程中对耕地的占用,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3)采用生物高新技术,提高自然资源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4)继续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5)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的建议:第七章为全文的总结和展望。本文可能的创新主要是:1、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本文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总体描述绿色产业链运作机理的基础上,分别从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研究了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推进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具体构想,从而系统地构建了我国绿色产业的研究框架;2、运用定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以珠江叁角洲的个案资料为例,运用生态足迹等理论和方法,对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使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3、注重应用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对策建议和政策选择。本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绿色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从总体上提出了发展我国绿色产业的政策选择,试图提升本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杨伊侬[2]2010年在《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蒙古牧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牧业是内蒙古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在短期利益的驱动下,由诸多因素导致草原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草地“叁化”反过来也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草地资源、恢复生态与提高牧民收入、增强牧民的文化素质和加强牧民的市场意识是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正是以可持续理论为基础,来分析探讨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的这些关键性问题。本文对一些基本概念、可持续发展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进行界定和分析后,展开了研究工作。首先,对内蒙古牧业基础性生产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牧业生产的基础性资源要素——草地资源的退化导致草地第一性生产力的下降、水土流失严重、草地鼠虫害等自然灾害频繁,可持续牧业生产的基础更加脆弱,根据有关草原保护的相关法律和措施及近期的实施效果,建议应建立草原保护的长效机制。内蒙古人口数量的增加,为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劳动力素质低下和资源有限性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又成为可持续牧业发展的障碍性因素。其次,对内蒙古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基于可持续发展评估理论的可持续牧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对内蒙古牧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该指标层为叁层:第一层为目标层,第二层为准则层,由牧业生产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牧区社会子系统和牧业生态环境子系统四个准则层构成,第叁层为指标层,由4组共24个指标构成。评估结果表明,1998-2007年内蒙古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各个子系统发展水平不一致,尤其是生态子系统波动较大。评估期内牧业可持续发展协调状况虽有所好转,但没有达到良好状况。再次,基于牧户层次对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实证分析,利用实地调研获得的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数学规划模型,分析牧户收入、牧户牧业经营规模、牧草地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关系。根据模型测算的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是:一是调查户尤其是规模户和混养户存在超载过牧的现象;二是奶牛户的平均收入最高,牧户在市场利益的指导下,实施饲养牲畜内部结构的优化变动,但这种变动难度大;叁是进一步加强草原保护相关的措施有利于提高牧户的收入。最后,本文基于前面的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提出促进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是:一是加强草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维护草地生态系统稳定;二是发展生态畜牧业;叁是组建牧户合作经济组织;四是建立和完善牧业生产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

敬志红[3]2003年在《绿色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由于环境的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的威胁。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农业更是倍受重视,于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在这同一历史背景下,农产品的绿色营销也应运而生。农产品的绿色营销是对传统营销的发展与完善,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农业有关的各部门组织及有识之士只要致力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规范绿色市场秩序、营造绿色消费氛围、开发绿色食品、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并努力完善绿色营销的监控体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能够实现。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产品绿色营销的论述,尝试把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一般理论与具体实务结合起来,揭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产品绿色营销之间的联系,提出了开展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基本思路和途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面结合,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运用了数据、实例等分析方法。

