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社区与现代社会公共治理--以“捉迷藏”事件调查委员会成立为例_政治参与论文

虚拟社区与现代社会公共治理--以“捉迷藏”事件调查委员会成立为例_政治参与论文

虚拟社区与现代社会的公共治理——以“躲猫猫”事件成立调查委员会分析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虚拟社区论文,为例论文,现代社会论文,委员会论文,事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2(2009)03-0089-08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当下网络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技术展现的工具性旨趣初衷,已经为使用者建构了一个“五色”、“五音”俱在的别样的空间。以网络空间为基础的虚拟社区,也正逐渐成为舒茨所言“生活世界”的一种“展示着一种既新鲜又使人不觉陌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网络”。

虚拟社区指的是借助网络建构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平台。通常指我们所说的bbs、聊天室、论坛,以及适应各种不同群体而设立的类似的信息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在该平台上人们可以就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发表不同意见。《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目前网络社区中的论坛/BBS使用率为30.7%,用户规模达到9,100万人,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九,已经跻身十大网络应用之列。总体上,虚拟社区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网络技术所建构的虚拟社区,在深刻影响着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思想意识、交往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的进程和发展。美国学者霍华德·莱茵歌德在谈及“虚拟社区”的影响时说:“网络虚拟社区不仅仅是互联网改变人类结社方式的一种表现,而且这种表现中也包含着人类进一步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一、虚拟社区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1993年,瑞格尔德将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定义为“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Markus根据社区活动内容将虚拟社区分为社会型社区、专业型和商业型三类。其中社会型社区包括围绕信息、兴趣、爱好交流类的以及社会问题讨论的虚拟社区。在社会型的虚拟社区中,如天涯社区的天涯杂谈、Tom社区的时事茶坊、西陆论坛的疯狂杂谈、华声论坛的辣眼时评等公共版块聚集了数量庞大的网民。随着讨论社区的日益壮大,虚拟社区组织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

随着虚拟社区影响力的增大,其功能已不仅仅局限在网络范围内。有的虚拟社区组织,俨然成为了社会问题的“曝光台”;有的虚拟社区,面对相同问题的成员同舟共济、互相帮助;有的虚拟社区,集合群力行慈善之举。如2007年5月,厦门的小鱼论坛曝光厦门市海沧PX项目对厦门的影响及危害,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强大的舆论压力最终促使项目的终止。在6月黑窑事件中,大河网论坛发起了一场“蓝丝带”活动,以期帮助失踪人员及引起人们对事件的关注。在虚拟社区的自我管理和社会各方的有效引导下,这些虚拟社区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应该说,虚拟社区对社会的关注是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所在。以西陆为例,西陆在选文章时注重社会影响,充分发挥其媒介的宣传作用,关注弱势群体,聚焦社会热点,广开言论,在争议中寻求真理,引导人们对社会对自身的积极思考。事实上有许多虚拟社区都把对人类自身的关注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因此而取得社会舆论普遍的认同,在为社会个人开辟一个全新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的存在找到了立足的支点。虚拟社区自身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存在,必然导致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从目前来看,虚拟社区在“周老虎”事件、“天价烟”事件中展现的网络监督作用已相对成熟。而在最近的“躲猫猫”事件中,虚拟社区不仅仅局限于在虚拟空间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作为社会治理主体之一,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去。这虽然只是个案,但结合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众多网民行为,我们认为其中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并预示着今后虚拟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向。

二、“躲猫猫”事件中调查委员会成立和运作的回顾

2009年1月28日,李荞明因涉嫌盗伐林木,被刑拘于晋宁县看守所。2月12日,李荞明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警方通报是李荞民在与同监舍人员玩“躲猫猫”的游戏时头部受到了重伤而死。

此事通过媒体和网络的传播迅速被广大民众所关注。在天涯论坛上,一位署名为“COCO研”的网友以《今天你躲猫猫了么?云南男子看守所身亡,民警称其玩“躲猫猫”撞到墙》为题转载了这新闻。各论坛中的躲猫猫吧、天涯杂谈、你说话吧、人民公社、西陆新锐解读等版块对此事件进行了大量讨论,对云南官方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此事件在各网络论坛上议论纷纷,“躲猫猫”一词迅速流行,并迅速引发成影响巨大的公共事件。

