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思维: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兼论预测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_科学论文

预测思维: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兼论预测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_科学论文

预测思维: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兼谈与逻辑思维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思维论文,思维方式论文,思维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预测思维的构想

1.从一个预测思维成果说起

1950年年初,美国对华政策研究室接到一个秘密情报:欧洲有个“德林软件公司”集中人力,投下大笔资金研究了一个课题:“美国如果出兵韩国,中国的态度将是如何?”第一个研究成果已经出来了,德林公司通过秘密渠道打算把这个结论卖给美国,据说只有一句话,却索价5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当时一架最先进的战斗机价格), 美国人对此一笑置之。几年后,美国在朝鲜战场一再惨败,美国国会开始辩论“出兵韩国是否真有必要”的问题,才有人想起德林公司的研究成果。此时虽已时过境迁,但在野党为了在国会上的辩论言之有理,仍以280 万美元的代价买下了德林公司这项过了时的研究成果。成果的内容只有一句话:“中国将出兵朝鲜”,但附有长达328页的附录分析资料, 详尽地分析了中国的国情,并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数据作为充足的证明,证明中国绝不会坐视北朝鲜危急,且断定一旦中国出兵,美国将以不光彩的姿态主动退出这场战争。当记者问从朝鲜战场回来的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对德林公司的研究成果有什么看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我们最大的失策是——舍得几百亿美元和数十万美国军人的生命,却吝啬一架战斗机的代价。”(注:摘自解放时报社1997年11月20日《报刊文摘》。)

以上是关于预测思维很典型的事例。它说明预测思维是一种超前性思维,而超前性思维是人的思维能动性的集中表现。预测的本义是从现在探索过去,或从现在预见未来。预测是对未知事物情况的预计和推测,是人类根据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推测未知事物的认识活动。

其实自从进入人类社会以来,我们的祖先就以各种方式预测未来,两千多年前《礼记·中庸》就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论断,可见预测思维的渊源流长。预测思维应用很广泛,如现有企业生产的规模及其发展,任何新的工程项目的设立,都应建立在对未来情况有一个正确估计的基础上。在决策目标的设立过程中,决策者运用预测方法,对自己面临的各种状态的发展趋势,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所产生的影响等作出预测。预测应用到各个领域,出现企业生产规模预测、市场经济预测、科学技术预测、军事预测、文化教育预测、生态环境预测等,预测的过程便是思维的过程。因此,预测思维研究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虽然各类预测有其各自预测的领域、对象、方式和手段,但它们共同的本来特征就是对各自领域研究对象的未来情况、发展趋势进行估测和推断。例如,日本的汽车能够占领美国市场,其原因首先是日本的预测。日本人在60年代就预测到,将来总有一天人们会喜欢小汽车,不喜欢美国造的大汽车。他们还预测到能源危机。到了七八十年代,许多人果然卖掉美国造的大汽车,换上了日本造的小汽车,因为日本的车省油而且便宜。(注:苏越主编:《管理决策的逻辑方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这是一个市场经济预测成功的典型实例,它说明预测在实践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2.预测思维的构想阐发

预测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预测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是与感性直观相区别的认识阶段。在认识过程中,思维是对现实非直接的、经过复杂中介的反映过程。思维虽以感性认识为反映基础,但它已超越了感性认识的界限,使人获得了感性认识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本质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思维都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特征。事实上,预测思维也同样具有思维的普遍性特征。预测的目的是预测思维主体对未来出现的发展趋势有所认识,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有所准备,并且根据预测的结果调节现时的行为。而预测对象即预测的主题应当明确。如本文开始举例中“德林软件公司”投下大笔资金研究的课题“美国如果出兵韩国,中国的态度将是如何?”这就点明了预测的对象。预测的对象的确定意味着预测的主题、范围的确定,它是预测思维活动的发端,没有预测对象,预测活动就无从开始。预测思维的主题的确定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高度概括的过程。

