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诊断肝癌的意义对照分析论文_邓清文

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诊断肝癌的意义对照分析论文_邓清文

邓清文

耒阳市人民医院 湖南耒阳 421800

【摘 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经手术证实的肝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将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与手术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由数据可知,多层螺旋CT 技术诊断准确度为90.00%(54/60),MR技术诊断准确度为70.00%(42/60),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度明显优于MR诊断准确度(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患者的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技术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R诊断;肝癌;比较

肝癌是指肝细胞或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肝癌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1]。多层螺旋CT的应用对于肝癌确诊具有重要意义,使肝占位置病变的检查大大增加,可以清楚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作出定位、定性、明确大小、术后复发等明确诊断[2]。疾病的早期诊断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其影像诊断表现不明显,易与其他肝细胞癌相混淆,误诊率较高。为降低疾病的误诊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特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对我院肝癌患者进行研究,以供临床参考,具体内容见下文。

1 基线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我院影像学资料诊断肝癌患者60例,经手术或穿刺后送检证实,确认为肝癌患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30例,年龄为(57-73)岁,平均年龄为(65.25±1.50)岁。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腹肿痛、消瘦、乏力等;经患者同意后进行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

排除标准:既往有良、恶性肝脏肿瘤患者;肝脏出现占位病变患者。

1.2 方法

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检查前患者屏住呼吸,取仰卧位,采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先在足部进行扫描,后平扫肝脏,以最大层面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毫安,层厚为5mm,扫描矩阵设置为136×256,患者取仰卧位,注射碘海醇1.50ml/kg作对比剂,先行序列扫描,后行动态扫描。

MR诊断方法:患者在上腹进行扫描,扫描参数设置层厚设置为5mm,间隔2mm,采用回波序列横断面成像TR112.00ms,扫描前使用磁显葡胺作为造影剂0.2ml/kg,进行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2.51-3.5ml/s。

1.3观察项目

比较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的诊断结果。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结束之后,对所有经手术证实的肝癌患者的观察指标情况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对比准确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若存在P>0.05时,则表示两种诊断方法之间,对比准确度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数据可知,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度为90.00%(54/60),MR诊断准确度为70.00%(42/60)。

由此可知,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度明显优于MR诊断准确度(P<0.0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多层螺旋CT与MR诊断结果比较

检查方法 例数(n)准确例数(n)准确度(%)

多层螺旋CT 60 54 90.00*

MR 60 42 70.00

注:*与MR相比较(P<0.05)。

3 讨论

肝癌主要是在肝硬化结节的基础上经多级复杂的分化而形成的,在临床上的诊断难度较大,早期发现率较低。肝癌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主要危险因素是血清甲胎蛋白持续增高,以往临床上常采用X射线进行诊断,但是由于其放射学、病理学等因素的影响,人体内部分器官对X线的吸收能力较差,导致前后重叠的组织病变很难观测到,有研究表明,只有30%的患者诊断呈阴性,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临床上没有得到较大的开展。随着临床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层螺旋CT及MR诊断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两种诊断技术主要通过比较正常肝脏与病变组织的形态、大小、密度差等,从而做出诊断[4]。

随着MSCT检查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完善,MSCT在肝癌诊治中占据重要地位,极大提高了扫描速度和图像后处理功能,能快捷地完成肝脏的(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动态扫描及癌灶和血管的三维重建,有助于癌灶的准确定位,判断癌灶与邻近肝动脉、门静脉和其他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了解肿瘤血供与癌变肝组织之间的境界是否清晰,肿瘤薄膜是否完整等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评估肿瘤的生长方式,为选择治疗方案做好预测预后工作[3]。

MR诊断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特点,只需经过一次扫描就可获得图像,能够清楚的显示肿瘤及周围组织结构变化情况,但是由于在诊断过程中,由于其钙化显示不佳,图像显示重叠部位较复杂,不易清楚的观察其病变情况[5]。与MR诊断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由于其具有多层扫描结构,可有效的缩短病变位置的扫描时间,分辨率较高,减少误诊的发生;通过任意选择层厚进行影像学分析,不仅可以成功的显示肝脏的重叠阴影部位及微小病变,通过增加碘海醇作对比剂,还可以清楚的反映出血流、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血供特点,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6]。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可知,多层螺旋CT 技术诊断准确度为90.00%(54/60),MR技术诊断准确度为70.00%(42/60),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度明显优于MR诊断准确度(P<0.05)。

综上情况可知,多层螺旋CT诊断肝癌患者的价值更高,值得在临床诊断技术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虎,秦东京,曹新山等.弥散加权成像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检测的比较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20-1723.

[2]陈文军,程明,王恩峰等.MSCT多时相薄层扫描诊断微小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0,8(2):28-30.

[3]程洪岗.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对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279-280.

[4]陆健,张学琴,王霄英等.梯度回波同、反相位成像联合动态增强MR技术在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小肝癌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2):241-245.

[5]黄泽光,谢长浓,吴永峻等.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4):701-704.

[6]宋吉慧,于德新,方娟娟等.甲胎蛋白靶向USPIO分子探针在肝癌特异性磁共振成像中的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8):618-622.

论文作者:邓清文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5

标签:;  ;  ;  ;  ;  ;  ;  ;  

多层螺旋CT和MR检查诊断肝癌的意义对照分析论文_邓清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