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习中的性别认知与学业冲突论文

成人学习中的性别认知与学业冲突论文

【学人论坛】

成人学习中的性别认知与学业冲突

刘福霞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80)

摘 要: 女性学员在成人学习中以家庭为重的社会性别认知,与其繁重学业形成巨大的矛盾和冲突,女性学员由于性别认知局限、教育认知差异、婚育行为中断学业导致的教育流失现象不断发生,而父母观念、家国同构、社交圈子、虚拟媒体则成为影响她们社会性别认知形成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成人学习;女性学员;社会性别;性别认知

在成人高校中参加学历教育的女性学员,多是在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资历、工作经验后,再选择进行不脱产学习。她们身为女性,既有社会角色,又有性别角色,既要在做好工作的前提下刻苦学习[1],又要腾出精力和时间料理家务、相夫教子、养老育幼,这种性别认知成为女性学员成人学习中的明显弱势和强烈冲突。因此,探讨成人学习中女性学员的性别认知和形成诱因,以便合理利用她们的自身特点和性别优势来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动力,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人教育中女性学员的学业特征

成人教育政策的实施,在为成年人带来更多学习选择的同时,更释放了许多被忽视的学习意愿和阶段差异。从成人教育毕业率的跟踪数据及其效果分析,可以发现女性学员在16—25岁、40—43岁有着相对较高的毕业率,26—39岁次之,44岁之后毕业率降至最低的特点。16—25岁、40—43岁之间成为女性参加成人学习的黄金时期,这两个年龄段的女性学员多处于所在家庭的核心地位,她们虽然文化基础各异、工作或有或无,却都有来自原生或核心家庭强大的经济、人力上的支撑和情感、观念上的关怀、指导,即使进入婚育时期亦没有偏离学习目标和学业规划。在这两个学习阶段,由于学业影响基本来自家庭,学业羁绊因素单一,因而她们的学习效果基本与全脱产在校学习没有明显差异,同样是处于人生学习效果的黄金时期。相比较而言,处于26—39岁、44岁以上的女性学员,学习状况明显处于迷茫状态,她们所处家庭基本都有幼年子女(或孙子女)需要照顾,家庭工作繁重,基本没有工作或收入微薄,普遍缺乏家庭的经济、时间、人力上的支持,虽然有契合自己生活实际的学习期望,但在努力坚持一段时间的学习并向家庭、教师寻求学业帮助后可能会最终放弃。

“唐小果!我终于找到你了!”突然,那糖龙摇了摇脑袋,缓缓说道。那声音听起来就像嘴里含着黏稠的糖水,一点都不威武。

通过女性学员在成人教育中显现出的年龄阶段差异,我们不难发现,成人学习中女性学员遭遇的学业障碍,并非主要来自学校方面(比如学校提供的教育设计不能总是契合她们的教育预期)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是更多来自其家庭和自身性别认知的局限。家庭及个体性别认知形成的学业障碍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1.家庭观念是否认同、支持学业

成人业余学习中,影响女性学员学习意愿和学业持续的因素基本来自家庭,比如家庭人力上的支持是否充裕、观念上是否重视和理解、经济上是否富足、时间上是否便利、能力与经验上是否能够给予学业指导、是否有来自情感上的慰藉和支持等。可以如此认为,女性学员的精神和情感寄托基本专注于家庭,这一点直接传达和表现到她们的学习意愿和学业坚持上,家庭对她们在成人教育当中的角色认知和预期是其学业持续的动力和基础。

2.学员个体的性别认知和社会表达

从周家庄古村东北部开始,有一条宽约2m的驿道穿村而过,这条驿道至晚修建于隋唐时期[9],东起晋阳古城,西接古交地区,对山西省东西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及晋阳古城西侧风峪沟内的军事部署具有重要的作用。风峪沟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名为沙河,经过晋阳古城向东流入汾河,因其经常爆发洪水,在沟口筑有沙堰[10]。