预测思维与思维信息联系密切,它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收集内外信息。“这里的内信息是指预测对象自身系统内的信息;外信息是指对预测系统有影响的相关信息。信息性原理告诉我们,外系统是预测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条件;内系统是预测系统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据,预测的准确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内、外信息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注:张柱岳主编:《干部思维学》,江苏人民出版社,第279页。)例如“德林软件公司”的预测研究成果附有长达328页的附录分析资料,以丰富的历史材料和数据,作为充足的证据以证明其结论,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充分显示预测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它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分析、综合,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而推测出事物的必然发展趋势,获得预测结论。可见信息的处理是预测思维很重要的环节。

二、预测信息处理与逻辑思维

1.逻辑思维具有预测功能

预测信息处理是整个预测思维过程的核心。在这一阶段中,要经过思维加工筛选出对未来有用的历史和现实信息,并且应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推测和判断。这就是说预测思维中的信息处理与逻辑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在预测信息处理中,常常综合地运用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将搜索得来的预测信息分门别类,把有逻辑联系的内容集中在一起,碰撞出认识的火花,从而实现预测思维目标。

在预测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如何对预测对象的众多信息进行正确的取舍和提炼?预测技术和方法很多,也各有利弊,如何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行测定?预测结论的获得实际上是人们对各种现实的或未来条件的整合,人们在对各种条件的分析整理或者说对各种预测信息的处理,找出明显发展趋势的条件信息,构成预测结论的有力根据,显然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发挥着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作用,并促使反映主体萌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超前意识。逻辑思维是由概念向判断、推理的运动过程,它还由演绎、归纳、类比等多种推理形式交替运行。“由于逻辑思维能够超越直观经验把握客观对象、超越现象把握本质、超越个别把握一般、超越偶然把握必然、超越具体把握抽象”(注:宁莉娜:《论逻辑思维的价值取向》,载于《求是学刊》1996年第四期。)。因而逻辑思维具有预测功能,表现为超前性思维,在这点上,逻辑思维与预测思维联系紧密。预测思维活动中,大量的预测信息的搜索积累到最后预测结论的形成,都离不开逻辑的选择、推导、论证和总结。预测思维是超前意识酝酿发展的过程,“超前意识是在客观事物发展、变化之前,根据经验事实和科学理论,借助逻辑的推导和论证得以确立”(注:宁莉娜:《论逻辑思维的价值取向》,载于《求是学刊》1996年第四期。)。因此预测思维中的预测信息处理过程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推理判断。

2.预测思维的原理与逻辑推理

预测是人类研究客观事物未来发展变化的推断测定,也就是说预测是根据某事物过去或现在的有关事实资料即预测信息,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来推断未来的发展趋势。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可知的,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是可以认识的。人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无限反复的过程,可以解决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际之间的矛盾,不断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各种实践活动,可知性原理是预测思维的理论基础。(注:韩德昌、郭大水主编:《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2页。) 如果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是不可知和无法认识的,预测思维就毫无意义。预测思维表现为超前思维,超前思维是人的思维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依据可知性原理,人们通过勇于探索、善于分析,可以推断未来发展的趋势,这里的推断包括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具有预测功能,而预测思维就要运用逻辑推理而实现预测目标。

预测思维还具有类推性原理的理论基础。客观事物之间在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往往存在某种相似性,人们可以根据已知事物的某种相似结构和发展模式,类推某个预测目标未来的结构和发展模式,利用典型样本推断总体,并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就是因典型样本同总体结构发展模式上有相似性,这就是预测思维的类推性原理。(注:韩德昌、郭大水主编:《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如果客观事物之间没有相似性,就无法以一种事物的发展变化来类推另一种事物的变化趋势。逻辑思维中的类比推理是这样一种推理,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特定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它特定属性的结论,也就是说类比推理就是对于两类不同的事物,在比较的基础上,找到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此为根据,将关于一类事物的知识,迁移、推广到另一类事物上去的思维活动。(注:卢明森:《思维奥秘探索》,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0页。)在这点上,类比推理使人富于联想,是将人们已有的认识,推进到新的认识领域的桥梁。预测思维的类推性原理引发逻辑思维的类比推理法。类比法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创新性。类比之所以能够进行,是因为广泛丰富的预测信息的积累,给类比推理提供了客观条件,另外客观事物之间普遍存在相似性提供了类比的客观根据。类比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就是通过两类事物的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其事物的预测发展趋势也就可加以类推。