刘梅[4]2003年在《中国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研究》文中提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业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农产品品质的竞争必将成为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焦点。在WTO框架下,中国只有积极顺应世界绿色消费潮流,加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并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才能冲破绿色贸易壁垒,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而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是一项包含生产、流通、消费和管理等多个环节在内的跨部门、跨学科的复杂系统工程,只有从系统的角度、站在绿色食品经济的高度,来探寻绿色食品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根源,才能深层次地揭示其本质机理,探索其可行路径,构筑其良好的支撑体系,才能提出操作性更强、参考指导价值更大的政策取向与对策思路。因此,加强绿色食品经济研究就成为新时期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本文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从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入手,以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的绿色食品经济如何加快发展为主线,通过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探讨,梳理了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经济的对策思路和实施要点,为顺利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开辟了新途径。 全文分为叁部分共八章:导言部分,介绍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与结构、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第二部分分析了绿色食品经济的理论与现状。包括对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域外经验的归纳与概括、对中国绿色食品经济发展演变轨迹、贡献作用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剖析,以期找寻障碍其发展的主要因子。第叁部分为对策研究,构成本文的核心内容。按照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逻辑顺序,分别就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目标体系与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市场行为以及发展的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我国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与对策建议。 本文主要有以下几个创新点: 1.提出了绿色食品经济的概念,为今后绿色食品的理论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对绿色食品经济发展机制作了探讨,通过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协调机制的构建,揭示了绿色食品经济发展运行的内在机理与运行规律。 3.以完达山的“四位一体”模式、深圳果菜的“五化牵动”模式和草原兴发的“四新内化”模式为主,系统地归纳了我国绿色食品经济发展模式,并对其内核作了提炼与解析,对我国绿色食品经济发展具有路径指向作用。 4.率先对绿色食品经济发展支撑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以市场、资金、科技、质量管理、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框架。 5.尝试性地将博弈论的分析方法引入到绿色食品市场行为分析中,分别构建了绿色食品供给市场与需求市场的博弈分析模型。

白云华[5]2008年在《新时期中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然性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可持续发展观是面向21世纪的新的发展观,它要求人们彻底改变对自然环境的传统态度和观念,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在这种广泛而深刻的调整和转变中,企业的生产经济活动自然应首当其冲。企业既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也是自然资源的主要利用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因此,企业应该正视生态环境问题,绿色营销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以绿色产品开发为中心,中国企业也全面展开了绿色营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制约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总结中国企业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有关根源,同时借鉴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为我所用,提出相应的实施对策,这对于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乃至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郑冬梅[6]2006年在《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有害生物的防治剂,生物农药可有效控制农林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生物农药的特性赋予了其对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等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生物农药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研究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于政府部门科学制定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生物农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建设我国农产品安全体系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植物保护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的历史、现状,比较了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差异,认真分析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状况,揭示了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内外部制约因素。同时,系统地研究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对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和对策。 全文总体分七个部分: (1)基于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化学农药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和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等,指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确立研究的框架和方法,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 (2)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背景。首先导出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工业与生物农药产业的概念和内涵,继而深入探讨与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植物保护理论与农药管理理论,以及产业政策理论,环境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其次论述了生物农药产生发展的相关背景,如人们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变化等。 (3)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比分析。本部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并对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轨迹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研究认为主要优势在于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领域及生物农药资源方面;但生物农药生产的工业化技术落后,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如产业政策、金融体系、人才资源薄弱,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和农民对使用生物农药的唯经济效益目的等是主要劣势。 (4)中国生物农药产业与化学农药产业的竞争力比较研究。本部分从产业竞争力要素角度,分析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的竞争力结构特征和产业演变趋势,比较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农药的需求量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化学农

