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波治疗在围化疗期的辅助作用研究论文_李小青

(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 璧山 402760)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毫米波治疗在围化疗期的辅助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化疗期采用随机分组策略,含铂类化疗+毫米波治疗组(Mp)使用毫米波标准治疗,含铂类化疗对照组(Cp)组只采用单纯化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白细胞低下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12.0%,6.0%,4.0%;对照组的白细胞低下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68.0%,18.0%,10.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放疗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且程度较轻(P<0.05)。结论:单纯铂类药物化疗与毫米波联合铂类药物化疗对围化疗期患者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的副反应,但是毫米波联合铂类药物对围化疗期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毫米波;围化疗期;辅助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7-0201-02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化疗是针对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含铂类联合化疗是目前化疗的常用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但是,化疗后的副作用仍然是影响治疗的重要因素[1]。本次研究以我院接收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毫米波治疗在围化疗期的辅助作用进行初步分析,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接收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治疗验组男27例,女23例,其中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56.2±3.6)岁。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其中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57.3±3.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没有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自愿受试,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超过18岁并且小于75岁;需要采用含铂类联合化疗,既往没有接受过毫米波治疗;PS:0~3分。

1.3 排除标准

所有患者均排除精神病;排除合并心、脑、肝、肾严重疾病;排除青光眼;排除妊娠、哺乳期妇女:排除已知对该药过敏。

1.4 方法

1.4.1对照组 实施单纯化疗手段。

1.4.2实验组 50例患者在围化疗期间,也就是化疗前10天至化疗后10天,运用毫米波标准治疗,时间:早晚1次,每次30min,同时治疗时间需大于1个疗程,即10天。

1.5 效果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的副反应(AE),包括恶心、呕吐发生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

2.结果

治疗组的白细胞低下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12.0%,6.0%,4.0%;对照组的白细胞低下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68.0%,18.0%,10.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放疗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且程度较轻(P<0.05)。详见表。

3.讨论

化疗后的副作用一般有:血液毒性(如白细胞降低)、消化道毒性(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脱发、乏力等,针对不同的副作用,临床普遍采取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但即使如此,仍有部分病人因为化疗的毒副反应而减量化疗甚至终止化疗。因此,有必要在围化疗期,采用相关干预措施降低此类不良事件(Advers Events,AE)的发生概率和发生程度。毫米波是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属于物理治疗手段,临床可通过特定的毫米波与人体细胞产生相干谐振为原理使人体病变细胞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生物组织成分中DN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和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膜时发生谐振。我院新引进的毫米波治疗仪,能输出波长8mm、频率37.50GHz,波长7.1mm、频率42.25GHz,波长5.6mm、频率53.57GHz或波长4.9mm、频率61.22GHz的毫米波。每次治疗20~30min,穴位治疗时每穴10~20min,每次治疗2~4个穴位。治疗2次/1d,10~15天为一个疗程。选择中医经络穴位进行毫米波治疗,具有扶正驱邪的功效,有研究表明长期坚持毫米波治疗能增强患者免疫力,可改善化疗后的副作用。目前非药物手段干预措施在国外研究几乎是空白,现未发现有大型临床数据支持围化疗期的非药物治疗可改善化疗后副作用,其他小宗的临床实验数据也区别较大,很有争议。因此,我们拟通过我院引进的毫米波康复治疗机进行围化疗期辅助作用的研究。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白细胞低下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12.0%,6.0%,4.0%;对照组的白细胞低下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呕吐发生率、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68.0%,18.0%,10.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放疗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低且程度较轻(P<0.05)。由此可知,毫米波联合铂类药物对围化疗期的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综上所述,单纯铂类药物化疗与毫米波联合铂类药物化疗对围化疗期患者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化疗的副反应,但是毫米波联合铂类药物对围化疗期的辅助作用更加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患者的化疗耐受性,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限,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冬云,陈信义,侯丽,等.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围化疗期中医干预治疗方案临床应用研究[C]//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2012.

论文作者:李小青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2

标签:;  ;  ;  ;  ;  ;  ;  ;  

毫米波治疗在围化疗期的辅助作用研究论文_李小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