依据因果性原理,人们一旦准确把握某种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原因,便可以从已知原理推测该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发展变化的结果。(注:韩德昌、郭大水主编:《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天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现象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和普遍的, 各种事物现象的交织变化和更替运动存在于因果关系变化之中。“在实践中,人们不仅重复地看到某一现象之后必然出现另一种现象,而且可以根据对因果联系的认识,创设必要的条件,实现预期的某种结果。”(注:陶德麟主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预测思维也具有因果性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而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也是复杂多样的,形成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等情况。而在多种原因中,又有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的区别。因此在预测思维时,首先要抓住影响预测目标的根本原因,从而由因推果,预测出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里逻辑思维中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是探求因果联系的很好的方法。这五种方法属于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法是以科学的理论分析作为指导,从探索一类事物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探索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预测思维运用归纳法可以获得超出前提范围的知识,形成更为接近事物本质的普遍性认识。

预测思维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对各种现实的或未来条件的整合,而预测思维的目标实现和一定问题的解决也都依赖于特定的条件,都是在一定条件下促成的,因而人们通过事物的因果联系找出事物结果存在的原因条件,于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假言演绎方法也是预测思维中不可缺少的逻辑思维方法。

预测思维的因果性原理涉及到要立足于现实的规律性基础上,掌握事物的主要原因与结果的联系,这就要将搜索的大量预测信息进行比较、筛选,则选言演绎推理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预测思维的信息处理过程中,逻辑思维方法是很多的,而且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预测思维的建构

1.预测思维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预测就是指人们对未来事件或者对客观事物未来发展变化趋向的推测和预见。预测作为一门科学,其理论和方法已广泛运用于军事、政治、科技、经济、教育、天文、气象等各个领域,形成军事预测、科技预测、经济预测、教育预测、气象预测等门学科。预测的过程是人们思维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预测自始至终包含已知与未知两大因素,预测思维的目的在于由已知推出未知,它要从正确反映现实的思维具体出发,进行判断、推理,对未来的情况和事物发展趋势进行预计。

预测思维进程的依据首先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的。客观世界的许多事物之间具有相互相存的联系,如事物变化的连贯性、事物间的相关性与相似性,正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才能由已知去推断未知。其次预测思维需要有完整的、系统的、真实的资料,这是进行预测思维的重要基础。如果缺乏完整的、系统的、真实的资料作重要依据,那么很难想象能对预测目标未来发展趋势作出科学、准确的推断。其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预测思维提供了大量的预测科学方法和计算技术,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也是提高预测精度的依据。

预测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预测思维是对未来事件或者对客观事物变化趋向的推测和预见,同时要以丰富的、系统的、真实的历史或现实资料为重要依据,由事物的过去和现在的研究去推断未来,由已知去推断未知,因而预测思维具有超前性。

第二,预测思维由已知去推断未知,预见事物的发展趋势,这就可以促使事物活动能依照预见的发展趋势导向进行及时调整,在宏观和微观上能针对性地对事物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政策,因而预测思维具有现实性。

第三,预测思维是对未来事件或者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推测,它是超前性思维,是一种可能性的思维,它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它不可能有100%的成功概率, 不可能精确地预见到未来事件发生的每个细节,因而预测思维具有模糊性。

第四,由于预测思维是对未来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的判断,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是相对的,因而预测思维的结果具有误差修正性和可验证性。

2.主要预测思维方法

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

所谓定性预测方法,就是判断事物的属性、性质,并推测未来趋势的发展性质和发展程度的方法。现代的定性预测方法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由个体的经验判断发展到采取科学的组织形式,发挥群体智能优势去帮助判断。德尔斐法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预测方法,国外曾用此法准确地预测了立体电视、人工心脏、试管婴儿等新技术的实现年代。

