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技术因素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_溢出效应论文

非技术因素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_溢出效应论文

企业集团技术创新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非论文,技术创新论文,企业集团论文,对策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2995 (2000)03—11—17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活动的内生过程。即来自经济活动内在力量推动着技术创新。这些内在推动力量有规模经济的要求、对希缺资源的替代、旨在降低交易费用等。自从市场经济从完全竞争或近乎完全竞争时代进入寡头垄断的不完全竞争时代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以来,技术创新的内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完全竞争时代,新技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企业的创建,即对于原来的企业来说,创新是外部化的。而今天,现代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技术创新主要由企业的专门机构或R&D体系来承担, 也就是说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已经成为今天技术创新的最主要力量。

但是,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在其创新过程中进行的选择已明显有别于传统的处于完全竞争中的企业,它会受到许多非技术因素——如政策行为、物质和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公共政策、模仿以及合作研究——的影响。本文下面首先对我国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然后,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非技术因素方面做出分析,最后,提出了现阶段我国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对策方法。

1 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环境及产业特征

1.1 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环境

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和企业R&D机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的创新体系已不再是孤立的,在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各国之间加强了相互间的合作。R&D活动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而趋向了全球化。R&D活动全球化的主要承担者是跨国公司,它们主要采取建立国际战略联盟、在海外子公司设立R&D机构、收购R&D机构以及直接设立R&D子公司。这样, 可以充分发挥各联盟间的优势互补性,充分利用他国的优势资源,绕过贸易壁垒,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新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正因为如此,跨国公司通过其R&D全球化来促进实现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的战略部署。 西方国家企业十分重视R&D机构的建设和高科技研究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摩托罗拉公司计划拨出5亿美元创立摩托罗拉大学, 每年用于职工培训费超过10亿美元。

日本走的是一条模仿——开发——生产的道路,逐步成为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国。注重产学研合作(官学民),强调“技术立国”战略,日本通过不断提高R&D的投入,提高自主R&D能力,在消化吸收基础上,对引进技术创新性模仿,搞“二次创新”,可谓一号机模仿、二号机国产化、三号机出口。为了更好地提高R&D能力, 日本政府提供了一系列的减税、减息贷款以支持R&D的经费投入。

美国对高技术产业化十分重视,支持创办硅谷等开发区,大力建设基础设施以改善高新技术的R&D环境, 每年花巨资扶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强调自主创新。美国注意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并重、协调发展。近来,美国政府又采取措施,耗资90亿美元,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培育“创新产品”市场,实行适当的免税、减税政策,指导参与企业的R&D,采取包括移民在内的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国外高科技人才。

在我国,国家鼓励企业集团成立技术研究中心,并且确立了一批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到1997年底,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中有71 家成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在研究经费和政策方面给与支持和倾斜。对于被确认高新技术企业,其所得税率从33%调低为15%。目前,我国主要以模仿创新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差。

1.2 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产业特征

彩电行业的长虹、康佳、西湖、海尔、熊猫等大多是采取模仿创新的基础上增强衍生创新、自主创新的能力,但自主创新还不够,关键技术还需引进,这不能适应彩电行业的数字化、PC化趋势。在HDTV关键技术专利中,中国人申请的几乎为零。到1997年底,中国电视领域专利共3000多件,而中国人提交的仅110多件,不足4%。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讲,信息产品的创新能力低,高新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低档产品过量生产。主要依赖于模仿,自主创新能力差。信息产业的R&D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才1%,即使在计算机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5%以下,做为计算机行业老大联想集团的R&D经费才占销售收入1%,而微软达17%,爱立信公司为15.3%。

钢铁产业产品达到国际实物质量水平的钢材才15%,具有工艺技术装备极差,规模过小,工艺结构不合理,自动化程度不高,能耗大等特点。技术引进没有很好地与自主研发相结合,二次创新不力。没有处理好超前研究与当前研究的关系。在这一方面,宝钢集团做得比较好,于1997年公布了跨世纪的科技战略,提出了“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创新原则。

2 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看待企业集团技术创新

2.1 技术创新与政策行为

R&D需要有良好的技术设施、法律保护、政策和社会环境的支持。 例如,一个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经常需要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或认可,要想达到目的,需要一定的政策行为,这样,不得不同时考虑技术创新投资与政策行为投资。两种形式的投资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可以是替代的、互补的或关联度较小的。两者之间的联系一般取决于每种形式的投资的边际回报〔1〕。如果技术创新的相对回报增加, 企业集团在R&D上的投资更多。这个外生技术环境变化, 也许改变政策环境下的相对回报。在政策环境下利润的增加会激起在政策行为方面的投资增加。技术创新和政策行为也许是互补的,特别是,政策制度环境落后于技术创新时,以致主要投资于技术创新的企业集团做政策投资以便允许引进新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从而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一旦新技术被引进,政策行为也许是必要的,以便防止其他企业盗用技术创新带来的好处,从而提高了政策行为的边际回报。如果企业集团政策行为是技术创新的必要成份,那么,增加R&D投资也许鼓励政策行为开支。 相反,对企业集团政策投资的限制也许对R&D产生不利影响, 对一些溢出效应较强的行业更是如此,特别是容易被盗版的行业,如软件、唱片等,这些行业在增加R&D经费的同时,不得不增加政策行为投资, 以寻求政府更加严格地执行专利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以保护它们的正当利益免受侵害。

