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苏黎世放线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高源1 王开金1(通讯作者) 秦维超1 刘前军2

(1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市江津区呼吸疾病研究所> 重庆 402260)2 重庆市江津区杜市中心卫生院 重庆 402260)

【摘要】放线菌病是指放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病程表现为慢性,部分表现为亚急性,由于其为口腔黏膜正常菌群,多通过口腔黏膜突破导致发病,因此多发生在面颊部、颈部,占所有患者中的60%,肺部、腹部、皮下局部均可发病,但相对罕见,其中皮下局部发病报道较少,本例患者表现为腋窝下包块,最终通过抽出分泌物培养、涂片、鉴定为苏黎世放线菌。

【关键词】放线菌;腋窝脓肿;苏黎世放线菌

【中图分类号】R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67-02

1.资料与方法

患者,胡某峰,男,23岁,因“右侧腋窝包块伴红肿疼痛5天”到重庆市某镇医院就诊,给予输注左氧氟沙星治疗5天,症状无减轻,右侧腋窝疼痛加重,右上肢活动受限。为进一步诊治,于2018年5月21日到我院就诊,以“右侧腋窝脓肿”收入院。入院查体:T 37.3℃,P 90次/分,R20次/分,BP:137/90mmHg。急性痛苦表情,步入病房,右侧腋窝皮肤红肿,皮温高,皮下扪及一包块,约5.0x3.0cm,质中,无明显波动感,明显压痛。体表包块彩超提示:右侧腋窝皮下低至无回声区,考虑脓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血常规:WBC 15.44x109/L,N0.79.44L。在全麻下行了右侧腋窝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见:右侧腋窝皮下脓腔,约5.0x3.0x3.0cm,脓腔内有分隔,且切开过程发现包块坚硬,切开困难,切开后有颗粒样物质流出,脓液立即行快速现场评价(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检查,将分泌物送微生物室细菌培养及涂片(电话沟通怀疑放线菌病)。术后诊断:右侧腋窝脓肿。因疑诊腋窝下放线菌病,在引流同时,根据《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指南》及《ABX指南: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予以替卡西林钠3.2g ivdriP q8h抗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术后观察2天,患者手术切口生长良好,无脓液渗出,术后第3天微生物室报告:分泌物培养出放线菌(图1、图2),并送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质普分析提示苏黎世放线菌,经静脉抗感染5天后好转出院,并制定了6个月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方案。

图1 二氧化碳培养6天

图2 革兰染色

2.文献复习

放线菌是丝状分枝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是一种兼性厌氧菌,它可以导致人畜共患疾病,有病程缓慢、渐进性、化脓性、肉芽肿形成的致病特性,导致人类致病的主要是以色列放线菌[2],而该患者为苏黎世放线菌感染,同时皮下感染多为外伤后继发感染,原发皮肤放线菌病较为罕见[3],加之症状不具备特异性,比如红肿热痛等症状并不典型,查体一般表现为外周包块体征,容易误诊为外周包块,影像学虽然有一定价值,但与典型外周脓肿有所不同,表现为边界可见,外形较规则,透声差,内可见低弱回声,加彩后周边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而典型脓肿表现为均匀的低回声,也是导致误诊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加之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等原因,易误诊为肿瘤或者结核脓肿,因此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极其重要。

放线菌感染导致慢性化脓性病变,可出现实质性块影、积液、窦道形成、纵隔淋巴结肿,好发于口腔周围的组织,偶发于肺,而本例患者则发生于右侧腋窝皮下且无外伤史,表现为腋窝皮下包块,考虑腋窝皮下原发苏黎世放线菌引起的脓肿,极为罕见,且无窦道,无明显的硫磺颗粒流出,因此容易误诊。该例患者在多数情况下均会考虑右侧腋窝包块,并建议其外科手术切除治疗,但最终在综合患者一般情况23岁男性、右侧腋窝皮下包块,质中,伴有疼痛,查体:虽然表现为包块,但触诊局部皮温增加,有压痛,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故考虑感染可能性,加之局部麻醉时抽出脓性积液,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诊断。因此临床应尽早完善脓液的涂片、培养、细胞学等检查。同时由于慢性炎症反应,形成硫磺颗粒,导致触诊波动感不明显,类似包块,有别于外周脓肿的波动感,因此遇到外周类似肿块,需切开引流,或者切开过程如同在木板上操作时,一定警惕该病。

由于放线菌感染的特殊性,导致其误诊率高,虽然目前PET~CT在鉴别感染性疾病与肿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由于其特异性较差,可能导致误诊[4],因此应加强对该类疾病的诊治水平,其中病史采集、查体人至关重要,同时取得病原学证据及病理学证据至关重要,故应尽早完善这些检查。由于该菌生长环境苛刻,需厌氧或者微需氧培养,5%的二氧化碳可促进其生长,不易培养,假阴性率高[5]。

针对放线菌病的治疗,主要可采取药物、手术、支持治疗[6],其中切开引流至关重要,同时药物长疗程至关重要,否则容易复发,首选用药物为青霉素,多数患者使用200~1000万u肌注或者静滴数天或者数周,然后改为口服[7],重症患者,可联合丙磺舒500mg bid,研究认为丙磺舒可减缓青霉素的排泄,同时为加强青霉素疗效,也可同时联合使用磺胺类药物,剂量建议1g/g。对青霉素过敏或者无效时,可选用或者联合红霉素、氯霉素、磺胺嘧啶、克林霉素、利福平,但由于疗程长,建议选用低毒类药物[8],另外,在药物治疗放线,我们也可加用碘化钾,因其可加快药物进入病灶组织,为抗生素起效,同时局部治疗也至关重要。

该病为良性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早治疗,预后较好,治愈率高达90%,但由于其误诊为肺癌及肺结核情况较多,因此,存在过度医疗、过度手术情况,需提高诊治水平,从而减少不必要手术,降低患者及社会负担。

【参考文献】

[1]Schaal KP,Lee H. Actinomycete infections in humans-a review[J]. Gene,1992,115(1-2):201-211.

[2] Kim SR, Jung LY,Oh IJ, et al. Pulmonary actinomycosis during the first decade of 21st century: cases of 94 Patients[J]. BMC InfectDis,2013,13: 216.

[3]Cheon JE, Im JG,Lee JS, et al. Thoracic actinomycosis: CT findings[J]. Radiology,1998,209: 229-233.

[4]Mabeza GF,Macfarlane J. Pulmonary actinomycosis[J].Eur Respi J,2003,21: 545-551.

[5]张曼林,汤兵祥. 肺放线菌病2 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 811-812.

[6]Sun XF,Wang P,Liu HR, et al.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ulmonary Actinomycosis in a Single Institution in China[J]. Chin Med J,2015,128: 1607-1610.

[7]Herrak L,Msouger Y,Ouadnouni Y,et al.Pulmonary actinomycosis with chest wall fistula formation[J]. Revue des maladies respiratoires,2007,24: 349-352.

[8]Kim TS,Han J,Koh WJ,et al. Thoracic actinomycosis: CT feature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R,2006,186: 225-231.

基金项目:重庆市区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zdxk201701),重庆市江津区科技计划项目(Y2017001)。

论文作者:高源1 王开金1(通讯作者) 秦维超1 刘前军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原发性苏黎世放线菌感染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高源1 王开金1(通讯作者) 秦维超1 刘前军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