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尔滨市道路桥梁工程处第一工程处
摘要:随着交通量的不断增加,往往在通车时间不久便呈现出各种早期毁坏的现象。若不及时处理,将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降低运输效率,加大养护资金的投入,影响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及其成因,提出了一些处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病害;处治措施
沥青路面具有较强的坚实性、平整性、耐久性等特点,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沥青路面正在不断地建设,与水泥混凝土等路面相比,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抗滑性好、行车舒适、噪音小等优点。但是,由于设计、施工、自然条件以及在我国普遍存在的超载现象等多种原因,使得沥青路面在设计年限内,或多或少地过早产生了各种不同质量问题,因此在我们享受沥青路面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对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病害与防治工作的重视。
1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及其成因
1.1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按照其开裂方向不同,可以分为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两种,其成因也有所不同。首先,横向裂缝主要是由于温度应力因素引起的,当路面长时间处于温度变化较为频繁和剧烈的环境中时,其表面与下层的沥青都会出现老化问题,从而削弱了其抗裂能力,引起疲劳裂缝。其次,纵向裂缝主要与地基和填土因素有关,它是由施工过程中横向的地基与填土均匀性处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尤其是在对旧路基拓展时,更容易出现纵向裂缝问题。
1.2路面水破坏
路面水破坏按照其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有坑洞、撤槽、网裂等几种,其成因多有以下几方面:(1)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不到位;(2)搅拌过程时间过短或过长;(3)碾压过程没达到相应的压实度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完成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存在较多的空隙,从而使大量的水渗入其中,在长时间行车和灾后,使其沥青层出现破损,进而引起混凝土中的石料、灰浆等被甩出或挤压,形成网列、坑洞、撤槽等问题。
1.3路面松散
路面松散是指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集料颗粒脱落现象,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集料颗粒含泥量过高:集料颗粒周边的粉尘过多,将其与沥青膜相隔离,削弱了沥青膜对颗粒的粘结力,从而使得集料颗粒在行车摩擦力作用下脱落。
其次,细集料含量不足,在表面离析位置缺少相应的细集料,导致其上的粗集料之间直接接触,从而使得集料与沥青膜之间的相连点严重不足,在沥青长时间使用老化剥落后,集料与沥青间的粘结力就会降低,在行车摩擦力或水冻结作用下,造成离析面上集料颗粒脱落。
第三,密实度不达标,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过程中,路面的密实度没有达到相应标准要求,从而引起混合料中集料脱落问题,导致路面出现松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路面推移
路面推移是指在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出现向前后的推移、拥包或波浪等现象。推移是主要是由于路面基层没做好清洁工作或透油层撒布均匀性较差,影响了基层与沥青面层之间的粘结性,从而使路面接缝处在行车作用下出现推移、拥包等问题。
1.5路面泛油
路面泛油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中的沥青从下部或内部移动到上部,导致表面沥青过多的问题,其主要是由于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当沥青混凝土路面完工投入后,在首次遇到夏季时,连续高温天气使路面中的沥青出现一定程度的软化,再加上大量的车辆荷载,比较容易引起路面内部沥青上移形成泛油。
2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治措施
2.1 同步碎石封层
同步碎石封层是用同步碎石封层车将碎石和粘接剂(热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同步撤铺在路面上,通过碾压(胶轮压路机、光轮压路机)形成沥青碎石磨耗层。此项技术主要作为沥青路面表处层使用,可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由于同步碎石封层将碎石撒铺与沥青洒布同时完成,使沥青均匀裹覆碎石颗粒,铺撒均匀,使碎石与沥青形成较好的粘接。因此,沥青碎石同步封层具有以下特点:能增加路面抗裂性,治愈路面网裂,减少路面反射裂缝,提高路面防渗水性能,还具有高度的耐磨性、抗滑性,而且同步碎石封层施工工艺简单,施工进度快,可及时迅速开放交通,耗能低,节约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2 裂缝的处治
鉴于裂缝是道路路面比较常出现的病害,在对其进行维护时,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乳化沥青或新型灌注材料(密封胶)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应洒布粗砂或(3~5)mm的石屑;如大面积出现粗裂缝的路段,可采用铣刨重铺的方案,铣刨时要诼层进行,铣刨到无裂缝为止,若基底有裂缝,则需对基底裂缝进行处理。对于因基层强度不足、地基沉降而引起的裂缝,需对基层进行换填彻底处理到位后摊铺面层。
2.3 车辙和推移的维护
车辙和推移问题对道路交通的安全行驶影响较大。在对其进行维护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如当车辙和推移的长度在30m以下的,行车时会有小幅度的摆动的,我们可以通过路面加热、新料的添加压实等手段进行解决,对于长度超过30m,行车时有较明显摆动的,可以采取刨开路面中上面层的方法,然后再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除此之外,对于因基层施工质量而导致车辙、推移现象的,在对路面进行重新铺设之前,还需首先处理好软弱基层。
2.4 坑槽、唧泥、松散等病害处理
对于连续的坑槽、唧泥、松散等病害,采用铣刨重铺的治理方案。在上、中、下三层全部铣刨后,须对基层进行局部处理,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并涂刷粘层油。铣刨结束后采用原路面设计的混合料逐层填铺并压实,填铺时注意层与层之间铺撒粘层油。对于局部出现的少量病害可通过日常养护小修进行规范处理。
2.5 泛油、磨光的处治
对于泛油来说,处理与维护相对简单,比如对于路面泛油而仍有石子外露的路段,可以不作特殊处理,对于那些泛油路段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的,需要对路面进行铣刨后重新铺设。而对于因施工质量原因而引起的道路泛油,则应采取有效方法加以处治,除此之外,应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生产配合比进行施工。磨光病害应采用强度和磨光值较高的石料,如采用玄武岩、岩浆岩等。
3结束语
沥青路面因为具有施工时间短、行车舒适、适应性强、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但由于沥青混凝土材质本身的差异, 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 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 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所以对公路路面的各种病害应该以预防为主。有效预防各种病害的发生,必须深入的研究各种病害的机理、预防措施和处治方法,只有对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及处理进行严格把关,重视和有效控制病害问题,才能将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及处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Z].
[2] 宋松,崔雪.造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及预防[J].科技致富向导, 2011,(12)
[3] 郭建萍.试论沥青路面的病害及其预防[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3)
论文作者:曲婧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病害论文; 裂缝论文; 碎石论文; 混凝土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6期论文;
