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沈阳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李绍岩, 刘鸣达, 周倚竹

(1.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

(2.沈阳农业大学)

(3.沈阳市浑河西峡谷生态公园管理处)

【摘 要】介绍了城市交通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与构成,对城市交通生态足迹直接土地占用模型与间接土地占用模型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沈阳市为例,对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小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生态足迹进行测算,对比分析不同交通方式生态足迹值。最后从交通生态角度提出沈阳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足迹;直接土地占用模型;间接土地占用模型;交通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生态强度

1.引言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飞速增长,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由煤烟型污染向煤烟—机动车复合型污染转变,由本地型污染向区域型污染转变,增加了控制与治理污染的难度[1]。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已波及25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安徽、辽宁、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城市霾污染的直接贡献率大于1/4[1]。有专家认为,机动车排放和道路扬尘在PM2.5排放源中所占比例为50%[2]。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布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显示,中国15个城市,因交通拥堵和管理每天损失10亿元人民币[3]。因此,从生态学角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衡量与评价体系,对更好的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实现交通系统快捷、安全、高效地运转,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繁荣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交通生态足迹模型与方法

在基于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中,生态足迹被形象化地定义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道路、农场……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因此,任何一个已知人口的生态足迹,即是生产相应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消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交通生态足迹是为了满足城市交通持续发展和人类出行需求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能源以及吸纳该系统排放废弃物所需要生物生产性土地与水域面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将生态足迹模型运用于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通过比较不同交通工具的生态足迹分析讨论各种交通方式对所在地区的不同影响揭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所在.

2.1交通生态足迹模型构成

交通的生态足迹由直接土地和间接土地占用组成。直接土地占用包括道路车站机场停车场等。由于交通工具的活动性及道路等交通设施的共用性,直接土地占用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依据区域性的相关交通设施拥有量及其利用程度交通工具的拥有量及其行驶里程等统计数据,将相关设施的面积分摊到研究对象。交通的间接土地占用指吸收各种交通工具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化石能源地,包括化石燃料生产土地面积及吸收化石能源燃烧后排放温室气体的林地面积。

3.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研究

3.1 沈阳市交通数据及模型假设条件

通过查阅沈阳市统计年鉴,从沈阳市交通、环境等管理部门进行调研获取各类交通运输工具保有量、行驶里程、耗油量、用电量等数据;对各类交通运输工具在使用阶段的用水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国内外关于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的重要文献获取相关数据。

3.2 沈阳市交通生态足迹分析与讨论

从交通生态占用土地类型上可知,间接土地占用所占份额较大,为3200310ghm2,占客运交通生态足迹总量的99.6%,而直接用地仅为总量的0.4%。

从生态足迹构成分析可知,小汽车占用为2208440ghm2,占总量的68.74%,远高于其他交通方式的生态足迹,出租车、公共汽车生态足迹分别占总量的18.53%、11.41%,电动车0.92%,地铁仅为0.39%,自行车与其他方式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记。

图1 沈阳市市各类交通工具生态足迹比例

4.沈阳市交通发展可持续性研究

4.1 交通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指标

为了更好地反映沈阳市交通生态利用效率情况,通过生态足迹、交通生态效率和生态强度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三大指标的定量分析,评价沈阳市各种交通方式可持续发展的优劣势。

沈阳市客运交通生态效率与生态强度计算如下表所示。

4.2 沈阳市交通发展可持续模式分析

由上表可知,自行车生态效率最高,其次为电动车和地铁,小汽车的利用效率最低;小汽车生态效率最低,其直接用地和间接用地生态足迹均为最大,因此,在城市中合理控制小汽车发展对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意义;作为短距离出行工具,自行车和电动车生态效率最高,因此,应适当提高这两种绿色运输工具在交通方式中的比例,为之提供完善的出行环境和停放设施。

由以上定性定量分析得出沈阳市规划交通发展模式建议,建议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为补充,积极建设城市绿道,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环境,鼓励绿色、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

5.结语

本文将生态足迹分析理论用于交通领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交通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得到了沈阳市各种交通方式生态足迹值:小汽车生态足迹最高,为 2208440ghm2,占总量的68.74%,远高于其他交通方式的生态足迹,公共汽车、出租车、电动车、地铁生态足迹分别占问题的11.41%、18.53%、0.92%、0.39%,自行车相比其他交通方式最小,可忽略不计;计算分析了各种交通方式的生态效率与生态强度,自行车生态效率最高,其次为电动车和地铁,小汽车的利用效率最低,得出各种交通方式可持续发展优劣势;从交通生态学角度给出了沈阳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建议:建议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交通方式为补充,积极建设城市绿道,优化慢行交通出行环境,鼓励绿色、节能、环保的出行方式。

参考文献:

[1]韩文科, 朱松丽, 高翔, 姜克隽. 从大面积雾霾看改善城市能源环境的紧迫性[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4:27-29.

[2]丁莹, 锥光. 智能交通——减少雾霾[J]. 北京纪事, 2013, 3:4-10.

[3]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R]. 科学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

李绍岩,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所 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咨询师,注册造价工程师

刘鸣达,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导

周倚竹,沈阳市浑河西峡谷生态公园管理处,工程师

论文作者:李绍岩, 刘鸣达, 周倚竹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基于生态足迹的沈阳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_李绍岩, 刘鸣达, 周倚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