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论文_鲜钰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论文_鲜钰

(三台县中太镇中心小学校,621100)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任务不仅在于交给学生科学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并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掌握发现真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他主张“做中学”,强调游戏对有效语文教学的推动作用。而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一年级学生刚从以“玩耍”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进入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但事实上游戏、玩耍仍然是他们的精神食粮。这就说明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能恰到好处地利用一年级学生喜欢玩耍、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天性,解决他们“学与玩”的矛盾,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构建多样的游戏教学活动,促使他们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呢?

一、猜测游戏,激发兴趣

猜测,并不是没有根据地瞎猜,而是根据提供的线索,有倾向性地去思考。通过猜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掌握各种明显的或者隐含的信息,再经过思索、揭晓,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在教学中适时渗透趣味十足的猜测游戏,边玩边练,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唤醒,被激发。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40分钟一节课,如果中间不让他们动一动,调剂一下情绪,他们的注意力会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听课的效率。在课中,我找一些表示动作的字,做一个“拷贝不走样”的小游戏:请几个学生上台,呈广播操队形排成一条线,然后请排在最后的那个学生转个身,给他看一个字,并让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演给他前面的同学看。以此类推,最后让排头的学生猜,这究竟是个什么字。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认识并记住这个汉字字形和字义的兴趣,还能起到缓解学生的疲劳,调剂学生情绪的效果,真是一举两得。

再如:在教学完《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的1-3自然段后,我让学生猜测:小松鼠最后有没有找到花生呢?有的学生认为小松鼠这么细心地等待,肯定能找到花生,而也有一些学生认为小松鼠找不到花生,因为小松鼠只关注了花生的花。在这个过程中,猜测正确的学生,会得到“我与作家想的一样”的阅读成就感。而猜测不对的学生则会产生“呀,我怎么没有想到”,感受作者创作的巧思。猜测游戏让学生学习的乐趣一波一波地漾开去。

这些丰富多彩的猜测游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起来,既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获取、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情境游戏,感悟体验

情感的诱发,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创设一个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思维闸门迅速打开,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借助媒体、道具创设直观、鲜艳又充满动感的游戏情境,使学生迅速步入精神兴奋状态而投入知识的学习与训练中。

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感受过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所以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因此,我课前收集了很多升旗仪式的资料,特地在课上播放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的视频。随着军人们整齐的步伐,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一下子广场上气氛严肃。立正、敬礼,五星红旗缓缓上升。广场上所有等待升旗仪式的人都齐刷刷地呈立正姿势,表情严肃,目不转睛地盯着缓缓上升的五星红旗。此时,班上的气氛竟会和视频中的一样,出现了少有的肃静,孩子们天真的脸上露出了严肃的表情。是呀,这就是“天安门前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壮观地能让在场的所有人肃然起敬。视频结束,余温尚存,带着这样的感情来读一读课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听着学生的朗读,我已明了,不需要再去解释什么是“壮观”,什么是“非常壮观”。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就是给孩子们玩了一个小小的情境游戏。我通过多媒体,创设一个情境,让孩子们身临其境,从而去抒发文章需要我们体会到的情感。

三、竞争游戏,温故知新

基于小学生有争强好胜,喜欢你追我赶的心理特点,我在知识巩固练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游戏,借助个体或团体比赛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真正做到在公平竞争、比拼争优中理解感悟,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竞赛类游戏类型有很多,但必须与学科教材内容相匹配方能有效。

例如,为了让学生弄清楚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我组织了“贴树叶”的游戏:我在黑板上画了一颗没有树叶的大树,让学生从所有的“拼音树叶”中找到相应的内容贴在大树上,不能贴错,比比谁的“树叶”贴得又对又全。在这样“找、贴、赛”的游戏竞赛中,使学生更灵活地运用汉语拼音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温习和巩固。

再例如,在复习字词中,我经常设计“听音抢字卡”的游戏。这个游戏以三个学生为一组,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坐好,将一些字卡整齐地排列在他们面前,第三个学生当小老师,从这些字卡中读出其中一个,另两个学生就要迅速地找到相应的字卡,比一比谁抢得又对又快,胜利的孩子可以当小老师。

各种形式的竞赛游戏使学生在比高低、争第一的竞争态势中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学得轻松,玩得高兴,在亲临体验过程中直接习得浅显的知识和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创新游戏,拓展延伸

有了基础知识的沉积,还须具备迁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拓展知识的应用领域,创新地运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更为生疏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注重游戏环节设计的同时,要挖掘学科教材的创新因素,抓住知识与“创新”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创造性游戏活动中,通过知识的重组与再造,提高即兴创造能力。

如《比尾巴》这一课的拓展延伸环节,我是这样来设计的:

课件出示燕子、马、壁虎等小动物的图片。

师:刚刚我们看了一场精彩的动物比尾巴大赛,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动物也想参加比尾巴的比赛呢!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小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

生1:“燕子的尾巴好像一把剪刀。”

生2:“壁虎的尾巴尖。”

生3:“老鼠的尾巴细又长。”

生4:“马儿的尾巴好像一根辫子。”

……

师:现在你能试着像课文一样,采用问答的方式编一句或几句儿歌吗?

在这个环节设计中,凸现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既体现了训练的阶梯性,拓展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爱玩是一年级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采用游戏组织形式,不仅可以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让刚踏入小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动一动,玩一玩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从而逐渐消除对学习语文知识的畏惧,并从中品尝获得知识的乐趣。

论文作者:鲜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论文_鲜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