为了改善债务状况,高负债企业集团也许被迫去寻找政策租金或创新,有较大保留工资的企业集团也许在技术创新与政策行为方面投资更多。然而,当有其他因素影响时,低保留工资的企业集团也许更有动机去进行技术创新或政策寻租。象软件等高科技企业集团,政策行为也许是技术创新的前提保障。

由于我国缺乏相关技术领域的支持和协作,国内一些跨国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在海外环境较好的国家设立R&D机构,或收购相关的R&D机构,资源优化配置,以达到提高效率和成功率的目的。而在海外立足,必须得到我国政府和所在国政府的同意,促使企业集团的政策行为投资。

2.2 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与研发

根据构成经济增长的资源,可以把新的增长理论大致分成两类:基于资本的模型和基于思想的模型〔2〕。 基于资本的模型是以卢卡斯为代表,他根据贝克尔的人力资本内生化理论和阿罗的观点,把原来外生的技术进步转变为人力资本,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内生积累基础上考虑增长,因而强调在物质和人力资本上的投资。而以罗默尔为代表的基于思想的模型把来自研发的内生技术改变看作经济增长源泉。在现实生活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以及创新的研发带来的技术转变两者融为一体,共同驱使经济增长,人力资本的形成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职业培训,也可以通过干中学,在实践中重复某些活动而增加人力资本。卢卡斯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两种主要方式正规教育和干中学,他只考虑了前者,忽略了后者,而罗默尔理论的主要缺陷是假定人力资本总存量不变,以一种静态的观点去看问题。Stokey(1991)建立了一个有限期个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型〔3〕。 他假定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是完全可以替代的。具有高人力资本的劳动力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他强调学校教育的质量的增长作为长远增长的源泉。他指出国际贸易通过影响对教育的激励或其他人力资本的投资而影响增长。次年,Aghion和Howitt建立了一个由竞争的研发部门所产生的垂直创新的内生增长模型〔4〕。他们从实证和规范的角度分析了静态均衡, 得出平均增长率和增长率的方差是创新规模、熟练劳动力大小以及研究的生产率的增函数,是个人的时间偏好的减函数。他们的整个模型是建立在熊彼特的创造性的毁灭基础之上,当一个成功的创新通过专利而获得垄断租金之后,这些租金可能被下一次创新所毁坏。成功的创新有两类创造性的毁灭效应。一方面,它创造出了新的中间商品,但毁坏了相应的老商品,使得老商品过时。另一方面,创造了新知识,但使得已有的人力资本更加无效。政府采取适当的税收/补贴制度可以使经济达到最优增长。政府采取何种制度才能使经济达到最优增长取决于国家的增长速度以及该项创新对国家产生何种效应。在不考虑政府客观政策的影响下,人力资本和研发投资是战略互补的〔5〕。 企业集团必须正确地利用好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他们的效能,在这一方面,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做得比较好,实行了梯度模式,第一层次,由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组成,专门从事中长线产品的超前研究;第二层次,中高级专业人才负责成果的中试;第三层次,由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的售后服务队伍组成,负责售后服务与信息反馈。

2.3 溢出效应、模仿与创新

在激烈的R&D竞争中, 一个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成果难免被泄露给另一个企业,另一个企业根据所获技术,通过学习,模仿这一企业知识。为了防止技术外溢,企业集团可能采取相应保密措施,或者申请专利。为了减小损失,也许通过特许给其他企业,收取特取费,或与竞敌合作,共同研发,共同享受研发成果。

在我国,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参加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截至1997年底,中国专利局已累计受理专利申请739517件,其中国内专利申请占申请总量的85%,很可惜的是一些关键技术的专利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人申请的。虽然专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产领域的竞争,但在R&D领域却促进了竞争。 从实践上来看, 专利制度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技术贸易;从理论上看,在单位成本对称的生产者占据的竞争市场里,一个强的专利保护有助于鼓励R&D活动,增加R&D经费,创造出新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产品价格〔6〕。另一方面,知识溢出效应导致“免费搭车”效应, 以致于更少的R&D开支和高价,降低了消费者剩余。然而, 研究合资企业也许是有益的,它可以把溢出效应内部化,从而,它不仅导致了高利润,而且导致高的研发投资和低价,因此,有较好的福利效果。在不对称情况下,结果有所不同,如果有溢出效应出现,那么,它对消费者福利是有益的,因为可以阻止将导致高价的市场垄断。