为了有效治理“躲猫猫”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云南省委宣传部发布公告,征集网民参与调查“躲猫猫”事件真相。2月19号,由生活新报网—“昆滇E吧”版主、天涯社区—天涯云南版版主、昆明信息港的编辑、中文论坛网友等8名虚拟社区的代表组成了“躲猫猫”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20日上午,调查团的成员会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媒体代表前往事发看守所调查。调查团在详细查看了一些文字资料,并询问了相关人员后离开看守所。20日下午4点,调查团返回昆明撰写调查报告,并即日凌晨将报告正式发布于网上。27日下午,云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调查结果通报:李荞明系看守所内牢头狱霸以玩游戏为名,殴打致死。自此,“躲猫猫”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得到了较好的平息。

对于“躲猫猫”事件中成立的真相调查委员会,民众对其褒贬不一。尽管存在对调查结果的各种质疑,但作为公共信任危机治理的主体之一,调查委员会在整个公共事件的处理和平息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由“昆滇E吧”、天涯云南版、昆明信息港、中文论坛等虚拟社区的代表组成委员会参与真相的调查,意味着虚拟社区首次对现代公共治理的介入。虚拟社区的代表走向现实政治,与官方合作化解公共事件,展现了当前网络政治的一个新趋势:网络政治参与逐渐由非组织性向组织性方向转化,由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的迈进。这也预示着虚拟社区在未来的公共治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云南省的作法,最大的价值就在于探索了如何让人民有秩序地参与国家管理的新途径”。

三、虚拟社区对现代社会公共治理的介入

20世纪后半期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出现,利益格局逐步趋向多元化,社会公共领域逐步形成,而人们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难以有效适应这种条件下的社会治理需要。因此,要解决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国家的管理者就必须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寻求新的解决方式。这种需求直接导致了“治理”的产生。

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之家》的研究报告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互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因此,现代公共治理是一个多渠道,多元主体的参与过程,而不是仅仅靠政府这一唯一治理主体去完成治理公共行政过程。

(一)虚拟社区对公共治理的参与,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治理主体的范围,有利于探索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在社会的治理过程中,政府不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各种机构或组织只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就都可能成为在各个不同层面上的社会治理主体。当前,由于中国民间组织发育的不健全以及民间组织成长的环境不完善,民间组织作为公民政治参与重要渠道的作用也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而虚拟社区可以将大量网民聚集在自己的旗下,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大量的政治信息,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充当起社会治理的主体。

虚拟社区作为一种基于网络发展起来的新型组织形态,是以网络为交流媒介和载体,由特定成员以特定的目的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在虚拟社区中,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有特定的参与群体,有管理组织、监督规则执行情况的管理员,有成员违反社区规则的惩罚机制,有对于惩罚不满的逐层投诉机制。此外,虚拟社区的内部则具有完整的规则和规章体系。以天涯社区为例,天涯社区设定“由社区主管、社区管理员、社区编辑和斑竹组成的梯级管理体系”。而普通网民则被划分为新手上路、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这4个级别,拥有不同的权限。社区基本法设定了一个梯级管理体系,管理者和网民都被纳入一个“固定的职务等级制度和权力金字塔的分布模式中,”这样,天涯社区的管理权和使用权被自上而下的分配到不同等级的网民中,组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组织体系。因此,虚拟组织在组织层面上,与现实中的其他组织形式,存在相似的组织特征。

虚拟社区的组织特性及其附带的社会功能,使之具有成为社会治理主体的可能性。当某一特定的社会话题进入虚拟社区的核心讨论区域,虚拟社区通过规则的运行谋求网民一致的意见,组织对社会政治生活有序的政治参与,并最终可以影响到社会治理的进程。虚拟社区作为力量对公共治理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参与治理主体的范围,并有可能引发一场公共治理途径的巨大变革。

(二)虚拟社区在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分析

1.虚拟社区具有民意的社会整合功能

虚拟社区通过板块讨论,动员更多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参与其中的讨论和关注,并可以整合民众对某社会问题的意见。虚拟社区在民意的整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虚拟社区组织形式的非空间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网络提供了便捷、快速的信息传播技术,使得远隔千里的人们可以在瞬间实现互动,这种互动速度的加快将拓展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有助于各种观念和看法的交流和统一。虚拟社区空间结构的跨地域性把庞大的社会体系打散,在网络范围内重塑人群,让人们按其兴趣、需要、价值观念、文化等,“自发地”形成大大小小的虚拟组织,从而实现民意的集中。其次,虚拟社区功能与结构的独特性有利于将民意整合为有序的民众表达。虚拟社区的成员是依据“网缘”这种高度自由的投票表决机制相互联结,其结构上表现为块状。同时,虚拟社区在其功能结构上着重表现为专业性。虚拟社区成员依据不同的志向、兴趣和爱好,归属于不同的社区。“网民”本是抽象而模糊的群体,身份隐匿而数量庞大,由此每个网民“实话实说、毫无顾忌”,这样无数个这样的声音构成了整个网络公共空间繁杂而又喧闹的氛围。虚拟社区通过网络的技术,将全国范围内分散的网民聚集在同一个公共空间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虚拟社区开发出来的块状结构和专业化特征,在社会规则的约束下,可以对民意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梳理。

