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论文_陈静, 从慧昭

(淇县人民医院456750)

【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提出干预措施。方法:146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26%、对照组为 86.30%(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神经衰弱患者心理特征不同,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缓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其病情。

【关键词】神经衰弱;心理特征;护理干预

神经衰弱的发生与精神因素[1]、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长期的心情紧张、矛盾感等使神经活动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一旦超过自身神经系统耐受上限就可能引起神经衰弱[2]。临床表现为情绪波动、神经易兴奋和疲劳、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了解患者心理特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改善上述症状有重要作用。本文对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6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观察组73例中,男性40例,女性33例,年龄24~74岁,平均(44.93±3.31)岁;对照组73例中,男性39例,女性34例,年龄22~74岁,平均(44.23±3.8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心理特征 (1)焦虑、抑郁型:患者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无处排解,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持续发展导致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多疑型:患者情绪波动较大,怀疑自己疾病不能治疗,出现焦躁情绪,甚至怀疑医院诊断和治疗。加之病程较长,容易出现悲观情绪,担心疾病拖累家庭、影响工作和生活,思想负担重,导致悲观情绪加重。(3)睡眠障碍型:患者由于神经易兴奋,思虑过多,导致入睡困难、容易惊醒等, 持续发展导致睡眠障碍、脾气急躁。(4)精神倦怠型:患者长期睡眠不足,导致无精打采、精神倦怠、记忆里出现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反应迟钝,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下降,甚至无法坚持工作、学习。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于常规护理,包括遵医嘱用药、保持安静的环境等。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熟悉并适应周围环境,减轻患者陌生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特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注意态度温和,语言和蔼,对进行倾听,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增加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稳定其情绪。(2)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讲解、宣传册等形式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疗法,以减轻焦虑等负面情绪,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并相信疾病可以治疗,对患者的进步多给予鼓励。(3)制订日程活动表:护理人员每日督促患者完成当日计划,并进行检查。鼓励患者多与病友进行交流,并参与各项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并对参与效果进行评估。(4)加强交流:护理人员每日主动与患者交流至少30 min ,了解治疗进展,患者遇到的问题,注意肢体动作、眼神等细节,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关怀,增加对治疗的信心。每周通过护理程序对患者心理、生理状态进行动态评估,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患者治疗、护理活动,以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及适应性。

1.3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表示焦虑(抑郁)现象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HAMA、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

2.2 两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7.26%(71/73),对照组为 86.30%(6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神经衰弱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大脑神经细胞本身有较高的耐受性,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神经衰弱,但当神经活动持续在强烈的紧张状况下,长期强烈的脑力活动后,紧张状况超出了神经系统耐受上限,则容易导致神经衰弱[2]。因此神经衰弱的人群多见于脑力劳动者[3]。

神经衰弱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治疗、药物对症治疗等,但以前者为主[4]。有效的护理在该病的康复中占有重要位置。神经衰弱的心理特征表现多样,有多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多种类型,应根据患者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其中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找到倾诉对象,排解内心的困惑[5],并得到安慰和温暖,从而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增强治疗的信心。制订日程活动表可以让患者有计划、有规律、持续的得到治疗,并在护理人员的督导、督促下按计划完成康复治疗和护理;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可及时了解患者真实的想法,了解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本组资料中,观察组经过针对性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性护理可改善神经衰弱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总之,神经衰弱患者心理特征表现多样,包括焦虑、悲观、精神不振、失眠等,应根据患者类型结合心理学的系统化理论给予针对性护理,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促进其康复。

参考文献:

[1]彭芙蓉,袁金莲,潘梅,等. 物理治疗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症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9):1648-1649.

[2]袁水莲.心理护理咨询对神经症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9):124-126.

[3] 姚蕴伍,黄丽华.整体护理发展迟缓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14,39(2):111-112.

[4]简毅荣.神经衰弱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 2013,6(11):156-157.

[5]吴红.心理护理对神经衰弱患者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0):240-242.

论文作者:陈静, 从慧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  ;  ;  ;  ;  ;  ;  ;  

神经衰弱患者的临床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论文_陈静, 从慧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