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论文_杨晓玉

(遂宁市中心医院 四川 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对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90例我院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阿莫西林,B组患者予以静脉注射阿莫西林,C组患者予以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观察并对比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3.33%,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66%,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则为70.00%,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炎患者予以静脉给药的方式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皮下给药方式,口服胶囊疗效较差,但是,在不同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剂型为依据,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不同给药方式;药物疗效;影响;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2-0130-02

在临床治疗当中,同一种药物能够具有多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常见的有涂抹、口服、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其余还有混食和混饮等[1]。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药剂的基本性状来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以促进药物疗效的发挥和患者的康复[2]。在本次研究中,将90例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每组30例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胶囊的方式给药,对比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入组标准为:①患者无心脏病;②患者无胃肠、肝脏、肾脏等疾病;④患者非各种肺炎疾病患者;⑤患者非12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3]。我院以90例患有支气管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符合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收治时间均为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患者。A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14~59岁之间,平均年龄(46.5±1.2)岁;B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15~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6±2.3)岁;C组患者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5~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6±2.3)岁,其中三组患者的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符合进行对比的要求。此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已将此研究的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给药方法

在本组研究中,对对A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阿莫西林,B组患者予以静脉注射阿莫西林,C组患者予以口服阿莫西林胶囊。

1.3 观察指标

对三种给药方式的疗效进行观察。

患者咳痰、高热、胸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并且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为痊愈;患者咳痰、高热、胸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为显效;患者咳痰、高热、胸部疼痛等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病情逐渐趋于稳定为有效;患者咳痰、高热、胸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为无效[4]。治愈+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统计软件SPSS 19.0建立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采用例(n)、率(%),通过卡方(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3.33%,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66%,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则为70.00%,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3.讨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同一种药物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能够对药效的发挥和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产生不同的影响,并且在治疗效果方面能够产生较大的差异。例如鼻炎患者,如果给予其口服鼻炎灵片,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并且治疗效果远不如鼻炎灵喷剂直接作用于患者鼻部,甚至在患者用药不当时,可能发生不良反应[5]。一般来说,肌肉注射给药的方式具有的优势最多,如计量方便准确、药效发挥迅速、易被患者吸收等,但是,进行肌肉注射时,患者的疼痛会比较明显,对疼痛耐受性较差的患者有时会难以接受,甚至会因为对肌肉注射的恐惧而产生肌肉痉挛、肌肉萎缩等现象,对进行肌肉注射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并且会影响自身对药物的吸收;给予患者口服用药具有服药方便并且计量方便、准确的特点,但是口服药物必须经过患者的消化系统之后才能够被吸收,药物能够发挥的疗效相对较差,还可能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患者的消化系统发生损伤;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患者能够对药物进行更好的吸收,并且治疗效果通常比较稳定,还能够有效的避免药物对患者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作用,但是,患者若是长期接受静脉注射,则可能发生静脉曲张、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对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了非常大的不利影响[6]。

在本次研究中,将90例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每组30例患者,分别采用静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胶囊的方式给药,对比不同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由上表我们能够了解到,经过治疗,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83.33%,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6.66%,C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则为70.00%,并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我院认为,对支气管炎患者予以静脉给药的方式治疗效果最好,其次为皮下给药方式,口服胶囊疗效较差,但是,在不同疾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应以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剂型为依据,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给药方式,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曾媛媛.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对药物疗效影响的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33):94-95.

[2]杨小云,付丽娜,张翠利等.药物剂型及其使用方法对药物疗效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5,42(17):89,96.

[3]高辞修,许世雄,蒋雨平等.实体肿瘤药物输运与给药方式的集中参数模型及实验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8,23(4):291-295.

[4]齐振熙,万甜,吴敏瑞等.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同给药方式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兔ERK1/2、JNK和p38蛋白表达的影响[C].//中华中医药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89-293.

[5]钟娟芳,蓝玉清,余芳等.血管吻合术后的两种罂粟碱给药方式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2):131-132.

[6]陈月芹,房西贞.浅谈影响口服给药疗效的因素[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2):108-108.

论文作者:杨晓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1月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7

标签:;  ;  ;  ;  ;  ;  ;  ;  

给药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论文_杨晓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