2.虚拟社区自身的结构和规则可以使政治参与有序化

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在网络世界中,有序的网民政治参与才能真正起到影响政府决策的作用。充分利用虚拟社区提供的参与管道,使个体参与向群体参与靠拢,使碎片化参与向整体化参与转变,使自发性参与向组织性参与提升,才能将网民政治参与纳入有序治理的轨道。

虚拟社区自身的组织和管理功能可以创造有序化的政治参与途径。在虚拟社区内部,则存在着现实社区规则的翻版,如天涯虚拟社区的规则包括ID管理制度、社区删帖标准、管理员管理规定、版主管理规定、版主申请管理规定、特邀版主申请管理规定、社区管理人员津贴及版块基金管理办法和《社区基本法》,这是全社区层面的规则。因此,虚拟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是通过社区成员的自治来实现的。社区成员的自治表现在:设计社区的主题、充实社区的内容、共同制定社区的规则并严格地遵守规则、履行相应的义务、承担相应的责任等。虚拟社区具备完整的自治能力,通过内在规则的正常运行,可以对所属社区网民的发言进行过滤和筛选,排除恶意攻击性语言的干扰,这有利于网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化。

3.虚拟社区提供公共治理中治理者与公众互动的重要通道

虚拟社区,这个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正在迅速发展,已经延伸到现实政治实践中。在现实政治生活中,虚拟社区已经悄然成为了治理者与公众互动的重要通道,并自觉承担起了网络舆论监督功能。就国内而言,为实现与公众更直接的政治沟通,一些国家政治领导人也通过虚拟社区和网名进行了直接的交流。2008年6月20日上午,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成为胡锦涛总书记同社区网友在线交流的通道。胡锦涛总书记认为“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也是一个重要的渠道。”2009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政府网论坛和新华网论坛成为了温家宝总理与网友直接沟通的平台,总理认为:“想和网友交流是我期盼已久的,我觉得这种交流能使我看到网友的意见和要求,网友也知道政府的政策。利用现代网络与群众进行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政府官员借助虚拟社区这一通道与民众进行直接接触和交流,已经成为一个极受社会关注的事实。

通过虚拟社区这一交流平台,从技术上解决了普通社会公众参与权、表达权的问题,开启了普通公民有序参政的新道路,最终有利于我们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而对于政府来说,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是政府官员与网民直接交流有效性的保障,可以切实解决社会生活中某些问题,尤其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

4.虚拟社区可以形成权威达成并组织现实行动

虚拟社区能否实现某种程度的权威达成是其能否走向现实政治活动的关键因素。权威问题或合法性问题是指某种一致性的达成问题。虚拟社会的权威或一致性在于对沟通意义的共识。虚拟社区可以通过张贴讨论和投票达成社会意见的一致性,并根据日常积累的信任机制推选出网民代表组成行动小组。网民可以在社区中关于某一社会问题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如提建议、讨论、提问等,对其进行充分的辩论和阐述。同时网民在社区也可以就某一问题组织发起投票,从而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意调查。用户在虚拟社区的交互中体现的可靠性、诚信度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形成社区的信任机制。虚拟社区可以依靠自身的信任体系,通过讨论和投票的方式实现权威一致的达成,从而形成动员和组织进入现实政治的实践。

在2004年的张惠妹杭州事件中,网民通过虚拟社区自发组织起一场抵制活动,最终使该艺员在杭州的宣传活动临时取消。网民“zapu”在浙江小熊论坛上首先提出组织抗议活动的建议,并得到广大网民的响应与支持。通过推选,“zapu”以组织者的身份承担起此次活动的组织任务。在活动过程中,组织者在虚拟社区内部形成了事先约定,构成了类似于组织规则或章程的共识,并对破坏组织规则的行为进行了正确的处理,较好的完成了事先预定的活动目标。作为虚拟社区通过达成权威一致走向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虚拟社区完全具有政治组织和实践能力。可以想象在未来出现的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通过报名随机抽取的方式或通过推选的方式来遴选虚拟社区的代表,组织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形态参与社会治理这将是公民社会建设的切实进步。