二、成人教育中女性学员的社会性别认知

3.中央政府对贫困地区健康扶贫财政支持由模糊到清晰。除承担国家免疫,重大传染病防治等投入责任外,还需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筹资方面承担起更多责任,使更多的卫生资源转移到贫困地区,以缩小地区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和健康差距,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有效实现。为此,借鉴国外经验,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加以明确,一是明确中央财政针对收入较低贫困居民而设立的专门医疗救助投入比例;二是明确中央财政针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比例;三是明确医疗救助支出占GDP的合理比重。

成年人对于男、女两性的自然性别即生理性别认知大多并无歧义,但对于建立在生理性别基础之上的社会性别认知则表现出巨大差异。男女两性所表现出的社会性别是在社会制度和文化观念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其特性可以通过政治引导和文化宣传的方式进行影响和重构,这就为国家、社会、教育机构等在社会个体的社会性别认知和发展中施加某种影响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比如对成人教育中女性学员的社会性别认知和表达进行有效的诠释并加以引导。

1.成人学习中女性学员的社会性别表达

(3)女性学员认可生理性别的弱势,因而难以逃脱自我的藩篱。女性学员长期以来由于生理性别形成的弱势心理,往往让她们不敢奢求过多难以企及的东西,比如在成年阶段继续接受教育;同时很多过早脱离国民教育之外的女性,也根本无力了解接受教育对于她们自身发展的意义,正是女性自身固有的这种听天由命的性别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她们的学业进程。

(1)以家庭建设为本位的社会性别认知。教育既然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功能,就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但在社会传统和现实生活中,女性承担教养幼子、照顾老弱的任务仍被视为天经地义,家庭建设仍被视为女性无法逃避的终身职业。正由于此,成人教育中的女性更不容置疑地被裹挟于这种认知困境中,使她们自愿放弃自身发展和完善的机会,这些可以从课程的选择和学业的安排上一窥究竟:首先在课程选择上,她们更倾向于易于获得工作机会和经验、利于家庭建设的课程设置,比如在会计专业学习中,她们期待通过学习获得一份家庭附近的工作;其次在学习时间安排上,即便没有对学习前景的不信任,她们也会将学业置于养老育幼、洒扫庭除这些家务之后,她们的学习豪情永远是家庭建设中微乎其微、可有可无的一小部分,绝无可能如义务教育阶段学业那般成为家庭的中心工作。以家庭为主、不影响家庭成为女性学员信守的基本原则和第一认知,成人学习中大多数流失的女性学员基本一致的原因即家务繁重和家庭不愿支持,而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女性学员,她们的学习也从未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和既定家庭计划,对家庭的既定发展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以家庭为重、学业不影响家庭成为女性学员参与成人学习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婚育行为之前还是之后,女性的学习动机无不指向家庭建设,利于家庭成为绝大多数女性参加成人学习的目标期许和价值归宿,因而女性学员的学习认知可以被直接视作家庭教育理念的认知和延伸。

当代女性在成人学习中的社会性别认知和表达,在很大程度上仍受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传统观念的影响,投射到成人学习中不可避免会与繁重学业形成巨大的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专业认知差异、婚育行为中断学业、放大年龄影响等方面,女性固有的这种社会性别认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她们的学业发展。

(3)以就业创业为中心的社会性别认知。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理念是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因而由知识传授向创造力培养转变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潮流,因为人的创造力才是进行创新的不竭资源。强调创造、创新理念的现代教育,是以启发性教学为主,来引导、培养学员的学习、思维能力的。但成人学习中的女性,关注重心却往往是教育内容的实用性,能否借此得以就业、创业才是她们参与成人教育的最初动力,所以说就业、创业教育才是她们对成人教育的首要认知和价值期待,因为就业毕竟是她们获得经济收入、解决家庭生计最有效的途径,更是她们融入社会、体现个人价值和人格尊严、获得家庭和社会认同的主要途径。因而教育规划中枯燥无用和不切实际的学习内容、枯燥晦涩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内容,多受到她们的抵制和忽视,当技能方面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时,她们也希望教师能够进行浅显易懂、提纲挈领的讲解。