王延明[7]2012年在《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一个“绿色”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内外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强烈,绿色农产品生产显示出广阔的市场前景。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绿色农业发展较旱,现已具备一定规模,并在吉林省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收及促进地方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由于品牌具有强烈的获利效应、促销效应和产业扩张效应的存在,打造吉林省农产品的绿色品牌,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时,要正确认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所处的环境因素,探讨打造吉林省农产品绿色品牌对策,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论文对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对绿色农产品营销从外部性、博弈论、福利经济学等角度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经验,详细分析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再进行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的SWOT分析,制定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和措施,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实施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理论基础。认为吉林省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博弈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为提出吉林省实施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基本思路、战略体系和目标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认为绿色农产品营销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改变营销传统观念,重新选择经营模式,实施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并有利于改善生态、社会环境,促进自然、社会和企业的协调发展,推动实现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第叁章,本章首先讨论了绿色农产品营销外部经济性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绿色农产品营销外部性的内涵、特点、产生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其管理;并以此为起点,分析了绿色营销各主要决策主体(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在进行营销决策、消费决策时的相互影响;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政府—企业”、“企业—消费者”、“政府—消费者”、“企业—企业”和“消费者—消费者”的博弈,并结合博弈分析指出了其实际意义和应当采取的管理措施;简单阐述了福利经济学的内涵,并应用福利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绿色农产品营销的社会福利对政府、企业、消费者叁者的各种影响,得出了绿色农产品营销有利于改进社会福利的结论;最后,以农产品市场为对象,讨论了绿色农产品营销中“逆向选择”问题及其产生机理、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治理对策。第四章,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发达地区绿色农产品营销发展经验。论文对国内外特别是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现状与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农产品生产区域化便于产地市场形成规模效应有利于农产品集散,要规范农产品市场行为,制定法律法规,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要使渠道组织多元化,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化和市场化的管理。第五章,主要分析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现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现在处于其发展的第叁个阶段,即产业大发展时期。吉林省绿色农产品生产进入稳步发展的轨道。当前吉林省有3700多种产品得到“叁品一标”认证,“叁品”环境监测面积达到4500万亩,产量3520万吨,产值达540亿元,建设各级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个(次);共创建了12大类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1个。吉林省已基本形成东部复合型绿色农业产业区、中部、综合型绿色农业产业区、西部生态型绿色农业产业区、环城地带休闲型绿色农业产业区的区域发展格局。吉林省有52个省市县级管理机构,有227人从事绿色农产品监管工作,已经形成一整套“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和比较完善的绿色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为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提供了保证。论文认为,为使绿色农产品实现最高的市场价值,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第六章,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实施进行了SWOT分析。论文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吉林省的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大好的历史发展时期。当前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处于有利环境,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技术规范,又出台了产地与口岸联合的新的监管模式,为吉林省农产品进入港澳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同时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激烈市场竞争、非常严厉的进口国市场标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等不利环境。但吉林省有发展绿色农产品产业的自身优势,如自然气候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农业科技优势、地理区位优势、交通运输优势等。如果能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营销战略,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可以充分施展自身优势、增强实力,利用当前有利时机,达到做大做强做精的目的。第七章,为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进行了目标设计和策略选择。吉林省在绿色农产品生产中具有较强的优势,面对着较为有利的营销环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农产品产业要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的营销战略。认为,在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中首先要明确其战略目标,以维护品牌公信力作为持续发展的核心,构建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生产体系。在产品策略中采取优品优质策略、地域品牌策略,定价策略中选择差异化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上构建多渠道并进的网络化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则采取广告宣传和国际性展会宣传并行的模式。通过以上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体系的构建与战略的选择,使吉林省绿色农产品顺利进入全国市场,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绿色农产品产业的整体效益。第八章,主要提出了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实施的政策建议。论文提出,为了使吉林省绿色农产品产业充分施展自身优势,利用当前有利时机,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吉林省应该采取如下措施:1)加大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2)解决农产品公路物流成本高的问题;3)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力度;4)加强省际国际间合作;5)培养农产品营销人才‘。本论文的创新点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1.本论文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2.本论文对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分别指出的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得出吉林省可以利用当前有利时机,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营销战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的结论。3.论文建立吉林省农产品绿色营销战略目标和战略体系,并设计了产品策略、定价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等营销策略,为吉林省绿色农产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绿色农产品产业的整体效益,指出了可行方案。

刘宇航[8]2013年在《县域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国内外有关农产品绿色营销的研究,虽然成果丰厚,但从成果所涉及的内容和层面来看,国内专家学者对国家或省域范围的农产品绿色营销战略研究和中外农产品绿色营销比较性的研究居多;而针对支撑大区域经济命脉的县域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相关研究却偏少,特别是对县域日常粮油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专门性研究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实证性研究迫在眉睫。课题《县域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一以凤阳粮油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例》,是以安徽省凤阳县农产品绿色营销的有效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国内外农产品绿色营销的理论、绿色生态理论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梳理、借鉴本领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以及演绎和归纳等方法,以凤阳县人日常生活中必需的粮油农产品营销为切入点,在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涵、绿色营销的相关理论、国内外农产品绿色营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凤阳县农产品绿色营销的现状、凤阳县农产品绿色营销的优势与机遇,差距与威胁等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旨在解决县域农产品绿色营销体系不够完善,市场占有率偏低、营销思路与营销策略缺乏创新性的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市场调研、访谈等方式,对凤阳县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度;凤阳叁大粮油农产品品牌(凤阳贡米、凤宝面粉、御膳麻油)在本县和安徽省内市场的占有率;凤阳叁大粮油农产品品牌(服务)及消费者的满意度;叁大绿色粮油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叁大绿色粮油农产品分销渠道和促销手段等方面展开实证性的调研。并根据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出凤阳县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存在着的弊端,进而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的视角,提出了县域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创新思路和与之配套的组合策略。县域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的成果,不但丰富了本领域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特别对促进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升,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县域农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绿色生产、绿色加工和绿色营销一体化很有借鉴作用。