四、虚拟社区参与现代公共治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我们也不能不看到目前虚拟社区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也有其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对国家政治领域的介入,如应如何规范虚拟社区的政治言论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一)虚拟社区需要自身的治理

虚拟社区的形成具有偶然性与短暂性,社区的成员不确定,成员的行为也没有统一的规范。而虚拟社区组织参与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虚拟组织中的成员不是以社会生活中的真实身份,而是以虚拟的网络身份参与到组织中的。这种匿名性容易导致虚拟社区的混沌状态。这种混沌状态容纳了太多的东西甚至是藏污纳垢。事实上,虚拟社区已经出现了诸如黑客、色情、反动等不良现象。同时网民以群内同质化、群际异质化的特点聚集,志同道合的网民群体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网民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网上通过交往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这些群体极化现象会对企业、机构乃至公众人物都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虚拟社区往往缺乏社会伦理和公共道德的约束,加之某些成员素质的良莠不齐,容易导致虚拟社区言行缺乏审慎和理性,对虚拟社区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进一步完善虚拟社区的治理模式,形成一整套适用于虚拟社区自身治理的机制,这对有效实现化解与规避虚拟组织自身缺陷造成的恶性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该说注册实名制是对这种虚拟社区规范与特征魅力的重塑。实名制的实施对匿名性做出了一种适度的良性抵制,但并未消灭网络论坛的魅力特征,因此实名制是对虚拟社区的良性重塑的可选途径之一。

(二)启动虚拟社区参与社会治理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

虚拟社区能否以治理主体的地位进入社会治理领域,一方面取决于社区自身是否具备主体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其主体身份的确立。作为网络世界的新生事物,虚拟社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才能获得相应资格进入社会治理的体系中。在“躲猫猫”事件中,云南官方对调查委员会的认可和支持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云南官方尊重网民的意见,承认调查委员会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出现,承认了虚拟组织在事件中的合法地位,从而开启了虚拟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先河。这是也是网民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与官方合作化解社会危机的首次尝试。

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是否给予基于虚拟社区形成的组织相对独立的地位,是否积极引导虚拟社区有效参与政治实践,这都取决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与否。但从调查委员会的成立来看,无论这个临时性的民间组织的调查结果如何,其本身的意义远远大于调查的成果。某种程度上,它会成为一个被引用的先例,成为一个具有示范性的提醒,每当真相变得扑朔迷离,每当某些官方结论不被接受,独立方面参与调查就会成为一个呼吁,一种要求,拒绝独立方面参与调查将会显得缺乏理由。是否以此为契机,顺应网民要求,开启虚拟社区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通道是当今政府需要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虚拟社区参与公共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瓶颈

“躲猫猫”事件中成立的调查委员会受到了诸多法律学者的质疑。但由地方宣传部门组织的网民调查委员会是否合法?这样的调查是否越位?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权限及权利在我国法律有何界定?尽管从法理角度来讲,调查委员会的成立和运作,是公众获得知情权的行使。但在我国尚没有具体法律涉及对其的相关规定。

对于虚拟社区走向“前台”遭遇的各种问题,凸显的是法律缺位的现实困境。网民参政议政、实现舆论监督,并参与到社会治理的进程中,这还是政治生活中的新生现象,在现实中并没有任何配套的成熟法律机制。在没有法律定位的情况下,虚拟社区的政治参与缺乏一定的法理依据。因此网民代表公众行使知情权、参与监督,遭遇法律限制、网友质疑的尴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必然的。

在当下的中国,当发生引起公众广泛质疑的事件后,缺少一种能够迅速恢复公众信心、并得到公众信任的调查机制。这无疑是制度设计的缺失,构建独立调查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日益凸显。通过独立调查机制等制度的创新,在法律上赋予网络组织的合法地位及其在权限和范围,有利于缓解虚拟社区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法律瓶颈。

虚拟社区不仅是一种与现行社区并存的新的社区存在形式,而且它源于现实,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作为信息时代的新事情,虚拟社区自身具备的组织特点和社会功能必然导致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目前来讲,虚拟社区参与现实政治活动在目前尚处于萌芽状态,并没有形成成熟的参与渠道,这也意味虚拟社区参与社会治理还任重道远。但是同样我们可以预见到,虚拟社区在未来社会治理途径和模式的拓展上将起不可忽视的作用。

标签:;  ;  ;  ;  ;  ;  

虚拟社区与现代社会公共治理--以“捉迷藏”事件调查委员会成立为例_政治参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