(4)以个性发展为主导的社会性别认知。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理念,是在尊重个性、正视差异的基础上,来鼓励和张扬个性的发展,它包容的是学员发展方向的差异,而成人教育中女性学员所追求的个性化服务,却是基于各自的条件、年龄、环境差异所主张的个性化学习体系和教师服务。成人教育中每个学员的学习境况完全不同,她们希望有一个能够契合她们个人学习能力、年龄、家庭环境、学习环境的学业培养计划,并希望学校提供学习期间的个性化教学辅导。目前大多数成人学校青睐的网络授课,对她们薄弱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已形成严重的挑战,因而她们认可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教育设计能够有效弥补她们学习能力、学习条件方面的不足。成人学员普遍相信智力、记忆力等都会随着年龄增大、环境不良而大幅衰减,如果由校方专业人员为其提供个性学习规划,相信这些顾虑和障碍都将迎刃而解,因为专业人员提供的个性化培养方案,毕竟是在综合学员个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的,专业人员会尽量规避学员的不利因素,比如会根据文化基础、婚育、就业等进行适时调整,使她们在成人教育中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这种个性化的教育诉求和认知,不仅会给女性学员学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更会让她们对学习能力产生信心和全新的理解。

(5)以多样化学习为辅助的社会性别认知。现代教育进入了一个日新月异、多样化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学习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诉求,这一点在成人教育中女性学员身上体现得尤为突出。她们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现实又矛盾,一方面根据自己及家庭的学业定位,选择实用性较强的技能性专业和课程;另一方面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对个人素养和家庭建设相关的美学、服装、家庭、卫生、育儿、医药、花草养护等方面的知识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尽管这些知识和技能短时期内难以帮助她们带动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甚至在时间方面有时会影响她们本专业课程的学习。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在不影响家庭、工作的情况下,女性学员对各种知识的倾向和涉猎,反映出她们多元化学习的热情和诉求,映射出她们对自身建设和发展的本能存在和自我要求,她们只是出于缓解经济压力的考虑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技能掌握上,总之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她们在成人学习中向往的目标和价值导向。因为美学、服装、家庭、卫生、育儿、医药等方面的知识对提高她们的自身形象建设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成人学习中女性的个人价值、个人自尊和独立人格会得到更充分的激发和释放。

2.成人女性学员社会性别认知的成因

女性学员在成人学习中以家庭为本、以技能为重、以创业为主、以个性发展为主导、以多元化发展为辅助的社会性别认知和角色认同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她们社会性别认知形成的力量究竟来自何方,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女性学员的社会性别认知,在宏观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国家经济实力、政治状况、民族心理、社会文化水平和人口素质等因素的制约,但更多影响则与微观背景下她们的家庭背景、个人情况等息息相关。具体讲,影响其认知形成的力量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一是原生家庭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家庭父母均认可女性相夫教子、照顾家庭的社会角色定位,长期的家庭环境熏陶使女性普遍产生以家庭为重、个人服从家庭的性别认知和角色认同。二是家国同构理念的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为了实现由家庭建设保障国家建设的目标,国家对女性实行了“国家人”和“家庭人”的双重建构,认可了“男人以社会为主,女人以家庭为主”的性别分工模式[3],认为妇女作为国家人,做好家庭工作是对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最佳方式。家国同构理念对社会性别模式的构建不可避免地起到固化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作用,尽管这种模式已经融入妇女解放的时代内涵。三是社交圈子中亲朋故旧的影响,女性的基本社交圈子多为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这些人群大多不会背离女性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传统,这也成为影响她们意见抉择的关键因素和榜样作用。四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女性的感性特征使她们更易通过电视、手机、网络等大众媒体接触和认识社会,虚拟媒体中的角色形象不可避免地对女性的自我形象认知和表达形成各种影响。她们会与普通女子一样,轻易将虚拟媒介中的人物形象作为偶像效仿,并将媒体传达的性别角色观念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进而吸收到自己的性别认知和行为表达中。