孙兰凤[9]2009年在《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林果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业以其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较为广泛的从业人数和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以及对社会需要和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由此,近年我国林果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高潮,这就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方式,以改变传统的片面追求的数量型的粗放经营模式。本文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己被全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所接受,并己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共同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的今天,强调林果业是在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倡一种对环境、对社会以及对人更为友好的方式和态度,来确保其具有可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的问题。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新疆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由于种植栽培历史早,形成了众多的名特优果品。新疆特色林果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发展,己初具规模。目前,林果业己成为新疆仅次于粮食、棉花的第叁大产业,2007年林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9.72%,2006年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把林果业列为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以此带动新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广大果农增加收入。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是实现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疆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新疆虽为果品生产大省区,林果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但其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林果大区和支柱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宏观背景下,如何协调种植业与林果业之间的关系,探寻把林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目前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实践需要与理论研究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林果业的发展问题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很多省区都做了林果业发展规划,将林果业的发展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但是,林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尚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或者是集中在以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的经验总结方面,或者是对产业发展对策等局部内容的研究与探讨,因此,建立系统的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丰富和发展产业经济理论、指导现代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新疆特色林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除引言和结论与展望外,主要分为四部分:理论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产业实践,梳理了当前的林果业研究理论,探讨了林果业发展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主要阐述作为研究林果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并阐述之所以选择这些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世界林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主要林果发达国家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从中提炼出林果业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提供借鉴,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大背景。基础篇: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对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定性及定量分析了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具备的优势,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特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另一背景。研究篇:对林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用来解释和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要素的“钻石模型”,探讨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影响因素及借鉴林果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尝试地对林果业可持续法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提出了适合新疆区情的林果业发展战略;探寻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策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基地能力建设、加工能力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灾害防控能力建设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等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谢长青[10]2003年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绿色食品产业迅猛发展,市场不断扩大的条件下,运用市场营销有关理论加快绿色食品营销,对推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分析绿色食品营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探讨了当前绿色食品发展的背景与形势,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策略的选择,确定了黑龙江绿色食品营销定位和重点,提出了推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本论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研究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介绍本论文国内外研究情况,提出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界定绿色食品营销的基本概念,指出当前加快绿色食品营销的意义,剖析绿色食品营销的理论基础,总结绿色食品营销特点,比较绿色食品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第叁部分:对当前绿色食品营销所处的宏观和微观市场环境进行辨识,明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有利条件和不利形势。 第四部分:本部分是本论文的重点,讨论绿色食品营销策略一般理论,对黑龙省绿色食品营销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剖析营销中的问题。明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战略方向,在其指引下,对绿色食品营销市场进行细分和选择,确定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重点。 第五部分:在上几部分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等角度入手,提出加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的对策。

参考文献:

[1]. 我国绿色产业发展研究[D]. 陈健. 华中农业大学. 2008

[2]. 内蒙古可持续牧业发展研究[D]. 杨伊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3]. 绿色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 敬志红. 湖南农业大学. 2003

[4]. 中国绿色食品经济发展研究[D]. 刘梅. 华中农业大学. 2003

[5]. 新时期中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必然性及对策分析[D]. 白云华. 吉林大学. 2008

[6].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D]. 郑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06

[7]. 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战略研究[D]. 王延明.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8]. 县域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 刘宇航. 安徽农业大学. 2013

[9]. 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D]. 孙兰凤. 新疆大学. 2009

[10].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营销问题研究[D]. 谢长青. 东北农业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绿色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