一般地,溢出效应越大,模仿成本越低。新技术通过创新活动发展,通过模仿而扩散,两种活动都促进了技术进步。因此,政府应采取适当的创新、模仿政策。我国目前的状况主要表现在,1995年,3000多种主要工业生产设备中,国产设备占52.4%,进口设备占47.5%〔7〕, 特别是集成电路、石油化工设备等高技术产品还需大批量进口,造成了对外技术过份依赖。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一般比较落后,一个产业的形成往往是先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进行二次创新,最后走向自主创新。综观历史,日本、韩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无不是采用这一模式。在我国,由于技术比较落后,也正在尝试走这一条路。但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绝不能过份强调哪一方,要权衡利弊,正确引导。考虑两家企业,一国外先进技术企业,另一国内企业集团。两企业为两阶段竞争,第一阶段国外企业带进技术,国内企业集团R&D, 第二阶段国内企业模仿〔8〕。对模仿进行补贴,减少了外国企业第二期R&D。这有益于国内企业集团。另一方面,由于预料到当地政府对模仿的补贴,国外企业会增加其第一期的R&D,以保持其技术继续领先, 如果第一期的外国企业R&D增加对整个国民经济是有益的,影响是积极的,那么, 对第一阶段R&D征税,对第二阶段模仿补贴是最优的。相反, 如果战略影响较小,则对第一阶段R&D补贴是最优的,以增强国内企业集团的R&D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企业集团要审时度势,根据自己落后企业的需要,尽量利用外部先进技术的溢出效应,采用逆向工程,进行模仿创新,以最快最省的方式赶上先进企业。对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系,要自主研发,继续保持领先,同时,必须加强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以防外溢。

2.4 公共政策与创新、模仿

在市场经济下的研发创新与模仿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这些活动也许影响人们的福利水平,不合国家整体水平的综合发展,因此,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引导研发创新、模仿向三个有利于方向发展,协调两种活动。

假定创新和模仿的边际成本是足够递增的,那么,一个政府对模仿补贴增加了均衡时的模仿努力,但降低了均衡时的创新努力,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刚刚起步时,技术落后,又无力完全自主创新,就采取直接(间接)的方式对模仿创新补贴,以尽快缩小技术上的差距。政府对创新补贴增加了均衡时的创新努力,但降低了均衡时的模仿努力〔9〕。 例如,由于国际高科技的竞争日益激烈,日本政府认为,要想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基础技术研究,于是采取间接的补贴制度-减税,同时对开发高新技术的产业进行低息贷款。如果采取征税的方法,其效果则相反。

不仅税收、补贴制度可以影响创新和模仿,而且,专利保护也影响到创新与模仿,直观地,通过给创新者提供保护,免遭模仿或提高模仿的期望成本,专利实施,增加了创新的回报,而减少了模仿的激励。假定创新和模仿的边际成本是充分地递增,专利法实施越严格,均衡时的创新努力越高,模仿努力越低。专利的实施从长远的观点看,增加了消费者的福利。当然,创新与模仿活动的成本随着这些活动的各自水平提高而足够地增加,那么,政府的上述公共政策也许是多余的。

对一些处于衰退产业的大企业集团来说,为了不致于在外国企业的进入下被挤出市场,它们更加愿意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游说,以寻求政策租金,劝诱政府进行贸易保护,而它们可以从贸易保护中获得回报。这种政府寻租也许不仅取代了创新,也减少了从创新中得到的回报,因而导致较少的创新〔10〕。过去高研发花费的企业集团,由于来自该产业的R&D的回报率降低,它们会把这部分资金抽出, 转向集团其他优质资产的子公司,退出该行业。一般地,游说企业集团是大而产品专一的,它利用游说的规模经济,因为很难退出,所以有很大的激励游说,不过它们削减研发费用。例如美国的钢铁产业,在一段时期,由于钢铁产业一片萧条,为了扶殖钢铁产业,特别是大公司,美国政府先后五次采取了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对消费者不利,会减小他们的福利。

2.5 合作研发

就企业集团来说,研发联合有三种形式:(1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团)间的联合,(2)企业集团与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的联合,(3)企业集团内部各成员企业的联合。