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高潮把那份黑海市农民的上访材料装进了包里。早早赶到单位,高潮连自己办公室都没进,径直走进了田卓办公室。

相对于生理性别的社会性别,是指主流社会文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认知和强势表达,即对个体在社会生活、婚姻家庭、教育文化等领域所扮演角色的观念预设和固定期待,这种认知既包括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外部认知和预期,更有来自女性个体自身的认知、理解和表达。我们所从事的成人教育中,不难发现,女性学员自身的社会性别认知及认知能力,即女性在社会性别上固有的教育认知,已成为阻碍她们去接受教育远景设计的最大障碍,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才选取社会性别这一视角,分析女性学员在成人学习中的学业障碍及形成,尝试探寻解决这种认知障碍形成的路径和方法。

三、社会性别认知下的学业冲突

(2)以技能学习为重点的社会性别认知。现代教育旨在贯彻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它既要注重学员的技能培养,也要关注其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针。但成人学习中女性学员却表现出重视专业技能、漠视基础知识的执着和认知。古今中外的家庭结构中,男性始终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保障来源,比如原生家庭中的父亲和弟兄、核心家庭中的丈夫和成年的儿子[2],成人学习中的女性也不例外,她们期待通过参加成人教育学习更多的工作技能,既可以开阔她们的视野,增强她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获得一份增加经济收入的工作机会,从而改善自身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改善她们在家庭中相夫教子的传统性别角色定位。甚嚣尘上的家庭教育理论认为,家庭结构中女性角色的个人素养,往往决定着家庭生活的质量和子女教育的未来,因而深谙此道的女性群体,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提高个人素养,当然家庭也是这种努力的受益方。尽管社会认知如此,但积极投身到成人教育中的女性,对此却没有多少认知和热情,经济上的紧张可能是其执着于技能获得的主要原因,毕竟个人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1.女性学员社会性别认知的局限性

我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年龄越小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多,在婚育阶段前与男性教育没有差别。但成人教育阶段的女性学员恰恰相反,都处于婚育、照顾家庭阶段,因而其社会性别的认知局限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

(2)女性学员认可长辈的教导和经验,因而难以跨越家庭观念的羁绊。女性学员由于年龄趋近婚育阶段,因而工作机会极少,经济上难以为家庭做出贡献,也就丧失了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她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基本要依赖于家庭的主导,她们也认为家庭在这些方面的抉择是最好的安排,无论对错。

(1)女性学员认同婚育重于学业,因而难以突破传统习俗的桎梏。我国传统文化和现实实践中都倡导女性应以家庭建设为主、女性在适婚年龄才能嫁得好、女性生育是人生必修课,在这种观念的洗礼之下,成人学员学业为婚姻家庭服务即成为不争的事实[4]

成年女性人数可观,但驾驭现代社会事务的能力远远不够,加强女性的成人学习无疑将对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育主导者希望学习方式、时间均灵活的成人教育,会在改变这种状况中有所补充和突破。成人教育中,女性学员一方面认同了教育主导者的社会性别预期,积极参与到成人学习中;另一方面则基于自身及家庭的学习角色定位和教育价值期许,在认知、理解、表达自己的社会性别身份上呈现出更多的教育诉求,在认知、期待所参与的成人教育与其未来或现有生活、职业的联系方面呈现出更多不同的教育认知和坚持。

2.女性学员教育认同的矛盾性

根据成人教育过程中学员的流失、毕业数据分析,女性学员凸显的教育认知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惟实干方可书写青年担当。青年人身上所富含的拼搏精神、挑战意识、创新因子等特质,必将对国之重器施与生生不息的动力,也必将深刻地影响新时代的进程与走向。

