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孙茂红

孙茂红

(烟台市莱山区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3)

【摘要】 目的:统计分析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各项身体指标,比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法,随机抽选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6名,将以上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参照组通过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分析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理参数。结果: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均取得较好效果,其中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4.7%,高于参照组有效率(86.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更好,且治疗风险更低,可以将该种疗法在临床诊疗中推广。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西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075-02

缓慢性心律失常实质上属于多种心率衰减疾病的统称,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内传导阻滞、心室自主心律、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等,患者心率低于60次/min。缓慢性心律失常一般由于窦房结或者周边组织异常引发的,如果患者合并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将会出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缓慢性心律失常中的心房内传导阻滞主要由于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Ⅰ、Ⅱ、Ⅲ等三个等级。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随机抽样调查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76名,为了保证治疗结果的准确性,所有入选对象必须符合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包括心电图检测、临床症状、血常规检测等,同时排除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严重心、脑、内分泌疾病等)的患者。以上研究对象包括了42名男性患者以及34名女性患者,患者年龄范围34~76岁,平均年龄(55.1±4.1)岁,心率范围介于40~60次/min之间,病程介于0.5月~16年之间。其中25名窦性缓慢性心律失常,18名冠心病,12名Ⅰ度心房内传导阻滞,7名Ⅱ度心房内传导阻滞。观察组患者人数与参照组一致,两组各分配38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抽样调查中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以及身体条件上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P>0.05)。

1.2 治疗方案

本次调查中观察组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案进行治疗,参照组通过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利尿、扩张血管、加强心肌营养等药剂,同时可以选用肠溶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卡托普利等,参照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接受一个疗程(28天)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方案如下:西药常规治疗方案与参照组一致,另外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案,以活血化瘀、益气温阳为主,基本方包括党参七钱(20g)、白术(20g)、获菩(20g)、丹参(20g)、仙灵脾七钱(20g)、黄茂七钱(20g)、川芍五钱(15g)、桃仁四钱(12g)、红花四钱(12g)、当归四钱(12g)、桂枝三钱(10g)、生地三钱(10g)、牛膝三钱(10g)、炙甘草两钱(6g),水煎服,1剂/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调查的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了《中医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2013版)》,具体疗效判定标准如下:(1)痊愈,持续跟踪监测患者24h内的心电图,心率持续60次/min,且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2)效果显著,24h内的心电图心率较治疗前提高10次/min以上,且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3)治疗有效,持续跟踪监测心电图24h,心电图心率较治疗前提高5次/min以上,且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有所改善;(4)治疗无效,持续跟踪监测患者24h内的心电图,心率没有变化,且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部分症状出现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资料电子化,每次采样立刻输入电子数据库,数据的采集者是从业5年以上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心内科执业医师,数据统计工具采用最新的统计软件SPSS21.5,数据的分析主要采用正交对比法、图谱拟合分析法、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法,多种分析方法同时使用保证结果准确性,结果采用 法进行验证。

2.结果

通过对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心电图的比较分析,观察组的痊愈率达到50.6%,总体有效率为94.7%,而观察组的痊愈率达到39.5%,总体有效率为86.8%,可以看出,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好,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情况如表所示。

3.讨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临床病症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当患者心率低于40次/min时,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心绞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工功能障碍,除此之外,多数患者会出现失眠、记忆力衰退、头痛等。根据现有的中医学理论,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分为心阳虚弱、心肾阳虚、气阴两虚等。目前,临床上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然存在问题,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以利尿、心肌营养剂等为主,但经过临床实践检验,西医治疗方案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在常规缓慢性心律失常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有效提高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中西医治疗的有效率可以达到94.7%,可以看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因此,可以将该治疗方案推广至临床治疗,希望本文的研究有利于我国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琼惠,黄向阳.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5,01:96-97.

[2]孙荣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12:51-52.

[3]白燕鸿.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38例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23:17-18.

论文作者:孙茂红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孙茂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