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肢痛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论文_丁艳

18例肢痛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论文_丁艳

湖南省湘乡市人民医院 411400

摘要:本次研究中将18例肢痛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包含9例男性患者与9例女性患者,患者发病时间为21~53岁,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6.6±11.3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单支或偏侧肢体出现疼痛,并且患者的肘关节与膝关节都出现发作性疼痛,经脑电图检查发现改变明显,其中包括轻度异常患者11例,中度异常患者5例,重度异常患者3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后15天至一个月内其症状缓解,患者的肢痛性癫痫脑电图异常率较高,患者接受抗癫痫具有良好的效果,而脑电图检查则可作为这种病症的诊断主要依据。

关键词:综合护理;2型糖尿病;血糖;并发症

肢痛性癫痫属于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癫痫类型,这种病症发病形势较为特殊,并且在临床上未见明显的客观指标,很容易被误诊为风湿痛及并应与其他癫痫同样与患者大脑异常放电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在发病后,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四肢游走型疼痛为主,但疼痛发生较为突然,并且终止也十分突然。主要以短阵性电击样疼痛为主,发作频繁。这种病症在发病时其症状仅限于四肢,并且不存在躯干,患者在发病时往往意识清醒。这种病症发生与患者的个体因素和外界因素均有一定的关系。本次研究中,本次研究中将18例肢痛性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进行报导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将18例肢痛性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中包含9例男性患者与9例女性患者,患者发病时间为21~53岁,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6.6±11.3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单支或偏侧肢体出现疼痛,并且患者的肘关节与膝关节都出现发作性疼痛,经脑电图检查发现改变明显,其中包括轻度异常患者21例,中度异常患者11例,重度异常患者4例所有患者均有认知正常功能,能够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对比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数据信息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在发病时主要以突发性肢体疼痛为主,所有患者中有6例患者疼痛剧烈在发痛,使其面色苍白,表情痛苦,甚至出现焦虑和拍打肢体的状况。其余12例患者疼痛则可忍耐,但12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发病时存在肢体麻木乏力和口角流涎的状况。所有患者的疼痛均为正方形疼痛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患者在发病时期疼痛与夜晚和白天均有发病率。

1.3 疼痛部位

所有患者中其双上肢疼痛为6例、双下肢疼痛为4例、单一下肢疼痛为4例、上下肢疼痛为5例。

1.4 检查状况

所有患者具有正常发育并且营养状况与智力状况,正常患者四肢能够进行正常活动,未见局部红肿或压痛状况。所有患者经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头颅正侧位片正常,x光检查正常,排除患者存在骨关节病变。

1.5 脑电图检查

所有患者经脑电图检查后均确认为肢痛性癫痫,确诊率为100.00%。所有患者中重度异常为5例,中度异常为8例,轻度异常为6例;患者在发生脑波异常后,主要表现为尖慢综合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一场脑电波主要发生于患者的额叶、中央顶区、顶枕区、枕区、颞区,部分患者存在大脑各区域出现癫痫性放电。

1.6 治疗方式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接受止痛类药物治疗后,无效经脑电图多次检查后,确认患者为癫痫疾病并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后期症状均得到控制。

2 讨论

肢痛性癫痫是感觉性癫痫的一种类型,这种癫痫发生后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以肢体麻木、发热感和触电感为主,在目前临床上较为少见,这种病症在所有癫痫发生率的1%左右。在对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时,发现患者脑电图异常距离发作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在本次研究中的18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在距癫痫发作后5~7天进行脑电图描记,均未发现异常后,经多次检查后才确认为之痛性癫痫,并且所有多次检查患者均在临床发作后当天或第2天进行脑电图检查,可见其异常状况。所以想要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多次脑电图检查,并且在检查时其检查时间应当距离发作时间更短,尽可能保持在两天内检查,这样才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

由于肢痛患者在进行主诉时,其主诉特征与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较为相似,所以医师在对患者的主诉进行了解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并结合脑电图检查,才能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症状况。

而肢痛性癫痫患者在发病时往往肢体疼痛状况突然,并且消失时也十分迅速,患者在发病间歇期不会出现任何不适,具有较为典型的反复发作特征,患者在发病时其关节状况良好,不会出现红肿或热痛的状况与天气变化未见明显联系。经体格检查,患者未见任何阳性体征,经实验室检查患者状况良好。患者具有明显脑电图异常状况,尤其是痫性放电患者应用止痛类药物治疗未见任何效果,而采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获得显著疗效。

肢痛性癫痫在近年来文献中缺乏报道,患者的病变部位主要以大脑顶叶和额顶叶等部位为主。究其原因,多是由于放电部位不仅受累于皮层代表区以及边缘系统,也可涉及患者,下丘脑甚至会辐射到患者的网状结构系统,因此异常脑电图能够明确患者的癫痫状况。

肢痛型癫痫的发病几率在目前临床上还未形成完全准确的定论,但其中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发生肢体疼痛主要是患者大脑中央的后回神经元发生异常放电,这种放电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部位的肢体疼痛,而不同部位的肢体疼痛也说明患者对应脑部区域出现病变部位也有部分人员认为丘脑下部异常放电也会导致肢体性癫痫发生,所以在进行实际并证明确实还需要根据脑电图诊断以及患者病症表现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覃州莲,李国伟,黄殷.奥卡西平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OL].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05):123-125

[2]恽鸿博,滕晓鹏,杨丽荣.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血清miR-146a表达与脑电图严重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J].河北医药,2019,41(10):1478-1481.

[3]董家丰,韩亚州.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10):1499-1501.

[4]徐连营,李庆全.左乙拉西坦联合卡马西平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9,37(03):233-235.

[5]辛家厚,王春林,偶继君,俞明明,汪青松.AEEG结合SWI对癫痫首发脑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和临床特点分析[J/OL].重庆医学:1-12

论文作者:丁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18例肢痛性癫痫的临床与脑电图分析论文_丁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