德尔斐法是以匿名方式,通过多轮函询专家对预测事件的意见,最终得出较为一致的专家预测意见的方法。它的一般步骤是这样的:先对与预测问题有关的领域的专家以函询方式背靠背地提出问题,然后将他们的回答意见综合、整理、归纳,再匿名反馈给各个专家,在这里,专家们只同组织者发生联系,专家之间不存在横向联系。于是,再次征求意见,而后再加以综合反馈。如此循环往复若干次,使最初的分散意见趋于集中。

德尔斐法这种预测思维法“体现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统一,它既取发散思维之长,利用专家们众多的头脑,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利用不同的方法、思路,提出未来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它又取收敛思维之长,使发散、分离的目标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逐渐趋于一致,用集体的共同智慧凝结为统一的奋斗目标”(注:李淮春:《现代思维方式与领导活动》,求实出版社1987年版,第360页。)。 德尔斐法的优点在于能克服权威效应、情感效应,使参予的预测者能进行独立思考,正常发挥自己估测能力。其次信息多轮反馈沟通,集思广益,利用探索性解决问题,可使专家受到启发,便于更好地修改和完善预测意见。

在定性预测方法中常常离不开定量预测法。所谓定量预测方法是借助于各种数学工具,包括计算机技术,对历史数据和现实的各种测值作出计算,以求得掌握事物的数量关系并求得对未来的了解。在科学发展的现阶段,许多科学预见,就是依据客观规律进行数值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以说明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对事物进行数量分析的方法很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是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所谓数学模型就是把所研究的具体事物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条件等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也就是把要研究的问题“构成一个便于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推导和计算的数学问题,从数学上求出解答,这是我们对问题进行预测的依据”(注:孙小礼:《谈谈定量分析》,载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理论部编:《现代思维与改革》,中国广播电台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页。)。 这就是说,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就具有较强的依据,能近似地反映客观事物数量变动的规律性,量化指标有据可查,有利于对问题做出判断和预测。

总之,在实际预测工作中,必须把定性预测方法与定量预测方法结合起来,用其所长,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预测的质量,提高预测的精确度。

四、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的异同

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有三个相同点:

第一,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都有推测性的特征。因为科学假说是指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为依据的对未知事物或规律性的推测性论断。如地质学中的大陆飘移假说、湖北神农架山区存在野人假说,却具有推测性。

第二、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都有根据性的特征。预测思维的构成与科学假说的形成都以事实材料和真实知识为基础,植根于真实材料的土壤中,它们与宗教妄说、神话传说和各种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想有根本的区别。

第三,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都有可证性特点。这里所指的可证性是说预测思维的结果和科学假说具有猜测性,因而任何假说的形成和预测思维的结果都具有或然性,成立与否,则需要验证才能知道。

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的不同点首先反映在预测思维的适用范围比科学假说广,预测思维应用于军事、经济、教育、天文等领域,科学假说只是适应于科学领域。

其次,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的不同点在于思维顺序不同。预测思维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它包括预测对象的确定即预测主题、范围的确定,提出预测问题,然后再搜索有关预测思维信息,运用适当的定性预测方法和定量预测方法,最后对问题作出判断和预测。而科学假说是根据为数不多的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而作出初步假定,然后从已确立的初步假定出发,经过事实材料和科学原理的广泛论证,而形成假说的完成阶段,最后进入严格的假说验证。科学假说的验证有实验方法、事实推断等。

预测思维与科学假说的第三个不同点,还反映在预测思维不一定要等待其结果的验证,即人们通过预测思维预测到事物发展的趋势,可以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阻止事物向其预测结果发展,比如本文开头所举“德林软件公司”预测研究成果属超前性思维结果。正因为人们没有根据此预测结果调节自己行为,所以预测事件发生,构成千古遗憾。许多经济市场预测也是这样,当人们一定要等到预测思维结果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这时再调节行为已坐失良机了(当然这时存在预测思维结果成功概率的问题)。而科学假说则不同,它是一定要通过各种实验进行验证的,不论是证实还是证伪,涉及到科学假说最终是否成立的问题。

标签:;  ;  ;  ;  ;  

预测思维: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兼论预测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