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钢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论文_朱立场,陈涛,王海棠,倪美玲,崔迪,刘祖素,董丽

(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浦东 200126)

【摘要】目的:研究上钢社区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上钢社区120例老人为研究对象,并将120例老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对照组老人仅仅进行随访,不对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任何干预措施。对心理干预组老人则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访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心理疾病转诊干预等)。分析两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结果:通过6个月的干预时间,两组老人在心理健康评分等方面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两组老人的血压血糖指标在干预后比较,心理干预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上钢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状况不佳,常会有孤独感,甚至出现抑郁的症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干预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8-0144-03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人口逐渐趋于老龄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最主要探讨的对象。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状况,改善其生活质量,是当今政府所面临的重要问题[1]。上钢街道有常住人口104932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8493人。上钢街道大部分住宅均为老旧公房,多为一室户或二室户,一般面积较小,常住人口中老龄人口占社区总人口数2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上海市23%的平均水平。由于住房原因其中老龄人口中大部分是空巢老人。为了解上钢社区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变化,本次就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上钢社区120例老人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针对性干预措施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调查对象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下,由居委会提供的符合被试要求的老年人名单中,按其所居住的楼门号和房间号按从小到大排列,采取系统抽样的方法,由课题组成员(全科医师或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首先对被试说明调查目的、意义及答卷方法,由被试自行填写问卷,书写或视力障碍者由调查者向被试逐条询问、记录,并代为填写。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有精神病家族史;考虑到老人参与态度对问卷回答真实性的影响,对拒绝入户调查的老人不再要求接受调查。本研究总的受试病例数确定为120例,其中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按1:1比例纳入受试者,每一组有60例。

其中干预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66~87岁,平均(74.5±6.7)岁;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66~87岁,平均(76.5±6.2)岁,所有患者生活状况基本为无子女或子女长期不居家,而子女的平均探望间隔时间均在一个星期以上。本次参与研究的老年意识清晰、均有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且排除意识障碍与重症疾病患者。两组在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制定心理健康调查表,包括抑郁、焦虑、恐慌等心理状态进行设题,以口头或者老人自行填写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均如数收回,且均为有效问卷。对老年人的血压、血糖、血脂等进行免费测量,血糖与血脂的测定主要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使用试剂均为配套试剂,同时采用配套的标准品等。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的测定采用酶法,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测定采用直接测定法。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全血定量法测定,使用仪器为红蛋白检测仪,使用试剂为高压液相色谱原理配套试剂,同样采用配套标准品。对所有指标进行测定前均采用市内质控。

对照组老人仅采用电话随访或家访的方式对老人进行相关调查。

对心理干预组老人则采用心理干预措施,主要干预措施如下:(1)健康讲座:介绍如何正确应对老年期常见的问题,特别是防治老年抑郁的知识;组成抑郁治疗团体,在团队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和人际交往训练,让患者学会正确宣泄情绪,开放自我,寻找认同感,交流保健经验,相互支持和沟通,保持心理平衡。地点在居委会健康驿站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教育室,每月2次,每次时间约1~2小时。(2)心理疏导。个体心理干预的地点为一般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或居委会健康驿站,特殊情况也可以是在空巢老人家里,由团队医护人员提供上门心理访视,一般每周1次,每次30分钟。另外,经过培训的团队医护人员利用倾听、共情、解释、保证、指导和建议等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帮助老人宣泄不良情绪,加强人际沟通。(3)认知干预。向老人讲解抑郁的防治知识,纠正其对疾病的错误认知,以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和衰老,提高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4)行为干预。先教给空巢老人放松方法,让患者熟练掌握后跟随音乐自行练习。采取适宜放松体位,闭上双眼,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各部位肌肉,先收紧后放松。同时做深慢的呼吸。吸气时收缩肌肉约5秒钟,吐气时缓缓放松(约15秒),借此体会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每个动作连续重复3遍。每次自行训练30分钟,每日一次。(5)特别护理。对于评估比较严重的社区空巢老人,中心设置心理咨询门诊,由浦东新区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经中心心理门诊评估需要转诊的由家庭医生开具转诊单转往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老年人在进行干预后的心理健康评分,分值以百分制计,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越差。观察患者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2],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及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以(x-±s)表示,行t检验。对两组之间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两组老年人实施干预措施后的心理健康评分情况进行观察比对,心理干预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人,两者之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两组老人实施干预后的血压等指标变化情况,干预老人的指标变化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在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时代,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应忽视,而且三种因素在发病过程中既独立又相互促进。因此,社区全科医生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更要关注病人,尤其要关注疾病对人心理和情感的影响,了解病人家庭的关系状况,挖掘对患者有利的社会资源以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社会支持。对社区空巢老人来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对患者社会功能可产生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往往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度。相关的研究表明[3],对社区老年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其获得更好的健康状态。以上数据显示,采取干预措施的社区老人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显优于仅采用随访措施的对照组,对其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分发现,心理干预组老年人在抑郁、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评分总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老年人。由此说明,对空巢老年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关怀,可以有效减少老年人的不安感,使得老年人获得更好的心理状态。另外,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老年人的饮食运动等进行合理规划,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质量[4]。数据显示,实施干预措施后,老年人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有降低的变化,说明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控制老年人的血压、血脂及血糖,阻止慢性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对维护老年人身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社区老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其心理、身体、生活等方面进行关怀,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参考文献】

[1]黄玉君,赵媛媛,吴贻乐等.中国大陆空巢老人SCL-90测试结果的Meta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6,20(1):74-75.

[2]王秘,周郁秋,王丽娜等.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3):107-108.

[3]周建红,杨金禄,强凤芬等.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空巢老人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6):1845-1846.

[4]王云绮,沙莎,江长缨.个性化干预对上海市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症状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3):970-971.

课题基金项目:浦东新区卫计委PWZq2013—08

论文作者:朱立场,陈涛,王海棠,倪美玲,崔迪,刘祖素,董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  ;  ;  ;  ;  ;  ;  ;  

上钢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评估与干预研究论文_朱立场,陈涛,王海棠,倪美玲,崔迪,刘祖素,董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