参与合作研发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共享成本和共享技能〔11〕。共享成本又可以分成三类:(1)在研发参与者之间共享固定成本, (2)意识到研发的规模经济,(3)避免浪费性重复研究。而自主研发有其局限性:(1)需花费较长的时间,(2)需要花费较多的资源。共享技能也就是参与者间知识互补,这可以弥补研发输入市场的不足。联合研发还可以很方便地获取对方的意会知识,而意会知识是能否研究成功的关键〔12〕。此外,合作研发有助于缩短时间,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那些有高溢出效应的产业的企业集团更有动机通过联合研发的形式内部化研发的外部性,共享技能是企业集团进入新业务的重要手段,这暗示存在着某个共同的利益域,最终产品或研究成果无法独占,或者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应该扩散、推广其研究开发成果的领域,联合研发的动机最强,共享技能(成本)的动机在参与者拥有差异(同质)能力的研发财团里是相对重要的。机会主义行为也存在于联合研发当中。如合作的一方在保护自己的知识不泄露给对方的同时,努力学习对方的知识或在学习到对方的知识和能力之后,就马上终止联合,机会主义的存在,不得不促使参与者各方加强自己的核心知识保护,以致于关系松散化。一般地,工程越大,共享成本越重要。 例,IBM、Toshiba、Siemens为了开发新一代256兆位芯片,投入10 亿美元开展联合研发〔13〕,投入如此巨大,以致单个公司无法承担。当新技术复杂性增加,它的发展更多需要异质能力,则研发合作更多地是共享技能,如果动机是共享技能,则增加研发开支,如果动机是共享成本,则减少研发开支。

联合研发的方式有:企业集团、高校、科研机构共同设立合作研发中心、研发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例如,美国半导体R&D联合体, 日本的分别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和“第五代计算机项目”为R&D 目标而组合起来的R&D联合体。

在共享成本的研发投资中,对称的投资与不对称的投资效果不同,Salant证明,在总投资不变,不对称的投资效果优于对称的投资效果〔14〕。一个R&D联合体,在不对称的参与者下,即使没有溢出效应, 也可能提高福利。

最后,要注意联合对象的选择,主要根据企业集团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即联盟一方具有另一方所不具有的资源和能力。联合对象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R&D的成败〔15〕。 复星集团与上海医科大学合作,主要是看中了上海医科大学在基因工程上的雄厚实力,而复星集团提供科研成果产业化所需的资金。可谓两者优势互补。此外,复星集团还充分利用民营企业的优势,先后与7家国有企业开展股份制合作, 充分利用其不饱和的技术力量。

3 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对策

根据上面的分析,企业集团要想提高研发效率,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人才引进与开发力度

企业集团应根据各个时期的发展形势,采取不同的优秀人才引进制度,在R&D中心不需增员的情况下, 把优秀的科研人才安排在各成员企业,以备R&D中心急需, 加强人才的储备。对集团急需的优秀人才给予优惠待遇,对集团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工人的预期报酬。同时,加强现有的人力资本开发。

2 提高研发投入 企业集团要成为研发的投入主体, 逐步提高研发经费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要达到5%以上。 同时,要正确安排好研发资金、中试资金和批量生产的投资比例以及处理好创新投资与创新环境投资之间的关系。

3 协调好母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

母公司可以通过某种激励机制引导各子公司企业家朝着母公司的战略目标出发制定各自的战略,这些激励手段可以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也可以通过董事会协调彼此利益。在建立共同R&D中心问题上, 可以通过按比例从销售收入中上交研发费用,或者由企业集团统一出资,当R&D成果是给非全资子公司时, 可以采用技术入股的方式,改变股份比例,也可以估算其价值,出售给非全资子公司。

4 正确选择自主研发、联合研发与模仿

如果企业集团有雄厚的经济、技术上的实力进行R&D项目,且研发成果溢出效应小,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企业集团可以垄断该产品或是涉及核心能力的话,企业集团最好选择自主研发为。但假设资金不够,技术又远远落后于领先企业的话,还是模仿创新为好,以便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花费赶上领先企业。假设要保持领先地位,又无足够的人力、资金从事该项研发,项目成果又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话,还是联合研发为好,以保持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与外国企业竞争。

在自主研发时,企业集团也需要适当重视基础研究,不要一味重视应用研究。企业集团可以通过在国外建立研究机构,直接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然后再上升到集团知识,以加快R&D进程。 在引进技术进行模仿时,以引进关键技术为主,同时,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摆脱对外过份依赖性。

5 加强联合研发 企业集团必须加大与大学、 科研院所的联合力度。可以通过购买科研院所的股权,从而得到使用技术成果的权利,也可以通过大学、科研机构技术入股企业集团,还可以通过科研院所自己创办企业集团,以及高等院校与企业集团联合成立技术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快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联想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加强集团内各成员企业在研发上的合作。

除此之外,政府也要采取适当的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对研发征税、补贴或减息贷款等宏观调控方式对R&D产生影响,引导企业集团对R&D的投资,也可以通过专利等方法保护知识产权。

收稿日期:1999—11—09;修订日期:2000—01—11

标签:;  ;  ;  ;  ;  ;  

非技术因素对企业集团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_溢出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