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论文_朱晨晖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论文_朱晨晖

朱晨晖

杭州华城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伴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当前的服务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对于市政道路已经不能够从功能上满足人民的需求,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需要加入新的设计理念。加强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和施工,不仅能够解决人们的基础生活需要,同时也是缓解人们交通精神焦虑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市政道路;设计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充分理解人使用者的生活和赏美所需,在带给人安全感的同时兼顾舒适感的体验,重点放在细微部位的处理同时掌控人们内心中的深度需要,使人感受到的满足成倍增加,由此,充满人性的设计是工程设计方面高层面的境界。因此,对于今后的道路设计,应该大力倡导并注重人性化的感官设计,携手促进社会文明的前进,加大城市的韵味。

一、以人为本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意义

1、以人为本设计可以促进经济环境优化发展

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设计理念,可以对城市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并且可以对环境起到优化作用。当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这不仅是经济优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主要目的。通过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市政道路的建设之中,切实的将道路、水、电、气联系在一起进行配套建设。由此建设起完善的城市发展规划,对人们在城市的基础生活和生产进行有效的保障,使得城市的经济得到良性的发展。

2、以人为本设计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市政道路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设计理念,这不仅可以给广大的人们群众提供充分的利益,而且还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作为和谐社会的发展主体,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意识之中。那么以人为本的社会需要人们互相尊重,实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而满足人们的需求则是开展以人为本设计的主要目的。市政道路设计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程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市政道路设计中不仅要满足其功能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主观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加高水准的服务,从而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关爱、理解以及帮助。

二、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要点分析

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是基于传统设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道路设计理念,遵循最基本的道路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更加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精神。因此,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中,需要重点把握人性化设计的要点内容。

1.市政道路的总体设计

市政道路的总体设计需要从道路的功能出发,选择合适的平、纵线形,合理布设道路断面。道路平、纵线形设计,在条件允许时,应尽量选择高标准的线形,从而使行车更为舒适。道路平、纵线形设计还应与道路沿线地形、地貌及周边的环境相协调。如山区工程应避免工程大填大挖,在符合技术要求、交通安全的前提下随弯就势,力求道路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滨海、滨河路应以交通、生活、防洪等功能为侧重点进行设计,道路总体线形应与海岸、河道保持一致,使道路在担负交通任务的同时,还能成为海岸、河岸的景观带、观光带。

2.市政道路的横断面设计

市政道路的横断面设计,需要通过分析,确定道路的交通组成,充分考虑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流量和流向以及道路的景观功能,从而将道路空间合理分配给各类交通流及绿化设施。道路横断面设计还应统一布置地面设施与地下设施,避免地面、地下设施相互冲突,给行人、车辆造成麻烦。

3.市政道路的地面铺装设计

地面铺装设计对人们的舒适度和心情等影响很大。铺装设计主要包括材料选择和形式构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卵石、砂子、碎石以及凹凸不平的地面对于人们的出行非常不便。尤其在雨雪天气,恶劣的路况影响出行和安全,人们总是尽可能地绕开滑溜的路面,雨水或积雪的坑洼地段。因此,在进行道路地面铺装设计中,城市街道步行空间应设盲道,公交候车站地段应设提示盲道。同时,步行道应该与车行用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别。道路允许还可以将地面分格组成某种图案,色彩的选择应符合统一又有变化的原则。在步行道较狭窄而人流较为拥挤的地方,可以将行道树的树池用带孔的金属等盖板覆盖,这样既不影响行人在上行走也不影响树木的灌溉。

4.市政道路的人行道设计

市政道路区别于公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人多,所以人行道是市政道路必不可少的部分。无障碍设计是市政道路人行道人性化设计的重要内容。从盲道布置到缘石坡道形式,以及公共建筑无障碍出入口,无不体现设计师对残疾人的关爱。近年来,透水人行道结构也逐步应用到城市道路人行道设计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透水人行道使雨水在人行道范围内一部分下渗,改善周围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地下水;一部分保留在人行道结构中,通过蒸发改善局部环境微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具有吸尘作用,减少扬尘污染等优点。透水人行道结构的应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恢复自然生态是必不可少的,并有利于道路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

5、照明设计在市政道路设计要求

市政道路照明设计具有很多的好处,首先可以解决城市夜间道路的人流和车流的负载问题,如果夜间的照明设备不好,就会对视觉产生错误的判断,则非常容易出现交通问题。其次则是道路的利用率问题,良好的照明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行的速度,而且还可以提升交通的通行能力。最后在市政道路增加照明设计,本身就是一种人性化设计的体现,可以有效的保障行人的安全出行,可以给行人提供潜在危险发生之间的自救时间。因此照明设计属于一种人性化的设计,它不仅可以为行车提供最基础的照明,而且还能够帮助行人认识道路,保护其安全行路。

三、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保障措施

市政道路是一个系统设施,其功能的发挥和人性化理念的体现不仅需要人性化设计,而且需要后期的工程施工以及道路运营管理来给予保障。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就需要严格把握好设计之后的相关工作。

1.确保市政道路施工的高效性

市政道路施工是将设计内容变为现实的过程,也是关系整个工程成败的关键一步。如果一个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质量不过关,就无法达到人性化设计的最终目标。例如:对于人行道,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它是否平整密实,能否做到雨天不溅水、晴天不绊人,而不是人行道铺装的景观效果有多好。这并不是人们不喜欢美丽的色彩和图案,而是由于以往人行道的建设缺陷给人们留下了担心和恐惧,连基本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都不能满足,人性化目标更是无法实现。这就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道路相关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施工期间,监管部门需要加大管理力度,严把质量关,做到不论工程规模大小,均以建设精品工程为目标。

2.加强市政道路后期管理

市政道路人性化设计能否真正地实现,后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否则,即使再好的设计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施和管理,也成为一纸空文。当人们走在道路上时,如果有汽车或自行车停在人行道上,把盲道阻断,就会严重影响盲人的出行安全。而占用非机动车道停车、占道摆摊等现象也存在,致使城市道路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也造成了人们出行不便。这就要求交管、城管等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把道路空间还给使用者,保障人性化的道路设施被充分利用。

结语

随着人性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市政道路设计中采用人性化设计理念,并以此来提升道路的质量。市政道路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将道路功能设计得非常齐全,而且还能够从用户体验上来提升人们对于市政道路的认识,为广大的设计者提供设计成果的赞赏。

参考文献

[1]肖恒。谈以人为本下的市政道路设计[J].门窗,2014

[2]陈艳。探讨市政道路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建筑,2014

论文作者:朱晨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5年4月总第10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9

标签:;  ;  ;  ;  ;  ;  ;  ;  

以人为本的市政道路设计相关问题探讨论文_朱晨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