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基层医院PICC置管中的应用论文_冯志娟

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基层医院PICC置管中的应用论文_冯志娟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护理部 江苏 金坛 213200)

【摘要】目的: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基层医院PICC置管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总结分析32例因肘部血管条件差,无法用传统方法进行PICC置管的病人,采用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资料。结果:32例患者全部一次置管成功,无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医院应用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导管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242-02

超声实时引导下的PICC穿刺是目前国内先进的PICC置管技术,但基层医院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应用较少。我院系二级甲等医院,服务对象大多是农村基层病人。对于那些肘部血管条件不好,无法应用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的病人,应用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无疑是好的选择。我院肿瘤科2011年4月~2015年12月,应用此项技术为32例患者顺利施行了PICC置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53~86岁。均为确诊的肿瘤患者。32例患者均有PICC置管适应症,但评估时发现患者肘部血管条件差,表现为肘部无可视和可触摸的血管,浅静脉先天性纤细,静脉血管充盈不良等[1],无法应用传统方法进行PICC置管,我院也无条件开展超声实时引导的PICC导管,符合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适应症。

1.2 材料

本组32例均采用了美国BD公司生产的规格为4Fr/5FrPICC导管1套,相同型号的BD改良型塞丁格防针刺外周中心静脉套管穿刺套装1套,自制PICC穿刺包1个,无菌手套2副,0.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一次性注射器5ml、10ml、20ml各1支,3M10*12cm无菌敷贴1张,10*10cm增强型透明贴膜1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肝素钠注射液1支,正压接头1个,另备明胶海绵、弹力绷带、3M脱敏胶布、碘伏、棉签、皮尺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置管方法

在进行充分评估后,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取得配合,并签署PICC置管知情同意书;患者取平卧位,穿刺侧手臂外展呈90°,测量导管插入长度,选择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及其分支(首选贵要静脉),穿刺前行皮肤消毒,建立最大无菌屏障,按传统PICC置管方法准备导管;打开BD改良型塞丁格防针刺外周中心静脉套管穿刺套装,按操作程序摆放组件,助手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术者持BD安全型穿刺鞘,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30°角进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至10°左右,再前行1~2mm,将外套管缓慢推送至静脉,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启动穿刺鞘的白色按钮,使穿刺针回缩到封闭的回血腔内,再将柔软有弹性的导丝穿入穿刺鞘管,通过鞘管向前缓慢递送进入静脉,体外导丝保留10~15cm;将穿刺鞘退出穿刺点,从导丝上缓慢撤出,注意固定导丝防止漂移或移位到静脉外;穿刺点注射0.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使用11#破皮器在穿刺部位沿导丝与之成平行的角度,刀刃向上做一个皮肤缺口,扩大静脉穿刺部位,然后将扩张器/可撕裂鞘穿过导丝尾端,沿导丝从穿刺点向前推进送入静脉,确保扩张器/可撕裂鞘完全置入静脉内,轻轻旋转套筒柄90°,缓慢地从可撕裂鞘内撤出导丝和静脉扩张器,利用无菌原则握住PICC导管通过导入鞘缓慢递送到预定刻度,抽回血,确认导管在静脉内,将可撕裂鞘从穿刺点撤出,握住可撕裂鞘的两翼在导管体上小心缓慢撕开,丢弃撕开的鞘,继续递送导管到零刻度线,固定导管并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穿刺点处安放明胶海绵,穿刺点上方沿血管走向贴增强型透明敷贴,穿刺点处贴3M敷贴,将1块纱布叠成较厚的纱布块,压在敷贴外置管口处,用弹力绷带固定,每4小时放松弹力绷带一次,每次10分钟,24小时后更换敷贴时撤去弹力绷带。

2.结果

32例患者均采用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其中由贵要静脉置入23例,7例由肘正中静脉置入,2例由头静脉置入,全部一次成功。术后行X线检查确认导管头端均在上腔静脉内。32例中有24例用于化疗至疗程结束拔管,8例为肿瘤终末期患者,导管用于营养支持治疗。其中5例患者穿刺点局部少量出血,经及时处理后缓解,无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3.1 目前国内PICC置管现状

传统PICC穿刺针比较粗(16G),对静脉条件要求高,对穿刺者的要求也高,操作压力大,穿刺成功率受较大影响。如反复穿刺对病人损伤大,增加病人痛苦。超声实时引导的PICC置管用于患者上臂静脉穿刺,可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基层医院一般无此条件。如何进一步提高PICC穿刺成功率,满足肘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的PICC置管需求,突破PICC置管遇到的瓶颈?这是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经常思考的问题。而应用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医院应用传统方法无法置入PICC导管的实际问题。

3.2 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优势

1953年,瑞典放射科医生Dr.Sven-Lvar Seldinger 改良了传统的置入导管方法,通过经皮穿刺,应用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这种技术奠定了现代血管穿刺的基础,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的穿刺应用了护士最为熟悉的留置针穿刺技术,22G~24G的留置针穿刺损伤小,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易接受。与超声引导相比其穿刺成本费用相对低,节省时间,更符合目前国情,尤其适合基层医院。

3.3 穿刺过程中需注意的细节问题

评估血管,若病人既往有术侧手术史、外伤史、化疗史,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史,肺癌病人了解肿块压迫部位,应避免选择同侧肘静脉行PICC置管,以减少因前端血管狭窄而导致置管失败[2];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是先用较细的22G~24G的安全留置针穿刺,再置入导丝,确认静脉畅通才能置管,最终使导管头端到达上腔静脉,所以必须根据解剖位置选择肘部贵要、肘正中、头静脉或主要分支,而不是肘部任意表浅静脉[3];患者肘部可供选择的静脉很有限,所以要求穿刺者必须细心、谨慎,确保一次穿刺成功;穿刺者必须取得PICC操作资质,熟练掌握传统PICC置管技术,且经过塞丁格技术专业培训方可操作;穿刺者要熟练掌握塞丁格操作流程,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时,体外必须留足够的导丝,防止导丝滑入体内;沿导丝送入扩张器/可撕裂鞘时要确保导丝外露,不可将导丝随送入动作误入血管;留置针穿刺鞘退出穿刺点从导丝上撤出时动作要缓慢、小心,防止将导丝带出血管外;从可撕裂鞘内撤出导丝和静脉扩张器时,左手中指、无名指要按压好鞘前方的静脉,左手大拇指堵住鞘口,以减少出血。以上是确保置管成功需注意的细节,置管者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体会,积累经验。

3.4 导管的维护和健康教育

应用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为肿瘤患者顺利化疗提供了重要途径,更是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命线,所以为确保导管的有效性必须进行规范、安全的维护和健康教育。置管前要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目的,告知配合方法,取得理解和信任。置管过程中要多安慰鼓励患者,多与之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消除其紧张情绪,预防血管痉挛,提高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护士要加强PICC导管的维护,科室统一导管维护标准,防止并发症发生。同时要告知患者及家属PICC带管期间自我维护的注意事项,从而保证导管的有效留置。

4.小结

对于基层医院许多肘部血管条件差又有PICC置管需求的病人来说,应用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较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其成功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另外此项技术的开展也为基层医院将来开展超声实时引导的PICC置管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沈煜,路红玲.超声实时引导肘上PICC置管的护理[J].护理学报,2011,5(18):63-64.

[2]顾红,肖雪月,钱茂梅等.非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式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25):2208-2209.

[3]郑海燕,陈桂华.改良塞丁格引导的PICC临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1,3(9):477-478.

论文作者:冯志娟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非超声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基层医院PICC置管中的应用论文_冯志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