(1)女性学员认可通过教育会带来工作利益,却又认为机会渺茫。她们一方面主动参与到成人学习中,积极享受这种学习的权利和机会,期待通过学习能够带来工作方面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她们又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实在欠缺,以自己的文化基础和水平,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许多普通高校学有所成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更何况半路出家的成教学员,对于能否学到一种养家糊口的技能,她们是持怀疑态度的,因此她们大多不敢奢望更多的职业利益,对学习能带来工作机会不抱希望,因而导致学习方面的动力不足。

(2)女性学员认可人格上应该独立,却又希望回归家庭。女性学员一方面相信教育机构学习形式的拓宽、辅导形式的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授课方式的改进会让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收获,不仅是经济上的利益,更有人格上的自立自强和自尊自爱,这一点也是她们参与学习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她们认为自己年龄已大、又是女性,生理性别和衍生出的心理障碍导致她们普遍认为自己难以适应职场纷争,自己的重心仍需回归家庭[5],这种学业认知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女性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她们的学习效果。

3.女性学员婚育行为的冲突性

女性应以家庭为重的传统观念,让大多数女性学员认为牺牲学业、服务家庭是必然选择和性别义务。女性的生育和抚育任务需要大量时间投入,与学习进程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于女性学员,学习带来的人格、经济上的独立在短时间内毕竟是水月镜花,恋爱、结婚、生育、抚育这些才是关系到她们切身利益的大事。长期以来女性向婚育方向的倾斜和牺牲,不仅被视为女性的家庭义务,更被视为社会美德,逆势而为必然难逃世俗的舆论和压力。婚育任务必然要投入时间,而女性又必须在学业的黄金时期考虑婚育问题,否则就难以逃脱世俗的偏见与压力,这种基本趋同于生理性别的社会性别认知投射到成人教育中,便表现为婚育行为中断学业。因此,成人学习中女性学员由于婚育行为导致的学业流失便成为长期的客观存在。

中华民族千年的父权文化和家国同构的性别建构,在我们头脑中形成顽固的家庭分工意识,即女性理应和生育、养育后代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家庭分工让女性价值被严重低估,女性的社会性别身份也被严重模糊。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探讨一些教育形式的改革,比如终身学制、个性化助学模式等,以有效地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和蔓延,来帮助女性学员克服成人学业中的这些性别障碍;同时更要让她们自己意识到造成自身学业艰难的原因,除了学业本身的艰巨性以外,更多障碍来自她们在自身性别认知方面的狭隘和偏见。唯此,女性学员才能在成人学习中跨越性别冲突带来的学业障碍。

4.在配制五水硫酸铜水溶液的过程中,不宜用金属容器,最好用塑料盆或塑料桶,在偏碱性饮水的地区,需要往配制出的五水硫酸铜水溶液中缓慢滴入食用醋,并充分搅拌,直到溶液变为澄清为止(防止絮状沉淀)。

参考文献:

[1]王爱新,汪琦.浅谈女性成人学员的学习优势[J].妇女学苑,1997(2):38-39+14.

[2]鲍静.中国传统社会中性别模式的构建与认知[J].中国行政管理,2007(3):83-86.

[3]蒋永萍.“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国家与妇女[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1):1-6.

[4]李璇.是解放还是枷锁——“学得好不如嫁得好”之学理解释[J].研究生法学,2008(3):24-36.

[5]尤红.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M].合肥:合肥工业出版社,2016:132-140.

Gender Recognition and Learning Conflicts in Adult Learning

LIU Fu-xia
(Hebei Radio & TV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80, China)

Abstract: Family-oriented social gender recognition for female students in adult learning has formed huge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with their heavy academics. Female students are constantly losing education due to gender cognition limitations, educational recognition differences, marriage and nursing children behaviors. The concept of parents,home and state isomorphism, social circles, and virtual media have become the main force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their gender recognition.

Key words: adult learning; women students; social gender; gender recognition

中图分类号: G7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9X(2019)05-0091-05

收稿日期: 2019-08-09

作者简介: 刘福霞(1971-),女,河北乐亭人,法学硕士,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西方司法制度、成人教育研究。

标签:;  ;  ;  ;  ;  

成人学习中的性别认知与学业冲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